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遇見你”,傳統工藝首飾從未被遺棄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看“只為遇見你”,也應該瞭解這是關於中國傳統工藝首飾和西式珠寶之間的碰撞,其餘感情線我們就不提了,我們今天就只講講中國傳統工藝首飾。

“只為遇見你”,傳統工藝首飾從未被遺棄

中西結合首飾

中國傳統工藝首飾由來已久:

自原始時期開始,中國玉首飾文化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而金銀飾品的製造也從商代就已經開始,到了唐代,開始出現金、銀、珍珠、寶石等搭配工藝,首飾文化達到鼎盛時期。明清年間,中國的珠寶首飾製作又達到了新的高峰,尤其是皇室的金銀飾品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體系。進入現代,中西珠寶文化的交融使中國珠寶首飾由最初的巫術與崇拜,發展為人們生活中的時尚點綴。

魏晉南北朝時期:

婦女的首飾以假髻、步搖為多,俗稱珠松。另外,手鐲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有條脫、跳脫、腕闌、臂釵等多種名稱,造型也很豐富。

魏晉南北朝,各類金飾逐漸增多,指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已較普遍,江蘇宜興晉墓和遼寧北票房身村晉墓出土的金指環,環面一頭狹一頭寬,在寬的環面上鑿出點紋,既可裝飾,又可在縫衣時作頂針之用。

“只為遇見你”,傳統工藝首飾從未被遺棄

隋唐時期:

隋唐婦女的髮髻式樣非常豐富,因此在婦髻上配有眾多的首飾,常見的有梳、蓖、簪、釵、步搖、翠翹、珠翠金銀寶錮、搔頭等。插載的釵梳多至十數種,除了金銀廿玉的瞥釵外,名貴的象牙也被用於制翩釵之用。

隋唐時期項鍊的運用已很普遍,以金、玉等材料為多,較為典型的是在西安出土的隋大業四年的一條金項鍊,項鍊的“鏈條”由28顆金珠構成,上有鑲刻著鹿紋的藍色寶石搭扣,下有雙層項墜,製作極其精緻,在金玉寶石的搭配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貴富麗,體現出隋代的細金屬工藝的高超水平。

“只為遇見你”,傳統工藝首飾從未被遺棄

宋元時期:

宋元女子金銀首飾的基本構成為冠梳、釵簪、耳環及釧鐲、戒指、帔墜。金銀首飾的紋樣構成除傳統的龍鳳和螭虎之外,所取用的多是清新俊麗並且很生活化的物象,如牡丹、蓮花、蝴蝶、鴛鴦等,以此來表現豐盈和諧的情致。其實這些素材在唐代和遼代的藝術品中已經出現,宋元時代則以新的造型將其重新組織為各種圖式,且以靈活自然的運用使之成為流暢的藝術新樣式。

“只為遇見你”,傳統工藝首飾從未被遺棄

明清時期:

明清以後的首飾,多為大家所熟悉,出土的首飾以及流傳下來的首飾很多。明清時期的項圈、項鍊、縷絡等首飾,製造得都很講究,有金制、以金包玉、在金上鑲嵌寶石等方式。有的還在金項圈上附加一些長絛和垂件,婦女、男子均有佩戴。

明代以後,玉石在首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特別是白玉,一直是人們欣賞的物件。明清時期的玉石首飾通常採用深浮雕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種玉石的特殊效果,再裝飾上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給人風雅得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