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月流逝灰飛煙滅,什麼也不會留存,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

隨著歲月流逝灰飛煙滅,什麼也不會留存,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

莉麗十年後重遊故地,支起畫架,想完成那幅十年前未完成的畫作:屋子、籬笆、樹木、坐在視窗的拉姆齊夫人和詹姆斯……望著眼前的景物,那個永遠盤桓在她心靈蒼穹的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黑沉沉地籠罩住了她。我那漫長的不知所措這會兒也一下子消散開去,淚意上湧。歲月流逝中,這是個誰都逃避不了的問題。莉麗發現關於生命意義的偉大啟示從未出現過,但她有了某種釋然,認為日常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奇蹟和光輝,即拉姆齊夫人帶給每一個人的,恰可成為這個意義的代替品。

如果說拉姆齊夫婦的原形是伍爾夫的父母,那麼莉麗的原形,則應該是伍爾夫本人。莉麗也是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雖然她長得不好看,並且一再被強調生著一對“中國式的小眼珠兒”。第一部分裡莉麗33歲,拉姆齊夫人想撮合她和班克斯。十年以後她依然獨身,想起班克斯來,雖然他的友誼令她珍惜,她也承認自己愛他。但她感到慶幸,“真是千鈞一髮,她總算僥倖逃脫了愛情的羅網。”

隨著歲月流逝灰飛煙滅,什麼也不會留存,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

十年前,她曾想過要不要向拉姆齊夫人那樣的生活——丈夫、一群孩子、房子、籬笆、花園、賓朋……——繳械投降?但她更相信愛情的不可能:“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一個人和所心愛的物件,如同水傾入壺中一樣,不可分離地結成一體呢?軀體能達到這樣的結合嗎?精巧微妙地糾結在大腦的錯綜複雜的通道中的思想,能夠這樣結合一致嗎?或者,人的心靈能夠如此結合嗎?”十年以後,拉姆奇先生試圖向她索取同情,令她氣惱,“為什麼老是舊調重彈?為什麼總是要企圖激起她並不具備的某種感情?這裡麵包含著一種褻瀆。她的感情早已乾涸、枯萎、消耗殆盡。”莉麗在第三部分中佔據著相當大的篇幅——仍然以心理活動的形式。拒絕給予拉姆齊先生同情,雖然令她短暫感到若有所失,但她很快沉浸在十年間一直縈迴心頭的那幅作品,那幅她將坐在視窗的拉姆齊夫人與詹姆斯畫成了一個紫色三角形的畫作的重新創作中。“一支畫筆,是這個處處是鬥爭、毀滅和騷亂的世界上唯一可以信賴的東西”。她要將流動不居的生活轉化為凝練的影象。她想,如果問在躺椅上打盹的卡邁克爾老先生,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他一定會說——“你”、“我”、“她”都隨著歲月流逝灰飛煙滅,什麼也不會留存,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但是,文字和繪畫卻不是如此,它們可以長存。

隨著歲月流逝灰飛煙滅,什麼也不會留存,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