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這八個字,已是最好地概括出陳嘉庚這位大公無私的偉人畢生的貢獻和非凡。我還想說:若論傾財興學,無人可與陳嘉庚家族比擬!

一把精神火炬,要一代代傳承下去。今天,我們分享一下娶陳嘉庚愛女、巨資捐建廈大,受陳嘉庚所器重的女婿李光前故事。李光前先生是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他與陳嘉庚先生二人既有知遇之情、翁婿之情,也有朋友之情;李光前和他的家族後代,更是嘉庚精神不折不扣的傳承者。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陳嘉庚選作大女婿,緣起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李光前(後排中)、陳愛禮(前排右2)夫婦及子女

2013年在紀念李光前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活動時,當時的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教授撰寫了《光前裕後千秋業》紀念文章。

朱崇實在文章中說:李光前先生是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是深受新加坡、馬來西亞人民和中國人民敬重的一代僑賢。李光前先生與廈門大學的關係淵源深厚,在廈門大學近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光前先生不遺餘力,襄助“南方之強”,他對廈門大學建設發展的重要貢獻,他那“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和“重教興學”的可貴精神,讓全體廈大人銘記於心、感恩於懷,為一代代廈大人所傳承弘揚。光前先賢,世人共仰,他的奮鬥人生,他的感人情懷,他的完美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廈門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座高標。

文章裡,朱崇實寫道:與廈大有著特殊關係的張浚生曾引用潘受先生寫給李光前的兩句詩來評價李先生,這兩句詩是“芭蕉撫臂無人見,暗替千花展綠蔭”,它喻示的是李先生的完美人格和為社會締造福祉的默默貢獻。

李光前先生,作為陳嘉庚的助手與女婿,又深受陳嘉庚崇高的精神世界的影響。李光前是世界著名的企業家,從一個鄉村少年成長為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他是如何和陳嘉庚先生結緣,陳嘉庚先生為什麼會選李光前先生作大女婿?

順帶提一下李光前家族二代。李光前和夫人陳愛禮生有三子三女:長子李成義、次子李成智、三子李成偉;長女李淑瓊、次女李淑珍、三女李淑志。李光前先生1967年6月2日逝世,他於1954年9月退休,退休後將生意交予三個兒子打理。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福建南安梅山競豐村的李光前祖厝(注:未重新修葺前的照片)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別號光前,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人(注:今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鎮競豐村),生於1893年10月。

李光前的父親李國專,原名李國侯,號阭逸,他生於清咸豐四年。李國專最初是鄉下的私塾教師,後來先是學習縫紉,後又學會理髮。因生意不景氣,後來在廈門開了家小客棧,又因生意不起色,被迫歇業。李光前的母親林合姐,是廈門人,生於光緒二年。

1930年,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母出海下南洋,赴新加坡謀生。

李光前祖上曾是殷實人家,不過到他父親李國專這一代,因生意經營不善而家道中落。幼年的李光前家境貧寒,靠替人放牛來增補家用。深知生活之艱難,讓放牛娃李光前日後磨鍊了身處逆境奮發求生的意志。

李光前平生對公益事業動輒十萬、百萬捐獻都在所不計,但個人生活卻很省儉。身為大富豪的他,在新加坡乘坐有軌電車每次都買三等位的票。平常,他對衣食很隨便,喜歡吃粥,他底下職員發現,下基層的李光前連隔夜的燉豬腳、地瓜粥都吃。1965年李光前回國在上海看病,醫生診斷時發現他營養不良。要知道,這是個世界級的頂級富豪,卻患了營養不良症,諸位聞所未聞吧!

一邊是自奉儉樸,另一邊是不遺餘力地重教興學,與其早年的“放牛娃”經歷不無關係。順帶講個小小的故事,在新加坡當小學教員那時,李光前睡在教室,在蠟燭燈前,一手寫稿,一手趕著成群結隊的蚊子。他的同事和學生問他為什麼不怕蚊子咬?李光前笑道:“我從小是被蚊子養大的。”“只有蚊子怕我,我何必怕它!”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1920年,李光前與陳嘉庚先生之長女陳愛禮小姐結婚

1920年,時年27歲的李光前,與與陳嘉庚先生之長女陳愛禮小姐舉辦了結婚儀式。當時,他在陳嘉庚創辦的謙益公司工作4年,婚禮是在新加坡道南學校舉行的,證婚人是當時的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博士。

林文慶博士,曾是孫中山先生的機要秘書,也是日後深受陳嘉庚精神及教育救國感召下的可敬之人。2005年初,廈門大學在校圖書館後池潭邊建造了“文慶亭”,並樹立起林文慶校長的塑像。在很長時間,在廈門大學校史裡,林文慶曾是長期被刻意迴避的人物,青史總有定評!

當年的陳嘉庚長女陳愛禮小姐,芳齡17,在莊希泉太太餘佩皋女士當校長的南洋女中唸書。餘佩皋是生於姑蘇城裡一個書香門第的著名愛國僑領,也是著名愛國女華僑教育家。當年她走出閨閣,就學於蘇州振吳女校時,一入校門便毅然解開纏足布,扔掉“三寸弓鞋”。

當年陳嘉庚見李光前年輕有為,有意將長女許配給他,但又擔心李光前拒絕,自己下不了臺。此前,陳嘉庚請自己的知交、華商銀行董事薛武院來撮合,薛武院也是李光前的好朋友。婚禮儀式上,薛武院和薛中華分別出任男女雙方的介紹人。薛中華,是廈門人,新加坡商會會長。

陳嘉庚選女婿,事實上也等於選擇自己的事業接棒人。婚後,陳嘉庚將謙益公司旗下的橡膠業務,交由李光前負責打理。在回憶錄中,陳嘉庚曾寫道:“在1917年到1920年期間,謙益公司每年的盈利皆在八十萬到一百萬之間。”毫無疑義,這也是對李光前貢獻的一種評價。

眾所周知,李光前雖是新加坡人,作為一代橡膠大王,他的發跡卻是在馬來西亞。當年,李光前在麻坡開設南益橡膠公司,從一位在麻坡居住的英國種植家手上買下膠園,足以見其獨具商業眼光。當年陳嘉庚都為之擔心:“你跟我做了十幾年的橡膠,這點常識都沒有嗎?”原來,這塊膠園山上有老虎,曾吃掉割膠的工人,這個英國人的橡膠園久不脫手,其實是沒人敢要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李光前成功了,不到一年賣掉這座膠園時,他賺了30萬,也為日後創基業積累了資本。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李光前(左)和新加坡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右)

陳嘉庚和李光前最早是怎麼認識的呢?

1930年秋天,率團回國慰勞的陳嘉庚先生,從廈門乘搭港輪船返新加坡。這艘輪船上,大部分是下南洋謀生的福建人,也包括隨父親赴新加坡謀生計年僅十歲的李光前。

船行海上,適逢一股寒流南下,很多衣衫單薄的旅客凍得直打哆嗦。在船上的陳嘉庚見狀,十分同情,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給一條毛毯。”當時,很多人為了領毛毯禦寒,不是姓陳的也報上自己是姓陳的。

不久前,陳嘉庚巡視各船艙,見大家都裹著毛毯,也很高興。走到船艙一個角落,陳嘉庚卻發現有個小孩卻在那兒打冷顫。陳嘉庚趨前問,大家都去領毛毯,你為什麼沒去。

李光前有禮貌地作答:你通知姓陳的才可以領毛毯,我姓李不姓陳,所以我不敢冒領。陳嘉庚聽完,為之一振,他說:“你很有骨氣,又很誠實,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陳的也發毛毯,你去領吧!”

李光前的誠實,給陳嘉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船時,他特意交代李光前,希望日後再見,如有困難,可到公司找他,他很樂意幫忙。

好的品質,可以塑造一個人,也會成就一個人的。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命名之由來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廈門大學李光前銅像落成儀式

2013年,廈門大學92週年校慶之際,為了紀念李光前先生關心廈大、支援教育的偉大業績,廈門大學在李光前捐資建設的建南大會堂旁樹立先賢李光前先生銅像,並在廈大醫學院樹立了李光前、陳愛禮伉儷塑像。

陳嘉庚先生,是廈門大學校主,而他的女婿李光前,是廈門大學的先賢。2013年,朱崇實校長在紀念文章《光前裕後千秋業》說:“李光前先生是廈門大學的先賢,在廈門大學93年發展歷程的每一個關節點上,都留下了李光前家族深深的足跡,凝聚了李先生髮展高等教育、造就民族精英的心血。廈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從未離開李光前先生和他建立的李氏基金的熱切關心和鼎力支援。被稱為全國最美麗的大學的校園裡,處處都印記著這位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的恩澤。”

廈門大學,被國內外公認為“最美大學之一”,一組組瓊樓玉宇般建築中,由李光前本人及其家族後人捐建的建築居多。像廈門大學標誌性建築的建南大會堂樓群,就是由李光前先生捐建的。

李光前與廈門大學的深厚淵緣,源於他與陳嘉庚之間的特殊關係。李光前與岳父陳嘉庚,既有知遇之情、翁婿之情,也有朋友之情,同時,他更是陳嘉庚精神不折不扣的傳承者之一。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更難能可貴的是,時至今日,陳嘉庚的外孫,也就是李光前家族二代、乃至第三代仍為興學及公益事業在奔波之中。

嘉庚精神,影響了李光前家族幾代人呀!廈大校園的嘉庚樓群,是廈門大學邁入21世紀的標誌性工程,二號樓“成楓樓”,系由新加坡華僑吳定基、李織霞伉儷捐資528萬元興建,並以李織霞女士的父親李成楓先生的名字命名。有“新加坡報王”之譽的李成楓,就是李光前之族親。

李光前先生在商業上的成就,自然是有目共睹的,在慈善公益特別是傾資辦學,李光前是繼陳嘉庚之後又一位以傾資興學而彪炳青史的商界人物,如此之翁婿接力,在中國近現代商業歷史及華僑史上更是空前未有的。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1964年,李光前(右)和廈門大學校長、《資本論》譯者之一王亞南

要救中國,就必須辦教育發展科技。自幼喜愛科學的李光前,也深知舊中國的落後貧窮是科學不發達所致。受岳父陳嘉庚傾資辦學的思想影響,他一生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廈大校園裡,排資論輩,建南大會堂的資格,遠沒有建校初期的“群賢樓”來得有歷史;論高度與規模,建南大會堂也沒有“嘉庚樓群”來得頂天立地,但在“2017金磚國家廈門會晤”發行的那一枚紀念郵票,作為廈門城市風貌地標性建築的首選,赫然在目、首當其衝的,就是由李光前捐建的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

建南大會堂建成於1954年,由陳嘉庚親自督造,由他的女婿李光前捐資的。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

建南大會堂,這座僅三層的建築,安排在廈門海邊的一個高高聳起的坡地上,看上去極為壯觀,且中西合璧,富麗堂皇。

據廈門大學鄭啟五教授介紹,廈大所有的建築中,讓校主陳嘉庚傾注最多心血的當為建南大會堂。

陳嘉庚曾滿懷激情地說,他要讓所有進出廈門港的輪船首先看到廈大的大會堂!建會堂時,最關鍵的是大跨度的橫樑,當時鋼材作為軍事物資被美國嚴密封鎖,陳嘉庚不得不從印尼進口最優質的原木替代。據鄭啟五教授的介紹,當年陳嘉庚為此愁腸百結,這時,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來廈視察,為此特批7條從蘇聯進口的鋼軌。

廈大初創之時,李光前曾給予重要的辦學經費資助,特別是他幫助岳父陳嘉庚在經濟不濟的情況下渡過了難關,在維持廈大的生存和發展上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建國之後,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進入擴建、重建時期,僅1950年起至1955年這五年,由陳嘉庚先生女婿李光前捐款、陳嘉庚主持擴建的廈門大學新校舍共計有25幢。

陳嘉庚與李光前之翁婿情:一條不被冒領的毛毯和廈大建南樓群命名

1950年10月,陳嘉庚(前排左4)親臨李光前在家鄉興建的國光中學

建南大會堂的命名,取福建省和李光前家鄉南安市各一字,組合為建南大會堂。

當年,為了永久紀念李光前捐資擴建廈大校舍的功績,陳嘉庚同意李光前不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校舍的意見,而用李光前祖籍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的縣、鄉、村名、校名和他兒子的名字,來給新建的樓房命名。

其中,廈大的建南大會堂、南安樓、南光樓,“建”是福建之意,而“南”字,就是李光前祖地南安。另外,李光前家鄉梅山的舊稱“芙蓉”,故有芙蓉樓;豐庭樓的“豐庭”,是李氏宗族祖居地;國光樓的“國”和“光”,取名於李光前的“光”及其父親李國專名字中的“國”。廈大的競豐樓,取名於李光前李氏祖居的競敏村、豐庭村;而成義樓、成智樓、成偉樓,則是陳嘉庚的外孫、李光前三個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名字來命名的。

事實上,嘉庚精神也不光影響及李光前家族。朱崇實校長在那篇文章裡,曾提及一事。“20年代末30年代初,陳嘉庚企業江河日下,資難抵債,李光前與黃奕住、曾江水、葉玉堆等愛國僑胞,在陳嘉庚‘企業可以收盤,學校不能停辦’的精神鼓舞下,紛紛捐款襄助,幫助廈大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人人都說廈大美,今日勿忘陳嘉庚,更不要忘了他女婿李光前及其家族後人的功勞呀!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