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代對妻子很殘忍,一代比一代狠,孫子甚至立下規矩不喪出母

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孔子為何會有這種慷慨?一切,還得從他的父親說起。

孔子三代對妻子很殘忍,一代比一代狠,孫子甚至立下規矩不喪出母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有休妻的記錄。而且根據《史記》的記載,孔子的出身並不好,是“叔梁紇和顏氏女野合而生,禱於尼丘得孔子”。至於叔梁紇是在和顏氏在一起前休妻的,還是和她在一起後休妻的,不得而知。

孔子三歲時,父親就病逝了,母親被叔梁紇正妻施氏驅逐。顏氏只好帶著孔子庶兄孟皮以及孔子到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孔子十七歲時,顏氏去世。十九歲那年,孔子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丌官氏的女兒為妻。次年,亓官氏生下一個兒子,相傳當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給孔子,於是孔子就給兒子起名為鯉,字伯魚。這段婚姻,孔子一開始就帶有目的,也註定了兩人不會幸福。

孔子三代對妻子很殘忍,一代比一代狠,孫子甚至立下規矩不喪出母

自懂事起,孔子就立下志向做學問,所以他先後周遊列國,到各地做學問,傳播自己的思想。十幾年中,他都沒有回家看妻子一眼,後來還將妻子休掉了,理由是“口多言”。直到丌官氏臨終前,孔子才回到家中看妻子一眼。丌官氏去世後,伯魚非常傷心。

《禮記》記載:“伯魚在母親的喪禮上,很傷心和痛苦,甚至小聲啼哭起來。孔子聽到哭聲,詢問旁人是誰在哭泣,得知那人竟是自己的兒子,覺得伯魚有些過頭了,便把他說教了一頓,伯魚這才停止。”母親去世,兒子很傷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在孔子的眼中,卻覺得伯魚的行為有些過,不得不說他有些殘忍。

孔子三代對妻子很殘忍,一代比一代狠,孫子甚至立下規矩不喪出母

歷史上,不僅孔子休過妻,他的兒子伯魚和孫子子思也休過妻,被後人稱之為“孔氏三代出妻”。由此可見,孔子對待女性的態度不是很友好。父親休了自己的生母,伯魚也休掉了自己的兒子的生母。然而,子思相比祖父和父親的做法,更加絕情。妻子去世後,子思竟然不允許兒子子上前去弔唁。理由是妻子已經被他休掉了,也就不是兒子的母親了,還立下家規:“不喪出母”。意思是被孔家休掉的妻子,其去世後,子女不應該參加其喪禮。

孔子三代對妻子很殘忍,一代比一代狠,孫子甚至立下規矩不喪出母

孔子三代人,一代比一代“狠”。可能是他們與其他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樣吧,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他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