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本文乃作者這是愛情的味道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鮑照,這個名字對於你也許非常陌生;也許你知道他是一個詩人,也許你會吟誦上兩段他的詩句,但是他的生平,你一定是知之甚少,不甚瞭解。不過,讀了這篇短短的小傳,你不僅會了解鮑照這個人,還會熟悉他的詩,以及鮑照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鮑照是我國南朝詩壇上的一個先鋒式的人物。他是繼陶淵明、謝靈運之後,又一個具有開創性的詩人。晉宋以來的南國詩壇,陶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的山水詩,為玄言詩充斥的南國文學界吹入了一股清風,文壇空氣為之一新,南朝詩歌也因此聲色大開。而鮑照,又把詩歌所能描繪的畫卷,詩人所能注目的視野拓展到廣闊的民間,遙遠的邊塞。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陶淵明

在詩歌創作上,他學習民歌那種樸素的風格,從漢魏樂府和同時代的江南吳歌、荊楚西聲之中吸取營養,大大豐富了詩歌的語言,發展了詩歌的表現形式。鮑照的詩,不僅在形式,上取材於民間,而且在內容上,也多著墨於人民的日常生活。透過對南北朝時期民間苦難生活的描寫,深刻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這是他詩歌作品之中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的方面,這些也是他作品中最光輝的部分。鮑照可以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現實主義風格的傑出代表。就學習吳歌與楚聲來說,他也是六朝時期的第一人。然而,鮑照卻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他的悲劇性表現在:在文學方面,他的詩因取向民間,在那個崇尚浮華富麗,雕砌辭章的時代,不但沒有受到重視,反而招來貶斥。在他死後,他的詩篇險些湮沒亡佚。在政治上,他空有一肚子才華和遠大的抱負,但在那個以門第取仕的六朝時期,因為出身低微,他一生鬱郁不得志。所以鍾嶸在《詩品》中確切地評價他是:“才秀人微。”這四個字,是對鮑照一生最為簡潔的概括。鮑照詩文風格,是在他不斷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之上形成的。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古代文學創作上的許多優良傳統,透過自己的創作實踐,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很好地結合起來。經過長期實踐,鮑照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俊逸豪放,奇矯凌厲。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他的詩,時而清新淡雅,時而粗獷雄渾,時而奔放豪邁,時而細緻人微,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敘事詠懷,都寓其以濃厚的感情色彩,意境幽深,是別人無法比擬的。所以一個“俊逸“來涵蓋鮑照的風格,是不完全的。在詩風上,鮑照繼承“建安風骨”,詩歌中表現出的那種時代精神和詩人的主體意識才是鮑照的風格所在。他出身寒微,屢遭挫折,因而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認識和感慨萬端的控訴。鮑照詩歌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他所處的時代,正是詩歌不斷向複雜綺麗。講求形式、雕砌詞藻的貴族化發展的時候,這種發展是不正常的、畸形的。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鮑照貧寒的家世,使他深深體會到在那種社會條件下人民生活的疾苦,使他看到了連年戰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生活經歷的要求使得鮑照自覺不自覺地在創作過程中力求貼近人民生活。在創作形式上,他沒有承襲那種講求華麗形式的貴族文學,而是向民間的口頭文學去學習。實際上,那些多年傳唱於人民大眾之間的歌謠具有樸素的風格和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建安詩人,像曹操父子等人,就是因為有意識地學習漢代的樂府民歌,以五言新詩體,創作出大量深刻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表現出強烈的個性和時代感,所以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曹操

在鮑照的作品之中,樂府詩佔三分之一。他不僅向漢魏樂府學習,而且還向當時的民歌學習,比如江南吳歌荊楚西曲,鮑照的

《吳歌》三首,《採菱歌》七首

,就是學習吳歌和西曲的產物。鮑照向古代學習,向民間學習,然而他並不拘泥於古人的成就,而是在詩歌創作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創新。他的這些創造性嘗試,對後世詩壇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是他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啟下作用。魏晉以來,政治上的鬥爭使文人士子慘遭迫害。文人士子為了躲避統治階級的迫害,糅和了道家的避世無為思想,發明了一種學問,稱之為玄學。在這種思想下,文人們紛紛逃人山林或隱居鄉村,以顯示他們的清高。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山林

然而,鮑照的悲劇之一就是因為文風不合於當世,所以在當時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還招來非議,鍾嶸在文學批評著作《詩品》之中,就說鮑照的詩是“險俗”,把他的詩列在中品。事實上,說他“險”,是因為創作手法的革新和他大膽的想象的浪漫主義風格,說他“俗”,則是他貼近民情、語用民間的現實主義風格。不過鍾嶸說他“才秀人微”卻是對他一生的精妙概括。正是因為“人微”,所以鮑照在仕途上屢受挫折,正是因為“人微”,他的“才秀”也被當時的人忽視。鮑照死後,他的詩文大部分散失。

南朝詩壇先鋒人物鮑照,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

李白雕像

直到二十多年以後,南齊武帝永明年間,才由虞炎奉命蒐集遺文,編成《鮑照集》,所蒐集的作品,也不過是鮑照全部作品的一半。僅這一半作品,就閃顯著無比的光輝,照耀著中國的詩壇,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他開創了邊塞詩派,創新了七言詩領域,注重聲律的五言詩,刻畫現實的樂府詩,這些都為後來唐代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後來的詩人中,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參,高適、孟郊、韋莊、李商隱,宋代的曾鞏、黃庭堅,明朝的袁宏道、陳子龍乃至清代的黃遵憲,都從鮑照這些詩歌中汲取營養,進而創作出大量優秀的詩篇。可見,鮑照的詩歌,流傳百世,啟迪後學,影響是無比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