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契丹人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民族,不僅對於中國疆域版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其也是中國古代民族融合與交流程序中的重要角色。

有關契丹人的記載,其實在史籍中展現的還是非常豐富的,畢竟其和更早時期的匈奴、突厥還不太一樣,契丹人登上歷史舞臺,並且建立起強大的遊牧帝國,已經是唐朝晚期以後的事情了,該時段的歷史記載還是非常充分和只得信任的。

契丹人作為典型的遊牧民族,其和此前的匈奴、突厥人都有相似的發展過程,當中原封建統一政權唐朝風生水起之時,契丹人還只是唐朝中央政府,在地方設定的羈縻府州的被統治民族,因此其和漢族的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不過隨著唐朝國力的衰落,以及在唐朝滅亡之後,中原地區陷入了嚴重的封建軍閥混戰時期,契丹人在這個關鍵階段開始了他們的崛起之路。

那麼有人會問,遼國的勢力範圍的確十分廣大,但是遊牧政權的人口歷來都是非常之少的,再加上他們的漢化程度不斷加深,有相當一部分的契丹人會從事農業生產,那麼又怎麼會擁有那麼強大的軍事力量呢?

這種疑問的確在理,那遼帝國時期契丹人的軍事力量究竟是怎樣的,人口數量不足的情況下,為何契丹人還能夠對北宋王朝,形成如此大的軍事威脅?

建立遊牧政權之後的契丹人,不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思想上都已經在漢人政權(政權建立前期主要受到唐朝時期的影響)的長期交往中,取得了巨大轉變。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既然是遊牧帝國,自然遊牧民族的生產方式和傳統習俗,還是佔據契丹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地位的,只不過在這種傳統的遊牧生產方式之外,契丹人也開始逐漸接受了農耕文明的生產模式。

但是由於契丹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利於農業生產的進行,因此日常生活必需資料的缺乏,還是契丹人一直面臨的困擾。

既然自己的基本生活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自然他們就會在每年的遊牧生活空閒之時,前往中原王朝邊境地區進行掠奪。

所以說北宋時期,王朝北部邊疆所面臨的,來自契丹人的騷擾和威脅還是非常嚴重的,這也使得北宋上下不得不加緊邊境防備,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不過由於幽雲十六州的戰略要地,一直處於契丹人的統治之下,因此中原王朝想要獲得長久的穩定,自然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這也是為什麼北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宗趙光義相繼舉行北伐戰爭,力求收復失地的重要原因。

當時的北宋剛剛完成統一,可以說無論是在士氣,還是軍事力量上都是最好的,那麼為何在高粱河之戰和雍熙北伐中慘敗而歸呢?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其中自然有北宋這邊的原因,比如軍事統帥之間的矛盾嚴重,配合不力,北伐的時間不合適等等,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時契丹,這方面能夠擊敗北宋軍隊的條件。

除了幽雲十六州的有利地形佔據之外,契丹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是不容忽視的,自古以來遊牧軍隊的戰鬥力,特別是馬上功夫都是要超出中原王朝軍隊不少的。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契丹人的崛起,實際上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其在與唐朝的經濟文化交流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遊牧社會經濟的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契丹人也在不斷走向封建化,這為後來能夠建立起強大的遊牧民族政權,實際上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人依靠其強大的遊牧軍事力量東征西討,南征北戰,逐漸建立起了龐大的勢力範圍,這一範圍直接成為了契丹帝國的基礎。

在兩宋時期,契丹人建立起的帝國政權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帝國,史稱遼國。

人口本就稀少,農業也並不發達,遼國為什麼能成為軍事強國?

契丹人的強大,並且由於其佔據了能夠直搗中原腹地的幽雲十六州,使得其成為了北宋上下非常忌憚的物件。

此外,遼國軍隊的常年保有量雖然不高,但是更關鍵在於其軍隊,無論是整體還是單兵作戰素養很高。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軍隊品質的優良,實際上彌補了軍隊數量不足的缺陷,正所謂以一當百就是這個道理,遼國軍隊在與宋軍交戰之時的英勇表現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