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原來名叫《機器貓》,為什麼改名字了你知道嗎?

《機器貓》想必大家很熟悉,講的是四年級小學生野比康夫性格懦弱、學習不好,經常受到小夥伴的欺負。為了改變康夫的前途,一隻藍色的機器貓——阿蒙從未來世界來到了康夫的身邊。它能從口袋裡掏出各種道具幫助康夫,還可以帶他穿越時空,帶給康夫無限快樂的同時,也鬧出了不少笑話。(為什麼叫康夫、阿蒙後面會解釋)。

《哆啦A夢》原來名叫《機器貓》,為什麼改名字了你知道嗎?

《機器貓》原著是藤子不二雄,其實是兩位漫畫家——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合用的筆名。之前二人並非專職漫畫家,後來兩人因共同的愛好開始了職業漫畫家生涯。多年後兩人解除合作關係,藤本開始用“藤子·F·不二雄”這一新筆名,而安孫子則選用了“藤子不二雄A”。

《哆啦A夢》原來名叫《機器貓》,為什麼改名字了你知道嗎?

《機器貓》首先是透過漫畫進入國人視野,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引進,這個版本的角色譯名分別是機器貓、野比、靜子、大胖、強夫。而動畫片則是廣東電視臺以“叮噹”這一譯名引進譯製的,角色譯名分別是叮噹、大寶、小靜、大熊、小孬。就在各省播出《叮噹》的同時,央視版《機器貓》隆重登場,角色譯名分別是阿蒙、康夫、小靜、大熊、強強。當時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雲貴臺播放的《叮噹》和央視版《機器貓》播出時間幾乎相同,兩個版本同臺競技,到底是阿蒙還是康夫,很多人分不清楚。

《哆啦A夢》原來名叫《機器貓》,為什麼改名字了你知道嗎?

由於《機器貓》的火熱程度,各個版本的《機器貓》漫畫、動畫以及音像製品的譯名讓人眼花繚亂。直到2004年,作為漫畫版權所有者的小學館在上海正式釋出了機器貓的官方中文譯法——“哆啦A夢”,隨後重新配音的《機器貓》在國內播出。此舉也是完成了“藤子·F·不二雄”生前的願望,他希望由他創造的貓形機器人在世界各地都有統一響亮的叫法。這樣做既尊重作者的原意,又能改變各個版本的無序狀況,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哆啦A夢》原來名叫《機器貓》,為什麼改名字了你知道嗎?

看到這裡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