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國操勞,死後卻被抄家

張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曆皇帝朱翊(yì)鈞(jūn)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權謀殘卷》是張居正所作的一部權謀類著作,共分為13卷。

下面來看看這位政治家:

張居正為國操勞,死後卻被抄家

1.父親過世,未盡孝

1577年,多年未見的老父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員的父母過世,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期滿起復為官。

張居正改革才剛剛開始,此時離開必使改革,功虧一簣。

明朝計程車大夫,忠君盡孝觀念根深蒂固,未能盡孝,何來忠君?

武宗朝的大學士楊廷和也是一代名輔,收到父親的訃(fù)告即回家守制。

古代,盡孝非常重要,還會影響你的工作,27個月就要2年多吧,不像現在只有3天喪假。你不能盡孝,怎麼盡忠?自己父母都不管,怎麼可能一心侍奉皇帝。

張居正沒時間盡孝,如此一來,人情洶洶,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給居正帶來不小麻煩。

此時,神宗還不能親政,國家大政均需居正裁決,不想讓居正回家守孝;最終由神宗詔諭群臣,再提張居正回家守孝的人,誅無赦,非議才消止。

張居正為國操勞,死後卻被抄家

2.掃黑除惡

當時天下不太平已經很久了,盜賊群起,甚至搶劫官府庫房,地方政府常常隱瞞這類事情不上報;張居正下令如有隱匿不報者,即使循良的官吏也必撤職;地方官再不敢掩飾真情,抓到強盜,當即斬首處決,並追捕他們的家屬,盜賊因此衰敗。

就像現在的掃黑除惡一樣,如果縱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勢必民間不太平;只有中央重視起來了,國家開始落實到地方,這些盜賊才不敢為非作歹。

3.過勞死,僅四天慘被抄家

1582年,張居正病逝,享年57歲,神宗為之輟(chuò)朝,贈上柱國,諡“文忠”。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

潘晟(shèng)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瞭張居正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

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zhì),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gào)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後萬曆在輿論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張居正在世時所用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裡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張居正為國操勞,死後卻被抄家

1562年,嚴嵩倒臺後,徐階繼任首輔;他和張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的修齋建醮(jiào),大興土木的弊端;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宮職,受到朝野上下普遍認同。

1572年,張居正取代高拱(gǒng),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其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1579年,張居正要求神宗朱翊鈞節省“一切無益之費”;結果,不僅免除了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免除了;在張居正的力爭下,還停止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節省服御費用,使封建統治者的奢侈消費現象有所收斂。

1582年,病逝,享年五十七歲,贈上柱國,諡文忠;死後被明神宗抄家。

張居正也是改革家,凡是改革勢必勞苦,勢必會得罪少部分高官利益,所以對國家是做了重大貢獻,張居正一生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