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聞是啟用「昔文線上」,在於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畫,挖掘出來,呈現給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進入「昔文線上」吧!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文/下坡、令盦

整理編輯_《聞是》

嶧山為齊魯名山,素有「岱南奇觀」之稱。自秦始皇登山刻石,歷代皆有碑銘刊之。北齊董珍陁的《文殊般若經》即其中之一。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董珍陁經刻於山陽烏龍石上「妖精洞」西側摩崖石壁上,刻面前傾,高三·八、寬二·六米。經文七行,行十四字,字徑二十五釐米。開頭有題名一行,十一字,字徑略小,曰:(酉升)(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珎(珍)陁」。下為經文,首曰「文殊師利白……」。(見圖版)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此刻自北宋以來久匿於山林,宋以後,尤其是清代,訪碑拜碣者雖代不乏人,而此刻卻鮮為人知。至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始有記,惜僅見上半部分。陸氏曰:「此刻每行下少六字,疑拓未全。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重又訪得此刻,九〇年秋,我們與胡新立同志一道,對此又作了專題考察並進行了傳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一、刻經的年代 《八瓊室金石補正》推測此刻不晚於北齊武平三年(五七二),我們同意此說。刻經題名中董珍阤稱是「斛律太保家客」,這裡,斛律太保即指斛律武都。《北齊書·斛律金傳》:「光有四子,長子武都,歷位特進、太子太保。」「武平元年……時光子武都為兗州刺史。」光,即斛律光,斛律金之長子。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北齊著名王公,朝廷重臣。武平三年,遭祖珽、穆提婆等人陷害被殺。「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尋而發詔,盡滅其族。」是年斛律武都在梁兗州刺史任上。「光死,遣使於州斬之。」同時被殺的還有斛律光的其他兒子,唯小子鍾「年數歲,獲免。」董珍陁自稱斛律太保家客,必在斛律太保(武都)被殺之前。所以刻經的年代當不晚於北齊武平三年。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題名中的「邑主」,按:邑為縣的別稱,《漢書·傅寬傳》:「賜食邑雕陰。」雕陰,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縣名,屬上郡。」邑主與邑宰同。此題記中邑主董珍陁當為鄒縣令長。當時鄒縣縣城就在嶧山腳下,屬兗州所轄。董珍陁自稱太子太保、兗州刺史斛律武都家客,說明了這位邑主與兗州刺史的雙重關係。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二、刻經的書法 董珍陁刻經的字型介於隸楷之間。用筆以圓為主,方筆極少見。行筆中鋒,起落提按不顯,筆畫渾圓豐滿,橫筆大多數藏鋒,豎筆起筆處有時露鋒,露出起筆時捻管下行的痕跡。撇筆挑腳較顯,有的出鋒,有的則藏起來。捺腳取勢短。折筆用隸法,不見頓筆。結體方正平穩,橫平豎直,取中和之態。筆畫安排勻適茂密而又豐實。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刻經以隸為基調,吸收了很多楷的成份,是帶有楷意的隸書。與山東地區其他刻經相比,較接近於汶上水牛山和新太徂徠山刻經。與經石峪、鐵山、葛山、尖山等刻經相去甚遠。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董珍陁刻經的正文與題名作風相差懸殊,顯然非一人之手筆。從事理上推測,題名或為董珍陁自書,正文出自何人之手,便很難臆豬了。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聞是》整理編輯不易,轉載請標明出處。我們將盡力為粉絲們提供優秀的文章、書畫作品以及藝術家們的生活點滴!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

下坡、令盦:嶧山北齊董珍陁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