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以民國愛情為主要劇情發展脈絡的《許你浮生若夢》,在以羅浮生滿身彈孔,滿臉鮮血,滿懷遺憾的犧牲中結束了這段民國時期的慘戀。

螢幕前的我們,心底的壓抑和憤恨在一瞬間崩潰,不知什麼時候早已經滿面淚水。哪怕結尾慕生和靜芸的大圓滿也沒能將羅浮生帶來的悲愴沖淡一絲一毫。觀眾的心結就是: “羅浮生太慘了……”,“那麼好的生哥怎麼最後卻不到幸福?” “羅浮生太讓人心疼了……”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觀眾是善良的,所以心疼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卻處處求而不得的羅浮生,是自然而然的反應。觀眾又是挑剔的,沒有演員絲絲入扣、細微共情的呈現,觀眾的情緒很難被激發。可是朱一龍飾演的羅浮生這個角色,卻做到了“他虐觀眾千百遍,觀眾待他如初戀”!

因為,這個角色,付出型人格的羅浮生,實在是太讓人心疼了! 讓我們來看看付出型人格(也叫助人型人格)的心理分析與羅浮生的形象是如何一一對應,這也許也是朱一龍先生塑造這個角色時想要呈現出來的內在脈絡。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付出型人格的主要特徵: 渴望別人的愛或良好關係、甘願遷就他人、以人為本、常忽略自己。 “渴望一個家”是羅浮生心底最深的訴求。家,是“愛”的表徵性存在,是“愛”的實物化體現,對家的渴求其實就是對“有愛的生活”的追求。

羅浮生自幼父母雙亡,得義父收養,洪幫雖然是他長大的地方,但真的稱不上一個“家”。從他“玉閻羅”的綽號上,從別人懼怕眼神裡,從他濺滿鮮血的衣服上,從別人口中對他血戰百人的描述裡,洪幫只能是他的事業場,有呵護、有溫暖、有愛的“家”,對於大多數人可能唾手可得,對於羅浮生卻是奢望。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哪怕臨死前,他都念念不忘,是天嬰曾經給過他“一個家”…… 對愛的渴望,羅浮生一直埋在心裡,無人得知,只是在最後離開洪幫與天嬰一起生活時,才被短暫而又甜美的生活激發成為顯性訴求。

除此之外,羅浮生其實是一個對生活要求極低的人。他對重視的人,也就是他認為能給他帶來愛的人,處處遷就,事事忍讓,甚至忽略掉自己的需求。

對天嬰的保護,對許星程的遷就,對義父的順從,對瀾瀾的忍讓,對兄弟的照顧,縱觀全劇,除了對天嬰的愛,你幾乎看不到他對自己有什麼考慮。哪怕是愛情,他也可以選擇成全,把傷痛壓在心底。“能給的,都給了”,也包括自己的命,這句歌詞結合了羅浮生短暫的一生,真的讓人疼的喘不過氣來……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付出型人格的童年背景: 自小被忽略,要承擔做大人的責任。 這點對孩子來說可能很殘忍,可是卻明明白白擺在幼小的羅浮生面前,無從選擇。沒有了原生家庭,沒有了父母,自小被忽略就是很明顯的事實。

父親被槍殺前,最後一句話就是要“照顧好弟弟妹妹”,這給了他責任; 義父沒有兒子,為洪幫打拼也成了他自小的義務,這無可推卸。承擔了這些責任,也就意味著他早早告別了童年,像大人一樣,一點一滴在腥風血雨裡適應,一次一次在刀光劍影裡打拼。

只要一想到他那小小的身影,稚嫩的肩膀,流過的血,痛過的傷,這故事裡羅浮生背後的設定也是讓人憐惜的心裡發苦。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付出型人格的深層恐懼:沒有人愛;深層渴望:被人愛 其實故事的設定很值得深思,為什麼命運恨不得把所有的不幸都壓在羅浮生身上。不幸的確能使人成長,但是孩童時期的不幸也會把恐懼深深紮根於心裡。父母都是在自己過生日那天離世,這是對他最大的打擊。

在小小的羅浮生心裡,也許認為自己是不詳的,也許認為自己最愛的人是因為自己才死去的,還有什麼比這個認知更加讓人煎熬? 他不敢,也害怕提要求,如果連存在都是自我懷疑,那麼沒有人愛的恐懼,必然深植心底。所以終其一生他都在追尋愛,為了愛去包容,為了愛去付出,為了愛去犧牲。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付出型人格的人際關係: 喜歡幫人,主動慷慨大方!雖然對別人的需要很敏銳,但卻忽略自己的需要。滿足別人的需要比滿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所以很少向人提出請求。自我意識並不強。 劇中前半部分濃墨重彩地展現了羅浮生和許星程之間的友誼。

兩個人在一起,除了吃吃喝喝玩玩鬧鬧,只要有事發生,永遠都是許星程提要求,羅浮生排除萬難去完成。出去面試泡妹,羅浮生頂著; 替許星程應對酒場,羅浮生頂著; 替天嬰鎮場子,羅浮生頂著; 愛情到手還要羅浮生祝福,羅浮生也抗著……好在前半段男二畢竟也是救過羅浮生的,這段友誼才不那麼血淋淋的猙獰。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而劇情後半段,經歷了許星程的指責、陷害、侮辱,羅浮生竟然沒有爆發,沒有埋怨,沒有報復,就這麼吞著血淚忍了下來。所有與許星程的衝突,都是和天嬰的事情有關,彷彿自己沒有宣洩悲傷的需求,彷彿自己的難過不那麼重要。

這段忍耐和難過,演員朱一龍呈現得極其精彩,觀眾就能跟著他欲落又強忍的淚珠,跟著他發紅的眼睛,跟著他受傷的眼神,跟著他嘶啞的聲音感受他的苦與痛,然後,心疼到心碎! 他的演繹告訴大家,他也痛,他也苦,可是他不覺得自己可以提要求,不覺得自己有資格為自己爭取公正。

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生活風格:逃避被幫助,忙於助人,否認困難存在。 或許內心深處就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被愛,被照顧,羅浮生面臨困難的時候,永遠都會選擇自己去扛,永遠都會逃避別人的幫助。無處容身之時,拒絕羅成的資助,拒絕天嬰的憐惜,拒絕大哥的幫助,靠著自己的拳頭,拼著受傷,去地下拳場打拳,為自己討最低程度的生活。

甚至為了成全天嬰的事業和未來,選擇放棄這段他刻骨銘心,渴望已久的愛情。助人,是應該的; 被幫助,是不該奢求的。羅浮生一直在付出的路上……

羅浮生只付出,不要求,不索取,懂事得讓人不由自主想去疼惜!

縱觀羅浮生一生,童年的悲劇陰影,骨子裡的自卑和善良,在羅浮生的生活哲學裡,刻下了付出型人格的烙印,建立了他付出要永遠大於索取的不等式思維。對他而言,活著,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愛的人,是為了——去愛! 所以,死去,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愛的人,是為了——愛! 生生死死,唯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