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個“討厭”的人

小路彎彎,穿過芭茅草,又是芭茅草。

小路長長,這頭是芭茅草,另一頭還是芭茅草。

看到這兩句,我很是喜歡,立馬就記了下來,這是劉醒龍《抱著父親回故鄉》一文中的句子,那彎彎的路、長長的路上,處處長滿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而這些筆墨下的真情,在這本《所見微塵,皆因有光》散文集中處處可見。思緒可以穿越千年,情感能夠代代相傳,正因此,才有形散神聚的一段段故事在書頁引人入醉。

瞧,那個“討厭”的人

都說酒後吐真言,醉了的人,就會把歡喜的、憂傷的、憤怒的暴露出來。跟著每一篇的微塵,我也不自覺地動了心緒,那一個個有意無意的細節,漸漸譜成的就是一曲《陽春白雪》。

四章十四篇,從一棵榕樹到一片芭茅草,從一念佛語到海子的詩,莫不都是人生起伏的畫卷,而於我感觸最深的,則是第二章的《讓愛照進生命》。

說到原因,其實很簡單,父親節到了,這幾篇裡描述的,多是父親。無論是遠近聞名的杜科長、還是默默無聞的老父親,字句裡提到的都有父親的壽終,這或許也正是因為與父親的感情,我們都不擅表露,所以都會選擇在那個終點之後開啟一段略帶宣洩的回顧。

於是我跟著他們的回憶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已過花甲,略帶白髮,有個性,打我吼我不計其數,還一個勁地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還有其他嗎?似乎都已模糊。人啊,總是不喜歡身邊親近的人傷害自己,時間長了,兩人之間即便不是隔了一扇門,也就打了一個結,想來我和父親也是如此。

只是自己成了父親以後,我又慢慢有些理解了,為此我開始嘗試著與父親做些溝通,雖然有時候依然會是彼此傷害收場,但是也有心平氣和談笑結尾。當然我會尋思著儘量不要去提父親不開心的那些事,倘若他提了,我就得考慮早點結束聊天了。雖然我也知道一昧地躲避不是辦法,但依父親的性子,我想若不是他自己想開了,其實是很難說服的。再者,我也希望多跟父親聊聊那些開心的事,他若開心,則全家樂也,人生百年,多點歡笑,豈不更好?

其實父親予我的關愛,仔細想想,同樣不勝列舉,買我喜歡吃的零食,給我錢買書看。人生的慾望無非幾多,餓了的時候,有人給你準備飯;困了的時候,有人替你鋪好床;病了的時候,有人陪你過難關。

正如我渴了的時候,父親會給我一杯水,這杯父親給我倒的水,很簡單,裡面沒有什麼人參枸杞,沒有靈芝葛根,就是一杯白開水,但這杯水啊,總是溫的,不會是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也不會是一杯冷冰冰的涼水,就是我開啟蓋子能直接入口的溫暖的水。

父親給我倒這樣的水,我給兒子倒的水同樣如是。所見微塵,皆因有光。

瞧,那個“討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