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要說足球場上最特殊的球員,相信不少人一定會投給門將一票。作為足球場上唯一能夠用手觸碰皮球的位置,門將一直被認為是一支球隊防守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

有人曾說過:一個優秀的門將能抵得上半支球隊。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完整足球體系建立之初,門將的位置基本上被固定在那“一畝三分地”,一些敢於做出提前移動的門將往往被視為異類,受到球迷媒體的詬病。

隨著足球理念的逐步升級,不少具有遠見的主教練給門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識。簡而言之,門將不應該只追求撲救那一瞬間的極限反應,而應該花費同等時間培養對於來球的預判。

對於守門員來講,什麼叫做意識?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就筆者個人理解來看,所謂意識更多指根據對方比賽策略以及皮球執行做出一些提前移動,以達到搶先一步破壞對方進攻嘗試的目的。

時間來到本世紀,又有一些“標新立異”的門將開創出了更加先進的技能—進攻組織。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當防守球員在後場拿到皮球后,並不會尋求像傳統方式一樣大腳解圍,而會聯合身後的門將進行一些區域性小範圍的短傳,從而達到排程對方中前場站位的最終目的。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與此同時,門將們更加開始注重對於細膩腳法的錘鍊,所謂的長傳不僅僅意味著“解圍式大腳”,而希望透過腳法的精細控制,較為準確地找到埋伏在前場的隊友,從而展開後續一系列戰術。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隨著門將參與後場傳導深入人心,一部分腳下技術極為出色的門將進一步開發出了全新的理念:他們的活動區域不再侷限於大禁區,而延伸到了己方防守三區的各個位置,更有甚者竟然還敢於前壓到中場線附近,徹底化身為一名“清道夫”。

各大聯賽對於守門員參與進攻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如何定義守門員參與進攻程度的高低?看進球數和助攻數?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即便是那些聲名遠播的“組織型門將”,更多還是透過傳遞來為球隊的後場起到疏導作用。

因此,若想要探究各大聯賽對於門將參與進攻的態度,我們還得從最基本的傳球數入手。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如上圖所示,根據五大聯賽在上賽季的資料,意甲門將超過40碼的傳球數佔到了總傳球數的38%、德甲門將超過40碼的傳球數佔到了總傳球數的38。9%、法甲門將超過40碼的傳球數佔到了總傳球數的42。8%、英超門將超過40碼的傳球數佔到了總傳球數的44。8%、西甲門將超過40碼的傳球數佔到了總傳球數的53。1%。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從五大聯賽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來看,意甲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34。4米、為德甲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為36米、法甲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為38。2米、英超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為38。5米、西甲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為43。3米。

儘管各大聯賽門將的平均傳球長度各自不同,但資料差距並不大,這也體現出當今世界足壇對於門將的要求逐漸趨於一致。

如果說上面兩項資料可以體現出門將在進攻過程中的能力,那麼下面筆者列舉的資料則可以展現出當今門將的另外一大特點—

活動範圍急劇增加。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如上圖所示,意甲門將平均每場比賽在禁區外的防守次數為0。48次、英超門將平均每場比賽在禁區外的防守次數為0。5次、法甲門將平均每場比賽在禁區外的防守次數為0。75次、德甲門將平均每場比賽在禁區外的防守次數為0。75次、西甲門將平均每場比賽在禁區外的防守次數為0。77次。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單從資料來看,各大聯賽門將在禁區外的防守嘗試似乎並不多,但我們必須要知道一點:門將所謂的技能開發更多要基於球隊的整體實力而言,對於絕大部分中下游球隊來說,門將的職責更多還是門線撲救的穩定性。

因此,各大聯賽的平均禁區外防守次數能夠達到如今水準已然不錯。

儘管各大聯賽的資料總體相差不大,但我們依舊能從細微處發現不同之處,以此推斷出不同地區對於門將位置的不同理解。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最為明顯的就是意甲門將的“保守”。相較於其它四大聯賽,意甲門將在40碼外的傳球比例以及平均傳球長度都較低,他們在每場均在禁區外的防守嘗試僅僅只有0。48次,遠遠少於其它聯賽。

上述資料證明意甲對於門將活動習慣的要求還頗為傳統,各個教練並不會強調門將進行大範圍的移動。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為了進一步論證上述結論,我們不妨列舉各大聯賽幾大豪門球隊的主力門將熱點圖。如上圖所示,意甲豪門尤文圖斯的主力門將什琴斯尼在2019-2020賽季的絕大部分活動區域都在禁區內。

反觀巴薩門將特爾施特根與拜仁慕尼黑門將諾伊爾,他們的活動區域基本上延伸到了禁區前沿的廣闊區域,能夠對對手的出球做出更加及時的反應。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相較於意甲,西甲門將們在活動範圍、處理球選擇方面就顯得更加開放。他們超過40碼的傳球佔比、平均傳球長度、禁區外防守次數均可以位居五大聯賽之首。

當然了,有回報就會有風險。在獲得更充裕處理球選擇的同時,積極上壓的比賽風格也會暴露出巨大的身後空檔。

換而言之,一旦門將冒險的前壓舉動沒能第一時間控制住皮球,對方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打空門的機會。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在本賽季西甲巴塞羅那0-1不敵馬德里競技的那場比賽中,巴薩門將特爾施特根就上演了尷尬的一幕。

當馬德里競技通過後場長傳將皮球輸送到前場左路時,特爾施特根選擇了極為冒險的棄門而出,但他沒有像往常一樣搶斷皮球,反而被馬競前鋒卡拉斯科上演穿襠戲耍。

最終卡拉斯科在拿到皮球后稍作調整,輕鬆打空門得手。

當然目前主流的觀點依然強調:即便冒有一定風險,但擴大活動區域、適度參與進攻依舊是當下世界足壇對於門將的主流要求。

那麼,各大門將都是怎麼參與到進攻中的?門將在進攻過程中的優勢又是什麼?

一、為球隊後場增加一個可傳球點,極大減輕中衛壓力

在上個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中,門將都是作為一名單純的“雙手工作者”,他們很少被要求和隊友進行一些較為複雜的傳遞。對於某些強調透過短傳建立進攻的球隊來講,中衛們往往是後場傳控的關鍵環節。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主教練也發現了這種戰術的漏洞:接球人過於單一、且過於靠近對方球員。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以最為傳統的442陣型為例,當左中衛拿到皮球后,能夠選擇的傳球點無非就是中場、右中衛以及左邊後衛三個。

由於對方前鋒較為靠近後衛線,實施逼搶的時間空間相對充裕,這就給中衛的出球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一旦處理不慎,就很有可能被對方搶斷。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門將在傳接球過程中的潛力逐漸得到激發。

當中衛拿到皮球后,對方必然會實行合理上壓,以圖給予一定壓力或是尋求搶斷機會。當門將具備充足傳球能力之後,中後衛不必進行一些略顯冒險的傳球嘗試,只需要將皮球交給身後位置更加安全的門將即可。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正是因為門將的存在,雙中衛不必在進攻過程中侷限於中路,而可以積極拉扯到大禁區的兩個角,為邊後衛的前插提供充足的後備力量。

這種跑位佈置可以幫助球隊在後場構造一個基礎的“3角傳遞體系”,對方無論集中兵力逼搶哪一個點都難以形成搶斷,現代足壇強調的“區域性牽扯”效果就此體現。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當然了,在某些擁有兩名後腰的球隊中,不少主教練還會要求雙後腰其中之一在組織過程中回撤到後防線。這樣一來,原本的“3角傳遞體系”就會更改成“4角傳遞體系”,球隊自後向前建立進攻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作為當今世界足壇對於傳控足球造詣最高的主教練,瓜迪奧拉的曼城在絕大多數進攻建立過程中都會構造所謂的“4角傳遞體系”。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截取了曼城最近一場比賽的一個片段。可以發現,曼城由後向前建立進攻的發起點是門將埃德森。

當埃德森拿到皮球后,兩名中衛魯本·迪亞斯與斯通斯迅速散開到大禁區兩邊,而後腰羅德里則積極回撤到後防線中路,“4角傳遞體系”就此形成。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來看萊斯特城“4角傳遞體系”面對曼城逼搶時的應對方案,蒂萊曼斯拿到皮球后,立刻吸引了曼城中場德布勞內的上壓逼搶,不過他沒有尋求強行轉身,而是以一腳出球的方式將皮球交到了中衛瑟雲聚腳下。

德布勞內繼續上壓對瑟雲聚逼搶時,馬赫雷斯稍作拉邊封堵住了瑟雲聚的分邊路線,逼迫後者沒有辦法繼續把皮球輸送到相對安全的邊路。

按照常理來講,曼城這一套逼搶方案基本上做到了我們俗稱的“點對點”,但門將小舒梅切爾的存在最終讓這一次逼搶化為泡影。

可以發現,瑟雲聚將皮球交到小舒梅切爾腳下時,德布勞內雖然第一時間調轉方向繼續逼搶,但已經難以限制住這位丹麥國門的下一步操作,小舒梅切爾既可以選擇將皮球以長傳的方式送往前場,也可以將皮球繼續交到右路的埃文斯腳下。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最終小舒梅切爾利用較為充足的觀察時間,將皮球以長傳的方式輸送到中場區域,萊斯特城搶得第一點後順勢由普拉埃持球發動反擊。遺憾的是,巴恩斯在大禁區線1對1面對後衛時有一些束手束腳,浪費了此次絕佳反擊機會。

綜合來看,門將的加入讓後場的傳導體系更加具有層次感,後衛們在應對對手一波又一波的逼搶時不必分心於尋找前場接應人,身後位置更加安全的門將完全可以接過這一重任。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與此同時,由於門將位置更加靠近底線,其拿球過程中很有可能逼迫對方防線出現整體上壓跡象,從而暴露出巨大的身後空檔。

對於一些腳法較為精準的門將來講,球隊的反擊成功率因此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視野更加開闊,利用長傳球發動進攻

在足球體系逐步建立的過程中,門將們所謂的長傳更多可以被理解為“無奈的大腳解圍”。

隨著足球文化的發展,各大主教練對於門將的腳法開始提出全新的要求:“精準”逐漸取代“距離”成為了衡量守門員長傳能力的最關鍵因素。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進入新世紀後,各大豪門對於門將的長傳腳法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放眼不少整體性較強的俱樂部,“大致準確”已經不能滿足要求,門將的長傳球往往要根據場上局勢、隊友站位以及對手戰術特點進行不同程度的變化,“高飄球“、“平抽球”、等專業術語紛紛登臺亮相。

為什麼現代足壇的門將被賦予瞭如此鮮明的長傳任務呢?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相較於其它位置的球員,門將始終正對球場,可以輕鬆觀察到全場局勢。與此同時,對手能夠給予門將的逼搶壓力相較於後衛更小,門將往往可以獲得充足的時間用於觀察前場隊友的跑位。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在本賽季的英超成功長傳榜前10中,前8名均被門將包攬,僅有狼隊的考迪與魯本-內維斯將將搭上末班車;在本賽季的西甲成功長傳榜前10中,門將們實現了壟斷;在本賽季的意甲成功長傳榜前10中,門將佔據6人;在本賽季的德甲成功長傳榜前10中,門將佔據8席;在本賽季的法甲成功長傳榜前10中,門將佔據8席。

當然了,資料只能證明精準的長傳制導已然成為了門將的必備技能,但對於絕大部分的門將來講,精準的腳法只是進攻的一個方面,成功的選位、腳法的運用以及精準的局勢判斷同樣重要。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先來看一種最為基礎的長傳方式。如上圖所示,利物浦門將阿利森在後場控制住皮球后,使用長傳球輕鬆和前場無人盯防的薩拉赫形成連線,後者拿球后如入無人之境最終低射得手。

不過綜合來看,這種情況在足球比賽中極為罕見,絕大部分球隊都會在大舉壓上的同時安排拖後後衛,防止對手採取一些簡潔明瞭的長傳打身後進攻。因此,門將若想直接利用長傳球和前場隊友形成連線,還必須有更多戰術方面的體現。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來看18-19賽季曼城面對哈德斯菲爾德的一個片段。門將埃德森在後場拿到皮球后,並沒有徑直使用長傳尋找左路的阿奎羅,而是將皮球送往己方進攻右路。

這種長傳套路的目的非常明確:所有曼城進攻隊員都集中在左路,缺乏足夠的橫向拉扯,盲目將長傳球送往左路難有實際效果。

最終阿奎羅積極橫向插至右路,接得埃德森的長傳球。與此同時,由於阿奎羅的橫向移動為後方隊友拉開空間,熱蘇斯以及B席都可以沿左路前插接應,從而吸引了兩名防守球員的全部注意力。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正是依靠著熱蘇斯以及B席前插形成的牽扯,阿奎羅拿球過程中始終只有一名防守球員限制,最終這位阿根廷國腳稍作調整後打門得手,幫助藍月軍團在主場首開記錄。

當面對不同型別的前鋒隊友時,門將們在使用長傳球時也會適當調整策略。

舉例來講,當己方前場個子較矮但以速度見長,門將們會適當加大長傳球力度,給予前鋒利用速度優勢擺脫防守的空間。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來看10-11賽季曼聯的一次長傳反擊。如上圖所示,由於魯尼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支點中鋒,他的加速跑位更加具有優勢。因此,范德薩並未選擇將皮球長傳至魯尼腳下,而是刻意增加力量尋找到魯尼的前插路線。

可以發現,儘管魯尼的啟動位置落後於對手,但他依舊可以利用速度優勢在短時間內超車,最終在干擾下撩射球門遠角得手。

對於具備不錯的支點能力的中鋒來講,速度方面並不具備優勢,持球和護球反而是他們的強項。

在這樣的環境下,門將的長傳球不會給予過大提前量,而更希望準確找到中鋒所在區域,充分利用中鋒的拿球護球能力展開下一步操作。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來看切爾西一次利用中鋒支點作用的反擊。門將凱帕的長傳球具有鮮明的的高飄特點,並沒有徑直飛往對方禁區內,而是找到了回撤接球的高中鋒吉魯。

憑藉著明顯的身高優勢,吉魯力壓對方後衛完成頭球后蹭,準確找到了後插上的8號巴克利。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綜合來看,切爾西在此次反擊過程中充分利用門將的腳法以及中鋒的支點作用,利用凱帕精準的腳法直接和高中鋒吉魯形成連線,省去了建立進攻過程中不必要的短傳以及潛在的風險,讓反擊呈現出更加簡潔直接的態勢。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所以,門將利用長傳發動進攻在反擊過程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加大反擊成功率,一種速度更快、針對性更強的長傳方式應運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側身凌空抽球。

側身凌空抽球主要有三大好處:

一、球速更快,皮球能夠短時間執行到前場,側面減少了對方潛在的防守兵力;二、皮球高度更易控制,能夠撕裂對手佈置的肋部防線;三、皮球下落時間更短,側面消除了對方門將出擊的可能性。

或許單從文字很難理解這種長傳套路的優點,我們結合一張實戰動圖進行解析。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在18-19賽季哈德斯菲爾德主場面對曼聯的比賽中,哈德斯菲爾德門將羅西拿到皮球后並沒有遵循既定思路使用高飄長傳,而是使用側身凌空抽球將皮球快速輸送到前場的穆本紮腳下。

可以發現,羅西的側身凌空抽球穿透了曼聯兩名後衛組成的肋部防線,讓兩名後衛的補防意圖化為泡影。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更為關鍵的是,羅西深知德赫亞活動範圍極大,貿然使用高飄球難以準確找到前鋒與門將之間的狹小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速度極快、更加貼近地面的側身凌空抽球就能夠完美克服上述問題,最終穆本扎靈巧卸下皮球后單刀破門。

三、能夠利用手拋球發動進攻,成功率大大增加

作為門將,怎麼能夠忘記他們與生俱來的特點—可以用手呢?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部分上肢力量較強的門將在拿到皮球后並不會選擇用腳處理,而會徑直使用手拋球的方式向前發動進攻。這種長傳套路較為特殊,但優點同樣非常明顯:

1、 後場不易失誤

由於足球規則對於門將有特殊的保護,對手想要從門將手中搶斷皮球幾乎不可能,因此手拋球發動進攻大大降低了後場失誤的可能性。

2、 處理球時間更短

當門將拿到皮球后,如若想要大腳發動長傳,需要先將皮球放到腳下隨後調整步點再開大腳。或許這種開球方式力量更大,但無法達到部分主教練對於“突然性”的要求。

3、 長傳落點相對更易控制

眾所周知,人類對於雙手的掌控力相對更強。當守門員使用手拋球時,能夠更加精確的掌握出球力度以及皮球落點,對於反擊的成功實施有著莫大的好處。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相信不少球迷對於2007年歐洲聯盟杯塞維利亞對陣西班牙人的決賽還印象深刻,比賽第28分鐘,門將帕洛普得到皮球,徑直使用手拋球找到了沿左路高速插上的阿德里亞諾,後者拿到皮球后順勢突破大衛·加西亞,隨後一路內切單刀破門。

能力固然重要,但意識同樣不可或缺

當我們評價一位門將為進攻做出的貢獻時,總會第一時間觀察他的傳球精準與否。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擁有精準的傳球腳法固然重要,不過擁有合理的比賽意識同樣不可或缺。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8決賽比利時對陣日本的比賽中,比利時取得的第三粒進球就來自於門將庫爾圖瓦的手拋球策動,這一次進攻完美體現出庫爾圖瓦在組織進攻過程中的大局觀,值得許多守門員學習。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庫爾圖瓦接對方開出的角球后立即使用用手拋到德布勞內前進路線上,後者稍作向前後將皮球分往邊路的15號默尼耶腳下。

由於比利時此次反擊推進速度甚快,幾乎一度形成了4打2的絕佳進攻局面,最終由默尼耶助攻查德利讀秒絕殺。

不少朋友看到這裡可能要問:庫爾圖瓦拿到皮球后只不過簡單的交到了身前不遠的德布勞內腳下,為何筆者卻稱他在此次組織進攻過程中體現出了充足的大局觀呢?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可以看到,庫爾圖瓦在拿到皮球后並沒有急於以開大腳的方式尋找前場的隊友。原因很簡單,彼時的比利時雖正處於反擊狀態下,但前場僅有盧卡庫一人,且處於兩名日本防守球員的包夾之下,其拿球的艱難性可想而知。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庫爾圖瓦悄然改變思路,將皮球快速交到身前的德布勞內腳下。

這樣選擇有兩大好處:其一,由於日本隊在角球進攻過程中大幅前壓,因此中場才是最為空虛之地;其二,己方球員在攻防轉換之時大多處於中場,將皮球交給控制能力極強的德布勞內,由他吸引防守注意後將皮球分往邊路。

結語

紛紛“不務正業”,擁有一位會進攻的門將是怎樣的體驗?

對於當下的足壇諸隊來說,擁有一位攻防俱佳的門將無疑是幸運的。

如若球隊戰術強調快速攻防轉換,門將的長傳球和手拋球能夠極大簡化進攻流程,為前場隊友輸送炮彈;如若球隊戰術強調後場控制、逐步建立攻勢,門將的存在又可以為後場增加一個穩定的接球人,降低對手的逼搶成功率。

綜合來看,對於門將進攻潛能的開發已然成為了現代足球的發展趨勢。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門將不再是防守大閘的代名詞,而能夠以更加多元化的身份出現在綠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