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濉溪縣實施“林木雙進”行動取得實效

近年來,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以林長制改革為契機,利用村莊自然條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森林進村莊經果林進庭院”(簡稱“林木雙進”)行動。自行動開展以來,全縣植樹85。6萬株,成片造林2。58萬畝,實現道路、溝河綠化181。5公里,104個村莊綠化總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取得了明顯實效。

濉溪縣各鎮村依託自身特色,量身定製“林木雙進”村莊綠化方案。村莊綠化樹種、庭院果樹品種選擇,由群眾說了算,以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為原則,根據群眾意願,優先使用國槐、刺槐、泡桐等鄉土樹種及欒樹、紅葉石楠、女貞等園林綠化樹種。群眾庭院以果樹為主,根據庭院面積確定栽植株數,做到“一村一品”;村莊內隙地綠化以建設小樹林、小果園、小竹園、小花園為主;利用空閒的連片宅基地、坑塘水面周圍,種植一定規模的經濟果木林、速生豐產林、生態景觀林。嚴格管控苗木規格和質量,鄉土樹種和園林綠化樹種米徑不低於4釐米,果樹地徑不低於2釐米。

全縣各鎮、村級林長在保護好村莊現有樹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出的村莊空地,在房前屋後因地制宜植樹種果,實現村在林中、房在綠中。在鎮村主幹道路兩側挖溝加寬路肩植樹,整治溝河坑塘周邊營造綠化景觀,清理村莊殘垣斷壁及空閒宅基地,建設小景觀帶、小花園、小果園,拓展空間增綠。

濉溪縣活化造林機制,探索5種綠化模式,利用鎮村主幹道和溝河堤灘等閒置土地引導大戶承包綠化、鼓勵村民承包管護,調動各方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實現了綠化質量、林木資源管護水平雙提升。

道路承包管理模式。政府與林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無償提供道路兩側綠化10年使用權,合理搭配綠化樹種,保障道路綠化效果和管護,相關造林費用由林企承擔,並給予相關造林補貼。

村民代表監督管理模式。村集體與承包人簽訂合同,規劃、購苗、整地等整個環節接受群眾代表全程監督。承包人一次性上交費用和承包費用到村集體,樹木所有權及造林補貼屬於承包人所有,實現承包人受益、村集體增收。

“三三四”責任制管理模式。村委會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包組幹部為苗木管理擔保人,落實專人看管、農戶責任,年終檢查如發現苗木被盜、破壞等情況,擔保人承擔30%,樹木所在地農戶承擔30%,看管員承擔40%。

村栽戶管以獎代補模式。村集體統一購樹苗栽植,所栽苗木就近承包到戶,每戶向村集體繳納20元保證金,對秋季驗收成活達90%以上的農戶退還保證金,成活率達不到要求的收取每棵20元的造林費用。

統一拍租綠化模式。以市場化拍租模式,採取公開競拍,由林業企業負責造林綠化及管護。鐵佛鎮以15年使用期限透過市場化拍租模式對全長10。5公里沱河河道(鐵佛段)進行綠化,河道綠化水平明顯提升。

濉溪縣將“林木雙進”活動納入縣級目標考核,與省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市建立國家森林城市等補助資金有機整合,對1畝以上成片造林,財政補助資金每畝每年800元,連續補助3年。對農戶庭院個人栽植的果樹,由財政部門按市場價補助80%,農戶承擔20%。針對泗許高速公路等森林長廊的造林大戶苗木銷售難、融資難等問題,有的鎮發揮造林大戶苗源足、技術強等優勢,優惠土地租金,優先承包給大戶開展租賃承包造林,省市縣造林補貼資金直接兌現到造林大戶,實現了完成創森任務、破解大戶融資難題、提高綠化標準等多贏。

濉溪縣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明確林業科技特派員定點聯絡林業經營主體,組織林業科技特派員參與“一週一技”線上服務、科技下鄉等跟蹤服務,聘請專家和技術員對林木病蟲害防治進行指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同時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加強林業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解讀宣傳,增強全民參與義務植樹造林的獲得感和榮譽感。(吳永生 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