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黏人總要陪玩?避免這些誤區,讓TA知道自己玩也可以超開心

“爸爸媽媽陪我玩!”

這可能是會讓我們為人父母最感到焦躁和矛盾的一句話了!

不陪會很有愧疚感,沒有盡到父母責任,可陪呢,又感覺自己身體被掏空……

孩子太黏人總要陪玩?避免這些誤區,讓TA知道自己玩也可以超開心

為什麼我就不配有一些自己的時間呢?

當然孩子確實非常需要我們有質量的陪伴,但是他要是從早到晚都離不開人,必須要大人陪著才肯玩,不陪就一直哭鬧抱大腿或者吵著要看電子產品,那還是讓人十分崩潰的。這不止是會讓父母非常疲憊,也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外界刺激才能打發時間,耽誤他更好的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

論是一兩歲的幼兒,還是學齡後的小學生,每天都應該有一段獨立玩耍的時間

,區別只是時間長短而已。越大的孩子,自己玩的時間就應該越長的。

孩子太黏人總要陪玩?避免這些誤區,讓TA知道自己玩也可以超開心

其實小孩子喜歡對各種事物探索研究乃是天性,自己獨立玩耍本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一個很無聊的東西都能玩很久,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不太能自己玩了呢?

常見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大人平時限制過多

有些大人平時對待自己的事情都一板一眼很有條理,對孩子規矩也相應比較多,比較看不慣孩子做一些有點不按套路出牌的事情,總是對孩子有一些細碎的規定和要求。譬如孩子把小車用來丟著玩,把積木放在鍋子裡,或者把書摞在一起搭房子……大人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兒,情不自禁的糾正他。當然孩子被糾正了也會按照大人的方式來做,看上去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孩子就會習慣這樣一個狀態:這個東西我不會玩,我總玩錯,爸爸媽媽才會玩,我要他們告訴我怎麼玩,我才能玩。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不肯自己玩了,非要你陪才行。

所以

小孩子玩東西最好禁忌少一些,不傷害自己不破壞東西的底線規定好

其餘的讓他隨便發揮,不要總是微操作,規定他具體必須怎樣玩,更不要總和孩子說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又怕亂又怕髒的。這樣會非常打擊孩子自己探索創造的積極性。

“自己玩”比“玩對了”重要得多,畢竟能自主的孩子才能獨立啊。

2,孩子的玩具不適合他的能力

玩具太困難或太簡單了都會讓孩子不想自己玩。

困難的玩具孩子玩不好總是受挫折,就想要找大人幫忙。

簡單的玩具孩子覺得無聊,就想讓大人來和自己互動,增加這個玩具的複雜性。

所以

幫孩子選一個他適合的玩耍專案是非常必要的,讓孩子覺得這個東西既很有趣,做起來又很有成就感,他就可以玩很久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曾經得到過一套類似樂高的拼搭玩具,我非常喜歡,問題是那個玩具咬合太緊了,我一旦把兩塊插好,就再也分不開了,我本來可以自己玩的,卻也不得不總是拿著這個玩具去找大人幫我分開,時間長了不但讓大人很煩我自己也很挫敗。

所以

我們不應該只責怪孩子不自己玩,也要評估孩子現在玩耍的東西到底適不適合他。

這裡注意,有兩樣玩具是各年齡通用的,不會有不適合能力的問題,就是天然的水和沙子,如果有水和沙子的混合體泥巴那就更好了。只不過這些東西現在的孩子平時是有點難玩到的。

3,孩子渴望大人的正反饋

有時候大人平時很忙,總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會容易忽略和孩子的互動,就算有互動也顯得很不專心,好好誇獎他讚美他就更難。只有閒下來真正坐下來專心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才會得到良好的互動和誇獎,這會讓孩子將“陪玩”與“互動”聯絡起來,以為只有拉大人過來陪自己玩了,才能得到像樣的關注和迴應。

所以,

我們平時不單要在陪玩的時候和孩子好好互動,誇獎孩子做得好

日常生活的時候也要記得經常去“看見”孩子,尤其是看到他靜靜的做自己的事時,不要認為那是理所應當,而是好好誇一下他,誇他很厲害,可以自己做到這麼多事,真的長大了耶!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哦,大人不是隻有陪我玩的時候才會看到我,我自己做事的時候同樣會被看到被關心,他對陪玩就沒那麼飢渴了。

4,孩子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孩子為什麼能自己玩很久?並不是為了完成什麼大人佈置的任務,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玩也可以很有樂趣。

那自己玩怎麼會有樂趣呢?那就是玩耍本身所帶來的成就感:

他想要弄一個東西,他經過各種嘗試最後做出來了,這件事本身就會讓孩子成就感滿滿,他感覺很棒棒就樂此不疲的一直做下去。

但如果一個孩子平時就缺乏自己做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吃飯穿衣種種日常生活的事情都要找大人幫忙才能做到,自己玩就更加沒辦法做到了。

所以

有些孩子不單是不能自己玩的問題,而是他什麼都不會自己做的問題,這個就要從問題的源頭入手,多給機會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務,讓他能夠發展出更好的動手能力,也增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

能力和體驗提高了,他自己玩耍的能力也會隨之變強。

另外,當孩子能力不足的時候,他自己玩的時候會有很多事情做不到,需要大人幫忙。

我們可以幫他,但是不要幫他包辦

,一口氣給他全都做好,這個不但會耽誤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了,也會讓孩子對這個活動感到索然無味。咱們就儘量懶一點,少幫一點是一點,讓孩子能多做一點是一點,還可以一邊幫他一邊教他,讓他下一次會自己做,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增加得很快了。

5,缺乏獨處的時間和機會

現在的孩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往往被安排得太滿。父母怕孩子無聊,往往把各種刺激給他安排滿,大人有空就陪他玩,沒空就交給電子保姆,孩子很難有獨處自己打發時間的機會。

當孩子習慣這樣被安排滿的生活,突然空下來只會讓他感覺陌生和恐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當然會要黏大人陪或者要看電子螢幕。

所以

我們每天在給孩子安排活動的時候,最好能有一段固定的時間是要求孩子自己玩的

:這段時間媽媽要做飯要洗碗沒有時間陪你,你要自己打發,你可以選擇玩玩具,看書,或者畫畫,媽媽可以幫你拿出來擺好,接下來的時間你要自己發揮哦!有什麼問題可以來找媽媽。

一開始可以要求低一點,只自己玩十分鐘,慢慢的就可以發展到20分鐘乃至半個小時,當孩子能自己玩半個小時的時候,他一般就能找到狀態,接下來自己玩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

當孩子自己玩了一陣的時候,別忘了主動過去看看,震驚和讚歎他搞出來的“偉大作品”哦!這樣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自己玩。

孩子太黏人總要陪玩?避免這些誤區,讓TA知道自己玩也可以超開心

以上是五個孩子不肯自己玩的主要原因,當然想要改變孩子的習慣和能力也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做到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能力,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年齡特點入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引導他們進入自己玩的世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歲,讓孩子和你做一樣的事

這個年齡的孩子非常喜歡“平行玩耍”,也就是說,邊看別人做什麼,邊自己模仿做些什麼,所以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

給他們機會和條件,讓他們來模仿你的行為作為遊戲,他們就會自己玩得很開心。

譬如說你在切菜,就讓孩子在旁邊用安全的玩具來切個東西,你在炒菜,就讓孩子在旁邊也模擬用小鍋子炒菜,你在掃地,也給孩子一個形狀像掃帚的東西讓他一起掃。

無論孩子無意中打翻或者弄亂什麼東西,都不要管他,只要他玩得開心就好。

大不了玩完之後和他一起收拾。

孩子會在這樣的獨立玩耍中感到莫大的樂趣。

2-4歲,問他想要怎麼玩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大爆發,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自己做主,不愛聽父母安排,所以也是

培養獨自玩耍的最好時機。

我們想要讓他自己玩的時候,就拿出幾件他會喜歡的玩具,先問他,這個怎麼玩比較好啊?媽媽不會,你教我啊!他一定會搞出一套自己的玩法,我們就馬上一堆彩虹屁拍上去:挖,原來是這麼玩的啊,好厲害啊!

孩子一定會很得意,漸漸玩得越來越帶勁兒越來越投入,這時候我們就該功成身退了,和孩子說:媽媽現在要去做XX,一會兒來看你的成果哦,你加油!

孩子玩得正上頭,這時候大機率是沒空理你的。

4-6歲,提出適合他能力的目標,讓孩子試圖完成任務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智商和動手能力都有進一步提高,所以

他們更喜歡一些“燒腦”的小任務小挑戰

,如果完成了,他們會非常開心有成就感。

他們這個時候往往會喜歡拼拼圖,走迷宮,解謎題類的桌遊,看圖或憑想象完成一些積木搭建。女孩子可能會喜歡塗顏色,做裝飾等一些和美感相關的活動。

總而言之,

挑一個孩子喜歡的事情,給他一個相關小任務讓他完成,完成後就仔細地誇一遍,孩子就可以繼續開心地自己玩下去。

如果沒辦法自己獨自完成總要幫忙,那下次給他個更簡單點的任務,如果搞一半就跑掉了,那下次就要給他個更難點的任務了。

小學生:找個他感興趣的主題,讓他發揮創造

小學生已經可以自己做很多種類的事情了,

他們可能更喜歡自己創造一個世界的感覺

。所以我們只需要給他們一個他們喜歡的主題,他們就可以自己發揮出很多花樣來。

譬如說,今天的主題是露營,你想象露營需要做什麼呢?孩子可能就會自己找來各種傢俱毯子搭帳篷,找玩具模仿生火做飯,還會在帳篷裡假裝睡覺,玩一套下來一兩個小時打底。

也可以用他們喜歡的動畫節目或遊戲來當主題,譬如說冰雪奇緣主題,minecraft主題,定好主題不太用多說什麼,孩子會自己找到一些相關的東西,搞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活動。我們大人就只要負責忍住家裡亂就好了。

最後,

願小朋友們多少學會些自娛自樂,讓粑粑麻麻能稍微輕鬆點、再輕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