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預言:墓有重開之日

文|瀚海說史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王朝,有一個習俗一直存在,無論達官貴族還是窮苦老百姓,對此事都十分重視。在我們後人來看,它可能僅僅是一種陋習,可對於古人來說,那卻是在另一個世界自我昇華的過程。

那麼這個“陋習”呼之欲出了,它就是陪葬。

陪葬特指以人、牲畜或者器物與死者一同葬入墓穴,用作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或牲畜陪葬又叫作殉葬,是古代最慘無人道的喪葬習俗,多數情況下,這種陪葬都是以強迫手段迫使活人、牲畜非正常死亡葬於墓中。以器物陪葬的話,則是因人而異,陪葬物的奢華程度和數量能夠彰顯出死者生前的地位與貧富。

而古人的這種習俗,從考古角度來看,陪葬品就成為了解當時文化、經濟、文明最有價值的文物。

農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預言:墓有重開之日

然而,今天瀚海要說的事情卻很離奇。2011年,考古學家到山西省高平市湯王頭村考察,一位賈姓村民告訴了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他在自家院內垂直挖菜窯時發現了一座古墓。考古學家本以為會收穫滿滿,能夠得到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陪葬品,結果沒有看到絲毫的陪葬品,

映入眼簾的卻是滿牆的壁畫,同時都沒發現任何屍骨,意味著墓主人沒有“入住”。

從墓室結構、彩繪、磚雕推斷,考古學家認為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地位顯赫的官員,而墓室又有著晚唐、後周宋初的建築風格,墓主人很可能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人物。

再根據墓室的發現地高平來判斷,墓主人未及時“入住”的原因則是在著名的“巴公原之戰”中戰死了。

農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預言:墓有重開之日

清代《高平縣誌》記載:

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周世宗、大將趙匡胤率軍在晉城巴公、高平地區與北漢、契丹作戰,斬首北漢士卒8萬人,史稱“高平大捷”(巴公原之戰)。在這場大戰中,周世宗殺死樊愛能、何徽及其所部屬軍吏以上官員七十餘人。

很明顯,這座古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儲存卻相對完好。只見古墓之中,那滿牆的壁畫,顏色還十分的鮮豔,就像是剛剛畫上去的。壁畫上的各色各樣的人物,充分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就像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實反映。

另外,神奇之處在於墓主人和他夫人的墓室,可以這麼說,整個墓室的設計應該完全參考了當時他們真實房屋的模樣,在墓室的門樓中間有一扇木門,竟是安上了鎖,開啟鎖推開門,能夠看到兩旁的牆壁上畫著一些迎客的門童。

農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預言:墓有重開之日

還有,在古墓前室的頂部還繪有蓮花藻井,藻井流線呈皇傘蓋形,出水處為天圓地方形古錢幣,象徵墓主死後仍然享有權力與富貴。後室頂部則是畫上了圓形的天幕。天幕上專門標註出了太陽和28星宿的位置,完全是一副星空圖的再現。依據考古學家的初步估計,整個古墓群裡的壁畫總價值超過了10億元。

最令人拍手稱道的是墓東室門口左牆上,那用硃砂毛筆行書體書寫的12個紅字:“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

這讓人浮想聯翩,產生了無限遐想,難道墓主人知道自己的墓穴會有有被後來人開啟的一天?有一種失控般的穿越感,考古學家開玩笑道:“墓主人知道我們要來。”

農家院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墓主人曾留下預言:墓有重開之日

結束語:

“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讓我們驚歎墓主人的文采;壁畫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我們得以瞭解當時民間的風情;墓室的構造讓我們更深層次地探索歷史印記。

作為五代十國後周時期上黨地區典型的官吏大墓,這座古墓十分罕見,空墓留下的種種疑問,為後人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猜想空間。

另:網路上說在遼代的張文藻墓中也留有“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這樣的文字,是否有人移花接木、以訛傳訛的故弄玄虛之舉,我不得而知。

本文參考2012年3月4日山西晚報上的一篇報道:《高平農家院,挖出古代豪華空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