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在小說或者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個橋段:某個奸臣當道,荼毒忠良,群情激昂之時,就出現了一個像“八賢王”或者“某青天”之類的人物。威風凜凜地懷揣尚方寶劍,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奸惡之徒斬殺,忠良冤情得以昭雪。所謂的尚方寶劍呢,就是能“上斬昏君,下斬奸佞”,有先斬後奏的功能。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尚方寶劍是皇權的象徵 ? ????

除了文學藝術作品,現實中是否真正存在尚方寶劍呢?20世紀80年代,在河北承德舉行的全國挖掘整理成果展覽會上,河南展出了一把“尚方寶劍”,上面有“救賜兵部尚書”“先斬後奏”的金字,由此以實物證明了歷史上確有“尚方寶劍”,而並非文藝作品的憑空杜撰。那麼“尚方寶劍”的到底有沒有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麼大的權力呢??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尚方寶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集權政治的產物,是皇權至上的象徵。實則是法外之法、刑外之刑,是統治者個人權力的擴大。

丹書鐵券免死牌 ? ? ?

元朝關漢卿的名劇《竇娥冤》第四折中,竇娥哭訴道:“枉自有勢劍金牌,把俺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脫離無邊苦海。”這裡的“勢劍”是尚方寶劍的別稱,金牌即指免死金牌。所謂“免死金牌”是民間稱謂,官方的稱呼應喚作“丹書鐵券”或“丹書鐵契”,它同御賜尚方寶劍一樣,是皇帝獎勵給功臣、近臣帶有盟約性質的信物,功用在其民間稱呼中即已揭曉——被賞賜的臣下可以憑此得到死罪的赦免。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明代起對丹書鐵券使用的整套流程已有明文規定,朝廷根據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為七個等級,鐵券各依品級頒發,不得逾越。鐵券上鐫刻的內容一般為四個方面:一是賜券的日期,受賜者的姓名、官爵、封邑;二是受賜者的功績勳業、對朝廷的貢獻;三是皇帝授予受賜者的特權;四是皇帝的誓言,允諾受賜者及其後代享有前述特權云云。明代對鐵券的功能又有明確的規定:其一是謀逆不赦,只宥其他死罪;其二是免死的次數趨少,且子孫不免死。由此可見,明代的統治者更加註重鐵券的實用功效。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

我們看到這裡不僅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如果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究竟哪個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翻閱歷史資料,歷史並沒有給我們留下答案。我們可以做一個推測和模擬。御賜“尚方寶劍”有皇帝親臨的意味,可以先斬後奏,然而“免死金牌”——也就是丹書鐵券,卻也可免皇帝判下的死罪,由此看來丹書鐵券的確勝出了。但是,我們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明朝的開國功臣李善長一度位居群臣之首,官拜右相國,朱元璋欽賜丹書鐵券,最後卻仍難逃慘死的厄運,妻女弟侄70餘人也都做了刀下冤魂。從上面的事例不難看出,賞賜丹書鐵券是皇帝對人心的收買,功臣也需要它作為一種肯定,可以說是穩定皇帝與臣子間關係的制衡之舉。

既生瑜何生亮?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