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倒黴的皇帝:當太子25年,只做100天皇帝,就被兒子廢掉

在唐順宗李誦十八歲那年,他被立為太子,本以為前途一片大好,可令他沒想到的是,

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擔驚受怕地活著,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卻百天後就被兒子廢掉。

唐朝最倒黴的皇帝:當太子25年,只做100天皇帝,就被兒子廢掉

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生於上元二年(761年)。父親唐德宗即位當年,他剛滿十八歲,深受父皇的重視,被立為皇太子,並晉封宣王。

李誦生而沉靜,總喜歡悶聲做大事,頗有一番政治覺悟。如此有才能的他,卻即位百天就被廢掉,

表面上看是順位給兒子,深層原因其實是宦官的逼迫,而這與他的死也脫不了干係。

嚴謹又壓抑的太子生活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同年十二月,李誦被立為皇太子。直到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當上皇帝。如此算來,

他當太子當了整整二十五年,也是歷史上做太子時間最長的皇帝。

唐朝最倒黴的皇帝:當太子25年,只做100天皇帝,就被兒子廢掉

自古官場爾虞我詐,各利益集團為了權利勾心鬥角。在波雲詭譎的政場上,太子被廢乃是常事,就像唐朝前期的六個皇帝,他們的首任太子沒有一個能順利繼位。

正是在如此局面之下,李誦太子在位的二十五年間,誠惶誠恐,謹言慎行,時刻抱有戒心,整日擔驚受怕,不敢隨意發表意見,生怕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奪走,無法順利繼位。

即便如此,

這樣慎獨的他,還是經歷了被廢的風險

。貞元三年(787年),郜國大公主事件波及到了李誦,動搖了德宗的思想,讓他險些丟掉太子之位。

郜國大公主是唐肅宗之女,駙馬蕭升。她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李誦,也就是說,郜國大公主是李誦的丈母孃,是唐德宗的親家。在蕭升死後,她的私生活變得極為放蕩,和多位官員暗中往來。

如果僅僅如此,那還不至於動搖李誦皇太子之位。但是,卻有人告發郜國公主行巫蠱之術,這放在皇室,屬於對皇帝的冒犯。

唐德宗得知此事後大怒,便想廢掉李誦的太子之位,改立為舒王李誼。

李誼是德宗弟弟李邈之子。李邈早死,李誼就由德宗撫養。雖然不是親生兒子,只是自己的侄子,但是德宗對他十分珍視,把他當作親生兒子對待。

此時,

前朝老臣李泌及時制止了這件事

。他認為,即使李誼才能出眾,但終究不是德宗自己的親生骨肉,立為太子,實在不妥,並列舉了歷代皇帝廢立太子的經驗教訓,勸德宗謹慎對待此事。

德宗終於被李泌說服,留住了李誦的太子之位。

李誦也立馬與太子妃離婚,及時劃清了自己與郜國大公主的關係。郜國公主因為此事被幽禁,並於貞觀六年(790年)離世。

經歷了這次事件之後,原本就謹慎的李誦變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到了極端的地步,

面對皇帝德宗時很少敢隨便發表自己的見解,生怕觸犯到德宗。

有一次,他出席魚澡宮宴會。人們灑水嬉戲,宮女唱歌跳舞,各種樂器交織。德宗十分歡喜,詢問李誦此時的感受。面對如此平常的問題,李誦卻不敢正面回答,只引用了詩句中的一句“好樂無荒”作答。

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雖然李誦在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中沉靜謹慎,小心翼翼,但是實際上,

他頗有一番政治才能,也默默地作出了許多成就,深得唐德宗的喜愛和重視。

史書對他的評價偏向積極,為“慈孝寬大,仁而善斷”。他善於鑽研,學習技藝時十分用心,對佛教經典研讀通透。

他最擅長書法,寫得一手好字,德宗的重要大事都命李誦書寫。

建中四年(783年),叛軍朱泚稱帝,稱大秦皇帝,企圖擒殺皇帝唐德宗。此時政局動盪,情勢危急,人心惶惶,德宗在宦官保護下倉皇出逃,史稱“涇師之變”。

在德宗出逃避亂的四十多天內,由李誦執劍殿後。面對朱泚的進犯,他沉著鎮定,乘城拒敵。

在他的鼓舞下,軍隊士氣大增,奮勇殺敵,最終擊敗了叛軍,取得了勝利,確保了德宗的安全。

除了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以外,

在做太子期間,他心繫百姓,默默關心朝政,身邊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中心的政治集團

,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國事,有著共同的政治抱負。

“二王”是王丕、王叔文,分別是太子的書法老師、圍棋老師,在東宮中陪太子娛樂。但是,

李誦的心思並不在玩樂上,總是和二位師傅談論治國之事

,這讓他們達成了高度的思想一致。

“劉柳”是劉禹錫、柳宗元,也是這個集團內最出名的人士。除此之外,集團內還有凌準、韓泰、韓曄、程異等人,基本上都是朝廷御史臺和六部衙門的中下層官員,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國事。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李誦之所以能一直做二十五年的太子,最終成功繼位,在位雖一百多天也做出了一番建樹,

都離不開這一政治集團的出謀劃策、精心扶持。

即位百天,離奇死亡

在李誦當太子的二十五年內,

由於時刻小心謹慎,內心長期極度壓抑,導致病由心生。

貞元二十年(804年),李誦突發中風,治療無效,再也沒法出聲說話。

步入暮年的德宗,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父子兩人雙雙治病,不能相見,加上對兒子的深深牽掛,整日悲傷,他的病情也越來越重了。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駕崩,李誦抱病繼位。

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是順宗李誦即位之後,還是埋頭苦幹於朝政之中,心繫民生。

他啟用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永貞革新”旨在維護統一,強化中央集權,打擊藩鎮割據勢力,打擊宦官專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極大抑制了宦官勢力,威脅了他們的利益。

於是,宦官在背後勾結,形成一股黑暗勢力。

這股黑暗勢力主張廢掉李誦,立李誼為帝。但是,由於李誼不是皇帝的親生兒子,多次嘗試失敗,所以,宦官們便把視線都集中到了順宗的兒子李淳身上。

在李誦即位當年,宦官們立李淳為太子,七月讓他主理軍國政事,把權力慢慢轉移到了他的手中。

同年八月,在宦官的操縱下,李誦被迫讓位,李淳即位,此時順宗在位僅八個月。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八,憲宗李淳釋出詔書稱:“以太上皇舊恙愆和,親侍藥膳”。第二天,憲宗李淳又釋出詔書,竟稱太上皇李誦駕崩了。

對於李誦離奇的死亡,人們各執一詞。

有人認為,李誦原本就身患重病,屬於正常死亡;也有人認為,詔書釋出僅一天李誦就死亡,好像演戲一樣,認為是宦官殺了他。

不管李誦在世時有多麼小心謹慎,也不管他的政治才能有多麼出色,還是避免不了突發的狀況、小人的陷害。如此看來,

想在混亂的官場上獨善其身,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李誦的一生,當了十八年的皇孫,二十五年的皇太子,可當皇帝僅僅六個月就被兒子廢掉了,當了五個月的太上皇后又離奇死亡,

堪稱是唐朝最倒黴、最“憋屈”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