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歐洲歷史上有兩個名詞,一個是“君主”,另一個就是“教廷”,這兩個詞總是並列出現。而教廷與歐洲日益強大的君主間的鬥爭是歷史上最漫長的鬥爭之一。當426年聖奧古斯丁完成他的鉅作時,時任羅馬教皇是西萊斯廷一世。而到了1076年,其間又有100多位教皇相繼繼任,教廷與君主之間的鬥爭還沒有得到解決。

雖然教皇和王室之間的鬥爭不斷,但是基督教還是迅速發展。

神父們還在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鬥爭,試圖將世俗君主插手主教任免的特權終結。最終被激怒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運用教皇的絕罰,將皇帝亨利四世開除教籍。這最終迫使亨利四世向教皇屈服。為了乞求獲得赦免,年僅26歲的亨利四世帶著妻子和孩子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卡諾薩城堡,在大雪中立等了三天三夜後,終於得到教皇的寬恕。卡諾薩事件成為世俗權力屈服於神權的象徵,儘管有些不妥。然而皇帝的懺悔是委曲求全的,他很快出爾反爾,重新發動攻擊。在受到第二次開除教籍的處罰後,亨利四世將格列高利七世驅逐出了羅馬。遠走他鄉的教皇痛苦地寫道,因為他“熱愛正義,痛恨邪惡”,所以他將“在流放中死去”。

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就這樣又過了一個世紀,教皇竭力從德意志王室中爭取獨立的鬥爭仍在持續,雙方仍衝突不斷。直到13世紀初,教廷的威信和權力在教皇英諾森三世在位期間達到了歷史的頂峰,這些衝突才得到解決。儘管如此,在整個中世紀,基督教還是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和壯大。隨著精英在鄉間的崛起,國王和王子們越來越將合法性寄託在神的授予上。騎士的扈從在神壇前整夜祈禱,就會成為騎士。君主為了迎合大眾的喜好,多次發動十字軍東征前往耶路撒冷。

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實行了多神信仰制度。

在基督教神學家的想象中,異教神任性、頑固,於是千方百計想抹黑他們,但是這些狡猾但仁慈的異教神仍得以保留了下來。羅馬帝國屈服於野蠻人,野蠻人又屈服於基督教,反過來基督教又不斷受到異教滲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顛覆,而基督教原本是要摧毀異教的。中世紀的人們很難拋棄雷神托爾、畜牧之神赫爾墨斯、眾神之王宙斯、婚姻與母性之神朱諾、大地之神克洛諾斯、農神薩杜恩等。多神信仰解決了教會無法滿足人們的一些心理需求。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沼澤和一望無際的森林,人們時刻擔心會遭受各種災難,而來自異教的儀式、神話、傳說和奇蹟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方面需求。

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此外,異教信條從未認為生育是邪惡的;異教徒讚美愛與美之神維納斯、性愛之神厄洛斯、婚姻之神許門、愛神丘位元,因為他們縱情享樂。因此那些皈依基督教的人的忠誠度並不純粹,但人們並不認為這是反覆無常或者表裡不一。兩面下注似乎是明智之舉,畢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羅馬淪陷是因為羅馬皇帝不再認可異教神,異教神也就不再守護羅馬城,那麼對遠古神靈進行象徵性的供奉又有什麼危害呢?如果人們參加彌撒,遵守誡命,遵守謙卑、仁慈、親切和善良的承諾,這些新的耶穌追隨者就不會再有復仇。另一方面,那些舊的神靈,從不原諒任何人和任何行為,正如希臘人所說的,上帝的骰子都是動過手腳的。

羅馬的基督徒在確定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上面,有很大的隨意性。

因此基督教教堂都是建在原來的異教寺廟上的,而果園的名字也都以《聖經》中聖徒的名字來命名,在耶穌誕生前,這些果園被認為是神聖的。異教的一些節日仍然大受人們喜愛,於是教會透過吸收轉化將其變為基督教的節日。 五旬節取代了 福羅拉麗亞節, 萬靈節取代了另一個祭奠死者的節日。 農神節,這個連奴隸也能獲得自由的節日,變成了聖誕節。阿提斯復活日則成為基督教的復活節。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其演進過程中掩藏著很多秘密。當時沒有人知道耶穌誕生於哪一年,或許是公元前5年,更別說具體日期了。

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大約在公元336年,羅馬的基督徒開始慶祝耶穌的誕辰。東羅馬帝國一開始把1月6日作為耶穌誕辰日,但後來又在4世紀時,把這一天定在12月25日。不難看出,這一日期的確定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耶穌的復活日期也沒有記載。早期的基督徒相信耶穌很快就會復活,於是在每個星期日都慶祝復活節。三個世紀後他們又都一致認為耶穌還未復活。為了將復活節與受難日相聯絡,他們計劃將復活節定在逾越節,這一天猶太人會慶祝公元前13世紀時他們的祖先從埃及逃出。

耶穌誕辰日和復活日是怎麼確立的?它們的確立有很大的隨意性嗎

最後,在325年,經過漫長激烈的爭論後,第一次尼西亞會議將復活節定在春分後滿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這一決定並沒有任何歷史依據,但足以安慰那些重視傳統節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