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明教以教主為尊,之下則是左右二使、四大法王,而五散人的地位我們不確定跟四大法王誰更高,因為書中並沒有明確說過五散人地位不及四王,相反當初江湖上盛傳五散人也想要當教主,雖然這是謠言,但如果五散人順位若是太低,這種謠言也傳不起來。同時在張無忌繼任教主之後,五散人的存在感並不比韋一笑、殷天正來的低(四法王在讀者眼裡存在感過高,很多戲份是在張無忌當教主前鋪墊的)。

所謂明教的五散人,就是指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二使四王都是江湖是一等一的高手,本號之前的文章已有多番論述,此處就不再贅言。而五散人中,除了冷謙之外,其他四人表現著實乏善可陳,這裡就先分析一下五散人的武功。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五散人

冷謙是五散人中武功最強的一個,這個沒有疑問,書中明確提到過的,“五散人中【武功以冷謙為冠】,眾所周知。”冷謙的高光表現是在光明頂上與施展玄陰指的成昆打了的二十餘招,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看下眾人受了成昆偷襲後的表現,以及成昆與謝遜決鬥時對沒有幻陰指後的失望和擁有幻陰指的自信,當然謝遜是在成昆沒有幻陰指的情況下堅持到三百招。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冷謙

但是除了冷謙之外,其餘眾人的武功就著實不得高估了,首先是周顛,在周顛亂髮牛脾氣,要跟楊逍動手時,說不得嚇得擔心楊逍一掌就把周癲秒殺。而楊逍本人也認為自己能一掌秒了周顛,只是念在同教之誼,不殺他而已。

兩人手掌相交,竟是無聲無息。原來楊逍雖和周顛有隙,但念在同教之誼,究不願【一掌便傷他性命】,因此這一掌未使全力。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周顛

說不得的武功比周顛略強,鐵冠道人張中、彭和尚彭瑩玉跟周顛沒有對比,但是我們可以直接看四人應對韋一笑的寒冰綿掌的表現。楊逍運用乾坤大挪移令韋一笑與四散人對耗,四散人合力居然只能與韋一笑持平。中途彭和尚說了句話,表示要罷鬥,結果立刻就好像被全身血液凍結,這裡確實說明四人合力也不過跟韋一笑的寒冰綿掌相當,一旦有人略微鬆懈,就抵擋不住。

四人不敢撤掌,生怕便在撤掌收力的一剎那間,楊逍突然發力,那麼四人不死也得重傷。彭瑩玉叫道:“楊左使,咱們大敵當前,豈可……豈可……豈可……”牙齒相擊,再也說不下去了,似乎全身血液都要凍結成冰,原來他一開口說話,真氣暫歇,便即抵擋不住自掌中傳來的寒氣。

同時彭瑩玉初出場時掩護白龜壽,面對七八個二三流的少林峨眉圍攻,被丁敏君刺瞎一隻眼,這表現也是相當捉急。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彭和尚

與之相比,地位在五散人之下的銳金旗掌旗使莊錚卻異常出彩,內功外功俱臻上乘,在與滅絕師太交戰中,甚至一度佔了上風,以狼牙棒震斷了滅絕手裡的普通劍,滅絕需憑藉倚天劍之利才得以獲勝。

然而五散人的武功相對於地位如此不堪,是什麼讓他們保有這種地位,甚至外界認為他們能爭奪教主呢?答案是勢力,明教的義軍勢力跟五散人息息相關,明教最早起兵的兩支,一為周子旺,一為棒胡,他們分別為說不得、彭瑩玉的師兄弟。

只聽彭瑩玉道:“說不得,我早就說過,單憑咱們明教之力,蒙古韃子是趕不了的,總須聯絡普天下英雄豪傑,一齊奮力,才能成事。你師兄棒胡、我師弟周子旺,當年造反起事,這等轟轟烈烈的聲勢,到後來仍一敗塗地,還不是為了沒外援麼?”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說不得

在舉火燎天何煌煌一回中,張無忌分派各人到各地組織義軍,後來反元的轟轟烈烈聲勢就是此時打下的,而五散人中除了留守總部的冷謙負責在總部掌管刑罰之外,其餘四人全部各自領了一路人馬在各地組織起義,也就是說五散人這個五個人,領了四路兵馬,別看他們武功不怎麼強,但是在具體的領導起義事宜上面,他們的能力多半是遠在二使、四法王之上!

說不得以前曾在汝寧、信陽州扶助棒胡,以明教為號召起義反元,彭瑩玉曾在袁州扶助周子旺起義反元,均遭撲滅,兩人奉命聯絡棒胡及周子旺所屬舊人,再次起事。鐵冠道人率領布三王、孟海馬等,在湘楚荊襄一帶起事。周顛率領芝麻李、趙君用等在徐宿豐沛一帶起事。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花雲、吳良、吳禎,會同常遇春寨中人馬,和孫德崖等在淮北濠州起兵,奉韓山童為首領。冷謙會同西域教眾,截斷自西域開赴中原的蒙古救兵。

而這裡的人事安排,基本上都出自楊逍和彭瑩玉,換句話說在出謀劃策方面,彭瑩玉的權重和楊逍一樣。

同時在金書的設定中,鄱陽湖大戰,幫助朱元璋擊敗陳友諒的是周顛與五行旗,再次體現了五散人在領導義軍方面確有過人之處。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陳友諒

其實五散人全部是歷史人物,金庸也是比較清楚的,彭瑩玉和布袋和尚全部是明末大起義中赫赫有名且影響力巨大的人物,而周顛與冷謙在後世更被傳說成了仙人,這兩人跟鐵冠道人並不是明教中人。不過金庸此人並不信神仙,並且為了劇情需要,五個人湊一塊成了五散人,一起算作了明教中人,於是這些人的武功不算高,但在義軍中的巨大影響力卻保留了。

武功不高卻地位超群,明教的五散人有何過人之處?

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