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至宋仁宗登基以來,宋朝就不消停,各種麻煩事要處理。皇帝既要處理內務,又要鞏固統治,疲累的厲害。朝堂之中,那些老臣的思想還是那一套。根本沒辦法施行新政。而在這時,北宋出現了一位治世之能臣,他便是范仲淹。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而范仲淹是誰呀?仲淹是吳縣人,他兩歲時父親便死了,媽媽也嫁給了別人,很小的時候,范仲淹就沒人照顧,是一個苦孩子。但范仲淹在很小的時候便立下大志,他曾經他曾經問過神靈,自己將來能否當宰相,神說不能,范仲淹則問,不能當宰相的話,那能當好醫生嗎?神靈沒有給出答覆,雖然說這件事情有一點懸,畢竟是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也無從考究。那個時候,范仲淹還那麼小,就有如此大的理想,說明這個人不簡單。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早年間范仲淹的求學條件十分艱苦,每天連正常的餐飯都滿足不了,寄居在別人家裡,冬天連一個熱爐子都沒有,只能蜷縮在一角,靠身體的體溫取暖,和現在的學生相比,那時的范仲淹不知苦了多少倍,現在的孩子,又不知是何等的幸福。但即使條件再艱苦,范仲淹也會咬牙堅持因為他的目光不只侷限於當下,他的心思在遠處,在百姓身上。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范仲淹在23歲時便離開了家鄉,去了應天書院。為了激勵自己,他每次困頓時,便用冷水澆自己的臉,讓自己精神起來,再用餘下的時間好好讀書。就這樣,他整整堅持了五年,在這五年的時間裡,他從不解衣入睡,吃飯也總是草草了事,為的就是節省時間,把省下來的時間,更好的投入於學習研究之中。有人說范仲淹的人生經歷實在太苦,前半生歷經挫折,但話說回來,也正是這份特殊的經歷,才讓他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內心,讓他不再懼怕任何風雨,讓他堅強,勇敢,也為他後來事業上的偉大建樹埋下了伏筆。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宋仁宗親政後,便把范仲淹調回了京城,此時,朝堂內外對太后心懷不滿者已不在少數。朝野中諸位大臣紛紛上書諫言要求撤掉太后實權,夾在中間的宋仁宗左右為難,不知怎樣是好。原本以為范仲淹會藉此機會,趁勢倒戈,但沒想到,范仲淹卻苦心勸告宋仁宗,他說,雖然太后掌權多年,但念在他對皇帝一片誠心,皇帝還應以寬仁為主。宋仁宗本就是個孝子,聽後,宋仁宗頓時被范仲淹博大的胸襟感動,從這以後,宋仁宗便愈發看重范仲淹。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1043年,宋仁宗將范仲淹從西北前線調回中央,任樞密副使,同年,又被升為參知政事。范仲淹便在宋仁宗的大力支援下開始了他的改革。但改革從根本上觸及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這些人對權力特別的渴望,但是范仲淹卻動了他們的乳酪。這些人便對范仲淹心生憤恨,並加以攻擊,真正服從范仲淹的人卻很少。朝堂之中,官員們紛紛上書批諫范仲淹,認為他在朝堂之中結交朋黨。而此時的宋仁宗也對范仲淹起了懷疑之心。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宋仁宗是一個極其鄙視朋黨的人,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在朝堂之中結交朋黨,拉幫結派。但此時范仲淹卻被朝堂之中諸多重臣懷疑有了結交朋黨之嫌,如何避嫌,如何證明範仲淹的清白,宋仁宗陷入兩難境地。後來迫於無奈,宋仁宗只得罷免范仲淹的在朝官職讓他做了地方小官,再後來范仲淹病死他鄉,朝廷上再也沒有了他的傳說。至此,范仲淹的改革之路便戛然而止,這南蠻讓那些期待改革的百姓們失望,畢竟他們盼望了那麼久,以為可以成功。而且換句話說,國家如果發展的好,他們的生活也會更好,相反,國家矛盾很多,他們也幸福不到哪裡去。

銳意改革的范仲淹,最終流落他鄉,改革也以失敗告終

其實如果當初宋仁宗不那麼較真,疑心不那麼重的話,不會鬧到那個地步,范仲淹的改革也許會走的更遠一點,但是國家的事情誰能說的清楚,皇帝也有自己的無奈,他也要有自己的一份考量。范仲淹雖然在改革上失敗了,也沒能實現自己心中最後的想法,但是,他在歷史上卻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而且他對待命運時的那份坦然讓我們很佩服,不會因為任何的打擊而放棄心中的執念。只要大宋好,他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