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慘象丨旱災與饑荒 之 薩赫勒地區特大旱災

人間慘象丨旱災與饑荒 之 薩赫勒地區特大旱災

薩赫勒,在阿拉伯語中是“邊緣”的意思。地理上泛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包括馬裡、塞內加爾、查德以及衣索比亞、蘇丹、索馬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熱帶草原地區。有近24億人口,常年遭受撒哈拉沙漠乾熱風的侵襲,薩赫勒熱帶草原曰漸沙化,成為世界上乾旱的高發地區。20世紀70年代初,薩赫勒地區曾發生過連續五年的大旱,期間有的年份幾乎滴雨未下。1982年非洲再次陷入乾旱,在這場災難中,首當其衝的又是薩赫勒地區的國家。

位於馬裡境內的尼曰爾河套地區是當地重要的糧食產區,每年這裡沉積了尼日河大量肥沃的淤泥。但在1982年這一年,人們望眼欲穿,終未能看到日夜期盼的大雨。往年特南古地區稻米的播種面積往往在4600公頃以上,而次年這一著名的稻米產區只播種了90公頃。馬裡的其他地區,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降雨量都比正常年份要少一半。

塞內加爾地區也難免遭受乾旱的襲擊,高梁和粟的產量比往年整整少了一半。花生是北部和中部的主要農作物,幾乎全部枯萎;普經佔全國花生產量70%的辛―薩盧娟地區,花生也減產近一半。

人間慘象丨旱災與饑荒 之 薩赫勒地區特大旱災

在旱災剛開始的1982年,查德就缺糧20萬噸――對於這個乾旱與戰亂並起的苦難國度無異於雪上加霜。翌年,隨著旱災日趨嚴重,查德缺糧已近30萬噸,數以萬計的居民在飢餓的深淵中苦苦掙扎。

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部,是20世紀80年代非洲薩赫勒地區旱災的重災國。衣索比亞是一箇中部隆起、邊緣低陷的高原國家,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國土為高原,平均海拔為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從東北到西南縱貫全境,把高原劈成兩半;北部、東北部和南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區。境內絕大部分的河流、湖泊發源於高原,穿行於懸崖峽首之間,形成許多急流瀑布流入鄰國,因而又有“東北非水塔”之稱。

然而,正是這個素有“非洲屋脊”和“東北非水塔”之稱的衣索比亞,在80年代非洲薩赫勒旱災中,卻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其受害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衣索比亞高原地區通常年均降水量為1000― 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地區為 250―500毫米,而1984年衣索比亞的降雨比正常年份減少60%,有的地方甚至銳減100%。全國102個縣中,除7個縣未受災外,其他地區都遭到了旱災的襲擊。全國14個省中,有一半省份被列為重災區。田地乾裂、禾苗枯萎,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1984年,衣索比亞糧食減產30%,有300萬人淪為災民。因持續乾旱所造成的饑荒和疾病在短短9個月中,奪走了30萬人的生命。

不幸的是,旱災在三年之後再次光臨了處於饑荒中的衣索比亞。北部災情最為慘烈,乾涸的湖泊,斷水的河流,乾裂的田地,枯黃的草木,倒斃的牲畜,悲慘情景隨處可見。起初這個地區就河網稀疏,連年缺雨,旱情不斷,而且多年來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平衡遭到近於毀滅性的破壞。據統計,1987―1988年衣索比亞最北部的提洛雷和沃洛等省,連續兩年降雨量減少了四分之三,造成糧食收成減少了80%,居住在北部各省的400萬人生活受到飢餓的嚴重威脅。除糧荒以外,北部各省還面臨著另一個嚴重問題――水資源短缺。許多地區只能定量供水,缺少飲用水使得透過汙染水質傳播的傳染病蔓延開來。

持續的乾旱,使非洲的糧食產量急劇下降。1984年,受災國當年的糧食產量普遍比前年減產的數字又下降了一半。據統計,安哥拉小麥產量下降了50%,賴索托下降75%以上,波札那下降了80%以上,衣索比亞和肯亞分別減少30%―40%,而茅利塔尼亞的產量從常年的7萬噸左右下降到1萬噸左右,畜群死亡達三分之一以上。不斷的乾旱,使非洲糧食產量下降到4600萬噸,每人每年平均只有92公斤。非洲的大旱災直接造成了人類近代史上的大慘案――非洲大饑荒。

在非洲大陸,一片片乾涸龜裂的土地,張著血盆大口,彷彿要吞噬地上的一切生靈;一群群沿路乞討的饑民,飢餓使他們隨時可能跌倒在慘不忍睹的餓屍堆裡……飢餓、恐懼、絕望、哀號在這片古老的大地蔓延。

人間慘象丨旱災與饑荒 之 薩赫勒地區特大旱災

在茅利塔尼亞,在查德,饑民們四處覓尋小動物,掘地三尺,以帶殼的甲蟲,甚至令人噁心的蠕蟲充飢。

在烏干達,10萬災民陷入饑饉,絕望的卡那毛莊族人飢不擇食,以致發生活人相食的人間慘劇。

在蘇丹,飢餓的人們骨瘦如柴,在死亡線的邊緣痛苦掙扎;衣衫襤褸的災民望眼欲穿地等待著救援食品的到來,拖著沉重的步子的饑民向救濟站步履蹣跚地走來。在一群又一群的饑民中,孩子們已經餓得連抬眼皮的力氣都沒有。在一張照片中,一個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中,吮吸著母親乾癟的乳房,他的面板沒有一絲血色,四肢細長,雙臂、腿腳上的所有骨骼關節和脈管神經暴露無遺,與木乃伊幾乎無異。

在1983―198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緊急呼籲國際社會提供320萬噸的糧食援助。除食品外,至1985年,據統計,自國際社會向非洲提供的糧食、大量的藥品、衣物、帳篷等生活急需物品已達上千萬噸。大量的救災物品,對緩解非洲的大饑荒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