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

明朝永樂三年(西元1405 年),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宏偉壯觀的朦艟大船百餘艘、隨行使者、水手、將士、翻譯、工匠近三萬人,從南京龍江港啟程,經太倉出海,開啟了史詩般的遠航。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這樣的遠航進行了七次,史稱“鄭和下西洋”。

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

鄭和下西洋是國際海航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下西洋之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歐洲航海家才開始出海,而他們的船隊,無非幾條小船(與鄭和寶船相比)和幾百人的規模,在鄭和船隊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鄭和下西洋,宣揚了明朝的國威,向海外展現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促進了世界的交流,在政治、文化、外交上的偉大意義彪炳千秋、毋庸置疑!

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

但是,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是典型的“賠錢賺吆喝”。明成祖為了宣揚國威、甚至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派遣鄭和率領上萬人到海外張揚,耗費巨大,掏空國庫,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諸如“下西洋”之類的行動,並非明成祖首創。北宋時期,雍熙四年(西元987 年),宋太宗大舉派海船出訪東南亞各國(當然規模肯定沒法和鄭和下西洋同題並論),且高調採購列國貨物,鼓勵各國商隊來華貿易,對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曾與琉球等國家展開過對外貿易。但當時倭寇猖獗、海盜橫行,海上局面混亂,而中華大地剛經歷了蒙元近百年的落後統治和元末的戰亂,人力財力都嚴重匱乏,社會經濟還處於恢復狀態,因此當時的海外貿易規模十分有限。

歷經明太祖數十年的勵精圖治(關於明太祖的功績,歡迎閱讀:《撥開迷霧,還原真實而偉大的明太祖朱元璋》 ),社會經濟有效恢復。明成祖即位時,明王朝國力強盛,已經具備開啟海外貿易市場的時機也已成熟。此時,高瞻遠矚的明成祖迅速下令重建了曾因倭寇侵擾而廢弛的市舶司,建立了完備的海外貿易管理體系。準備就緒後,鄭和為使臣,率領規模空前的船隊穿梭於各國之間,固然有宣揚國威、展示華夏的實力的目的,但更重要的目的打著上面的旗號開展廣泛的國際貿易。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還兼有一定的軍事任務。陳祖義等人在馬六甲的舊港附近當海盜,活動在日本、中國臺灣、南海、印度洋等地,勢力強大,鄭和的隨從馬歡在《瀛涯勝覽》對其形容是:“甚是豪橫,凡有經過客人船隻,輒使劫奪財物據”,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鄭和船隊根據明成祖的命令,剿滅了陳祖義,並順便消滅了沿途的其它海盜,為轟轟烈烈的海上貿易鋪平了道路。同時,在馬六甲建立了一個貿易中轉站,包括警衛設施、港口裝卸設施、貨物倉庫、食宿供應點等。而第二次到第七次下西洋,軍事任務大大減少,隨船運送的貨物更多,貿易規模更大了。

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

伴隨著鄭和下西洋所開闢的轟轟烈烈的海外貿易,中國的大批絲綢、陶瓷、茶葉等商品遠銷海外諸國,海外各國的香料、珠寶等商品也以「朝貢」的名義源源不斷進口到中國,極大促進了經濟繁榮、推進了國際交流、豐富了百姓的生活。在規模龐大的貿易中,明朝政府作為唯一的銷售商,利用商品差價賺得盆滿缽滿。例如,鄭和在蘇門答臘採購的胡椒價格每斤約為 0。01 兩白銀,而運回明朝後售價每斤約為 0。2 兩白銀,即便扣除運費,利潤依舊十分可觀;再例如,鄭和下西洋時訪問了暹羅首都大城,並帶去了大量的印花布、瓷器和生產工具,與當地居民進行貿易,甚至派人深入到暹羅內地市鎮,暹羅貴族皇室也常派民間貨船隨同返程使團船隻嚮往中國,花巨資購買瓷器、鐵器、漆器和各種手工業品,中國在這些貿易中的獲得的利潤的具體數額現在已不可考,但可想而知肯定非常可觀。而且,由於質量優良,加之有明朝強大的國力做支撐,中國的絲綢、陶瓷等貨物,在當時的國際市場上堪稱硬通貨,有船有貨的鄭和船隊,當然也就牢牢握住了貿易主動權。鄭和船隊用中國貨物交換海外貴金屬,也成了常見現象。

明成祖在位22年。他在位期間,規模宏偉的軍事行動、工程建設和文化事業可謂數不勝數,例如:親率大軍五次北伐、幾次對安南用兵、營建北京城、修建武當山建築群、重新疏通大運河、編撰《永樂大典》……這些舉措,有很多都澤被後世、意義深遠,是華夏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但是,這些舉措每一項都耗資巨大,而短短的二十幾年裡,這麼多宏大的工程同時展開,其消耗的財富和資源是天文數字,在任何一個朝代想在這麼短時間內同時做這麼多大事,國力一定會幾乎枯竭。然而,明成祖不僅辦成了這麼多大的大事,而且民生幾乎沒受太大的影響。這固然跟明太祖在位期間打下的良好基礎有關,但鄭和下西洋所帶來的巨大財富也是重要原因。隋文帝留給隋煬帝的攤子也不算爛,隋煬帝在位期間的各項工程和軍事行動的規模還不及明成祖,而隋朝就國力耗盡、民怨沸騰、二世而亡了,相比之下,很讓人感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鄭和下西是永樂盛世的重要支柱之一!

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

鄭和下西洋帶來的國際貿易中不僅使明朝中央政府獲利豐厚,也大大推動了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大量貧民因此致富。鄭和下西洋的出海第一站太倉成為鄭和使團出發時招募水手及採辦物資的大本營及迎接外賓及各種舶來品的中轉站。繁榮的國際貿易使得太倉一躍升級為明朝海外貿易的黃金口岸,以至於“各國奇珍異寶無不畢集”、“財賦甲於天下”。一個太倉尚且如此,而鄭和下西洋造就的何止一個太倉。劉家港碼頭附近的工商市鎮迅速發展起來,其中有很多後來都成了重要的商業中心。鄭和下西洋後期物資籌備中,大量物品都是從民間採購,也刺激了國內手工業的迅猛發展。冶鐵中心佛山在明初那裡只是“孤村鑄鐵”,而永樂年間,由於為鄭和船隊打造物品,冶鐵規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鄭和下西洋,不僅僅是為了政治上的宣揚國威,更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利國利民。它在在政治、文化、外交上的偉大意義固然彪炳千秋,在經濟上的貢獻同樣名垂青史。

但是,鄭和下西洋使得明政府掌控了海外貿易的主導權,當時的大商人集團對巨大的肥肉垂涎三尺卻無可奈何,由他們在背後支援的文官集團在明成祖去世後對鄭和下西洋進行了大量的詆譭和醜化,使得後世的皇帝停止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壯舉,也使中國與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嘆息(關於鄭和下西洋終止的原因,後面專門撰文詳敘)。

在“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廣泛共識的今天,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銘記明成祖和鄭和的豐功偉績,對於我們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還原“鄭和下西洋”的偉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