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茶吧丨人生可以翻轉,還有什麼不能翻轉?

週末茶吧丨人生可以翻轉,還有什麼不能翻轉?

每個人的一生大概都要經歷這麼個過程,同一個“蹣跚”,一前一後, 含義竟戲劇性地出現了翻轉。

人生可以翻轉,還有什麼不能翻轉?

唐朝末年,皮日休在他的《汴河懷古》一詩中這樣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在那個因開鑿大運河而身死國滅的隋煬帝被歷史痛罵了兩百多年後,皮日休用這樣的詩句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一事做了戲劇性的翻轉。

翻轉也不全都是皮日休式的

蘇東坡一生與常州結下了不解之緣,這裡是他命中重要的一站也是最後一站,藤花舊館就是他的居所和終老之地。

1757年,得知乾隆皇帝又要巡遊江南,常州的地方官為了討皇上的歡心,將藤花舊館蘇東坡用過的洗硯池挖離地表,遷至今日東坡公園艤舟亭下。他們的目的就是拍馬屁,為皇上提供就近觀賞的便利。

果然,乾隆看到艤舟亭下有一方東坡當年的洗硯池,喜不自禁,揮毫寫下“風流蘇髯仙,遙年此係艇。遺蹟至今傳,以人不以境”的詩句。地方官挖空心思,如此討好皇上,背後的故事,乾隆雖貴為天子,卻又怎麼能知道呢?

週末茶吧丨人生可以翻轉,還有什麼不能翻轉?

東坡洗硯池,相傳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晚年洗滌筆硯用過。長1。9米,寬1。1米,深0。5米,原在常州前北岸藤花舊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到現在的常州東坡公園。

事後,原本說好會將洗硯池移回藤花舊館的地方官,待皇上走了以後,他們也拍拍屁股走了,早忘了自己的承諾。

好好的一方洗硯池,它的命運就此出現了翻轉。伴隨著它的翻轉,當然還有官員形象的翻轉,不似隋煬帝,這次他們是永遠翻不過來了。

翻得過來還是翻不過來

公道自在人心

揚州天寧寺門前有一座青石平臺與臺階坡道組成的碼頭,碼頭靠岸的一端有座碑亭,碑亭裡的石碑上刻著“御馬頭”三個大字。

碼頭的碼字為什麼沒有石字旁?相傳,乾隆在揚州登岸時,見馬旁有石,他說,那豈不成了絆腳石,於是“碼”字的石頭被去掉,就成了“御馬頭”。

為何“碼”字略掉石旁?據說有石在旁會絆腳,阻礙前行的路,不吉利。

這種說法是否靠得住?《辭源》的解釋是:馬頭即碼頭。

《辭海》對“馬頭”的解釋是:船隻停泊處。《辭海》對“碼”這個字的解釋有好幾個義項,其中一個義項是:“通‘馬’。如‘碼頭’本作‘馬頭’,及水邊伸出以便兵馬上船的建築物。”

到了明代,擬話本、小說中“馬頭”和“碼頭”隨個人習慣經常混用,有時即便是同一個作者,在同一部作品中也是如此,比如馮夢龍的《醒世恆言》。

這次,歷史總算還乾隆一個清白。

蹣跚著“翻轉”到最後,竟扯出了馮夢龍的“醒世”,正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