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古人曾雲:“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鑑同時之賤哉!”我們總是會把“秦皇漢武”放在一起,那麼為何會將這兩人放一起呢?劉徹能夠和秦始皇並列,還真的得感謝四個人。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功績

秦始皇嬴政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可不僅僅是統一了六國,他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可以說他為中國的整個大統一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而漢武帝劉徹的功績也是不遜色於秦始皇。

後世幾千年以來都在享受他的功績所帶來的福利。否則的話也沒有資格與秦始皇並稱。但是無論是秦始皇也好,還是劉徹也罷,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是不可能只靠一位皇帝的。

而必然是集皇帝與周圍所有人才之力,就好比當初秦國的強大,正是因為有了商鞅推出的變法,而漢武帝的功績,則少不了這四個人的付出。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董仲舒與張騫功不可沒

還記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嗎?提出這個倡議的正是董仲舒,而漢武帝則採納了他的這個建議。但是劉徹卻並沒有對其他的學術進行毀滅式的打擊,將諸子百家之學全部保留了下來。

而經過實踐,法家思想非常適合用於治理國家,於是便將法家和儒家思想互相糅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外儒內法的治國思想體系。而這個思想體系,對中國封建體系的影響長達兩千年。

但其實在竇太后還未去世的時候,是很不樂意看見董仲舒和劉徹走得太近的。所以為了保住小命董仲舒只得先離開。一直到竇太后去世,劉徹徹底掌握政權他才又回來。而張騫,則是漢武帝收復匈奴的關鍵人物。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中途被匈奴擄走並俘虜,但是張騫從未動搖過回到漢朝的心。功夫不負苦心人他成功的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並且去聯絡自己能夠聯絡到的所有力量。

雖然他第一次出使西域,沒有完成聯合各方勢力共同攻打匈奴的目標。但是他這一次的西域之旅,對於後世人來說,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則使得漢朝於西域地區的經濟得到了流通。

而西域很多小國與漢朝的友好關係,都是張騫冒著生命危險,吃盡一切苦頭,以及他強大的外交手段換來的。可以說,沒有張騫就沒有後來的絲綢之路,而漢朝的經濟也不可能得到一個高度的發展。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衛青與霍去病同樣功不可沒

如果說董仲舒和張騫是在“文”各方面充當漢武帝的左膀右臂,那麼衛青和霍去病就是在“武”的方面充當漢武帝的左膀右臂。衛青之所以能得到漢武帝的青睞,還要感謝他的姐姐衛子夫,如果不是劉徹看上了衛子夫,劉徹也就少了一位得力干將。

衛青這一生總共討伐匈奴七次,他第一次討伐匈奴的時候,當時總共有四路兵馬討伐匈奴,結果只有他帶領的這一路獲得勝利。而這也是整個漢朝在與匈奴的作戰當中,獲得的首次勝利。

這次勝利意義非常重大。而後衛青不斷地在對匈奴的作戰當中獲得勝利,漢武帝也越來越倚重他。而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也是一個作戰天才。在一次對匈奴的作戰中,霍去病表現出色,立下軍功而封侯。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霍去病和他的舅舅衛青兩個人在漢武帝的雄圖霸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漢武帝立志要收服匈奴,而在一次又一次對匈奴的作戰中,在衛青和霍去病的帶領下,少有敗仗,這對於整個漢朝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對匈奴作戰的勝利,不僅僅鼓舞了民心,更鼓舞了軍心。有了這樣必勝的信念,軍隊才能夠更加團結,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實力,在對匈奴的作戰中,就更容易取得勝利。治理國家也好,完成自己的宏偉願望也好,實現自己的皇圖霸業也好。

都不可能是一個人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哪怕你再是怎樣不出世的天才。秦始皇一統六國,靠的也是身邊的能人異士出謀劃策,也是善於帶兵打仗的將領帶兵一起打下的天下。

漢武帝劉徹,憑啥能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 少了這四個人真不行

無論是哪個皇帝,都必然是這樣的道路。只不過是對於掌權者來說,與自己一起征戰天下的武將,更容易在日後對自己的皇位產生威脅,所以才會有卸磨殺驢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