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看比賽正看到上頭,東京奧運會卻戛然而止,不止一個人為奧運會的結束悵然若失。夏天,彷彿隨著激烈的全民體育賽事的結束而結束。

踩著這個時間點上線的《這!就是灌籃》第四季(8月26日起每週四12:00在優酷獨播),無疑選在了一個相當討巧的檔期。在全民觀賽興趣尚未消退和體育賽事缺乏的空檔,又是平衡競技美學和大眾文娛的形式,開門紅的播放成績不算意外。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體育綜藝不好做,專業性和娛樂性的平衡最難拿捏。與《這!就是灌籃》同期出現過幾檔籃球綜藝,陣容可以說勢均力敵,如今都沒了下文。《這!就是灌籃》能做到第四季,在整個體綜同行的圈子裡,都算得上“碩果僅存”、“老當益壯”。

本季內容升級後的國際交流,更讓節目率先擁有了全球視野和對接更廣泛圈層的優勢。陣容自然也是王炸級別:李晨、歐豪、侯明昊擔任經理人,朱芳雨、馬布裡、郭艾倫、擔任教練,曾可妮、戴燕妮、包上恩擔任領隊。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本來是抱著看“綜N代”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的學習念頭,但看完昨天第一期,硬糖君的腎上腺素幾度不受控制。這一季的球員實力強大得讓人詞窮,腦子裡只能蹦躂出“恐怖如斯”這樣的乾巴詞彙。

強強對抗,不分國界。籃球為魂,誰與爭鋒。這場兼顧體育熱血和綜藝效果的“籃球青年新秀賽”,也讓我們看到了體育綜藝的長壽密碼與正確開啟方式。

內容升級,籃球更好“玩”了

早在2018年,《中國籃球產業白皮書》的資料就顯示,籃球運動已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體育專案。近年來CBA的出圈以及“路人王”賽事的如火如荼,也讓這項運動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先導片裡經理人的海邊籃球賽,則率先展示了行業的“內卷”。還沒有正式組隊,三位經理人李晨、歐豪、侯明昊就要接受餘佳運、周峻緯、張欣堯的挑戰。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在體力明顯吃緊時,李晨以頑強的意志拒絕了朱芳雨把15分降低為11分的建議。要想帶領一支球隊走向最終勝利,對於經理人、教練和領隊,越來越接近一場體力智力和心態的多維考驗。

內容全面升級後的《這!就是灌籃》第四季,讓籃球的“玩法”從內到外煥發了新生機。首先,球隊結構升級,為球員提供更專業的訓練指導和保障。三組教練+經理人+領隊的配置,讓節目從選人階段就火藥味十足。

當侯明昊、馬布裡與李晨、朱芳雨,都對馬泳使用拯救權時,李晨和侯明昊要展開三分球對決,有《三國演義》主公搶虎將的感覺了!經理人和領隊前期功課做得很足,歐豪早早儲備體能,包上恩則準備了乾貨筆記。戴燕妮之前還擔心搭檔沒自己懂球,見了侯明昊方知多慮,“海淀區小幹拔”的聲名看來還不夠顯赫呀!

其次,球員組成的升級,讓本季節目的競技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就是灌籃》老朋友曹芳迴歸,NBA球星埃裡克·戈登的弟弟強勢加盟,CBA前球員和現役球員薈萃一堂,國家三人籃球集訓隊半路殺出……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無論觀眾喜歡哪種風格的籃球,都能在其中找到定製款。身體對抗看李弘權,國際化看CJ特羅特,學院風格看“北王南黎”裡的黎伊揚,磕顏就盯準吉大“流川楓”溫佳龍。CBA職業球員、街頭王者、國際外援、CUBA星銳球員的加入,可謂打造了當下國際籃球生態圖鑑。

第三,賽制的升級,在激發球員鬥志的同時也展現了多元籃球魅力。1V1展現個人能力,3V3打配合與默契,5V5則是真正考驗團隊的金標準。從海選到內戰、外戰,《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就是奔著“打到底”的目標在排布內容。不服就是“幹”,這種武戲多過文戲的比例,正是體育綜藝受眾喜聞樂見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海選的三大賽道,作為“壓力系統”也是雙向的。挑戰球隊固然要戰勝考核官才能入選,但考核官球隊如果失利場次達到2場,也需面對淘汰風險。這意味著,挑戰球隊要預估考核官的實力,考核官在反選時也要考慮勝負機率。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三大賽道考核官風格各異,街頭賽道硝煙瀰漫,國際賽道爭鋒相對,學院賽道則是和氣一團。不同球隊選擇賽道進行挑戰,多線敘事並行讓節目的故事感和可看性得到飛躍。

共鳴升級,籃球更好“懂”了

從對手變為兄弟,其間往往需要經歷從“對抗”到“和解”的過程。都是熱血男兒苦練多年球技,沒見真功夫誰能服誰?在電光火石的交鋒中,《這!就是灌籃》第四季透過籃球故事的共鳴升級,展現了體育背後的價值選擇。

開始被很多球員嘲笑為小丑的“砸哥”李巖,上場一個三分把球場“砸”得熱血沸騰。他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大家的看法,也見證了平凡夢想的可貴。吳星銳不無動情地說:“其實內心是比較敬佩他的,我覺得可能小丑是我們。”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我三十三歲了,買不起房還進不了CBA。”砸哥朋友圈的“矯情發言”裡,有許許多多普通籃球愛好者的身影。籃球技術有高下,但熱愛籃球的心沒有高下。他多年的堅持就是明證:“一直在堅持打球,因為籃球就是我的生命,籃球就像我的伴侶。”

街頭賽道的曹芳,在不少球員身上看到了年輕時自己的衝勁,但他咬牙要守住的是街頭的榮耀。對戰瀋陽Zero,面對開場4:4的焦灼,曹芳連得8分打出小高潮。他和楊政的空中接力,完美詮釋了街頭籃球的華麗想象力;對戰CBA籃壇繼承者,曹芳手感火辣的“幹拔三分”再次宣告主權。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刻板印象裡,街頭籃球是“活在集錦中”的華而不實,如今終於被街頭考核官的三連勝擊潰。不僅漂亮還能下分,街頭打瘋了根本不怯你是職業選手還是超級新秀。馬布裡盛讚街頭球員不輸職業球員,郭艾倫也認為有了這場硬仗,以後大家網路上也不會輕易看低街頭籃球。

有了新球員,也有了新標籤,《這!就是灌籃4》顯然想講述的是關於籃球的新故事。在全新的背景下,節目要打破的是性別、年齡和圈層的桎梏,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籃球賽事進行多元價值輸出。

CBA繼承者們承載著父母輩的榮光,王向彬的媽媽曾是鄭海霞隊友,李京龍的爸爸則是朱芳雨的師父。看著他們的青春洋溢,不免泛起對80黃金一代的回憶。當然,這種榮譽可能也是別樣的壓力,如何比肩甚至超越父母是他們必須卸下的心理包袱。

李京龍的想法很成熟:“作為他的兒子,壓力和輿論肯定多一些。反正你管不了別人,你把自己去做好。”挑戰街頭考核官時,李京龍的“3+1”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學已承,未來可期。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看籃球,也是看故事。溫佳龍要打破帥哥球技差的刻板印象,郭艾倫寄語:“我希望以後大家提起你,除了長得帥還有打球打得好。別像我似的,打球賊差,只剩下長得帥了。”屬實凡爾賽了,你除了帥,還有幽默啊。

後奧運時代,體育綜藝如何破局?

圍觀樊振東對煎餅果子的執念,要麼欣賞游泳隊汪順和張翼祥的大長腿,或者乾脆沉溺在黃博凱的短影片裡。東京奧運週期湧現出的體育明星,生動直觀地說明了體育賽事出圈的鐵律——不僅要有競技美學的呈現,更要有體育精神與個人特質的加持。

對觀眾來說,《這!就是灌籃》第四季無疑是競技性與娛樂性並存的體育綜藝。節目中的專業講解,讓非專業的受眾也能深入瞭解籃球的規則。強強對抗的編排,則能夠持續調動觀眾胃口。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防守時的擋拆,進攻時的配合,狹路相逢時的籃下突破。球員們鬥智鬥勇揮汗如雨,每一場對決都讓人看得暢快淋漓。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大概就是:經理人、教練和觀眾都沒上場,卻不約而同地為“中漂外教隊”康康最後的三分球沒進而惋惜。

畢竟壓哨出手絕殺的劇本,是球場上百看不厭的好戲。不到最後一刻,永遠無法預知球場會發生什麼。首期街頭賽道考核官的三戰全勝,更是留下巨大敘事懸念:誰將成為第一支挑戰成功的隊伍?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成長路上的艱辛,小有成就的喜悅,隊友之間的磨合。球員成長變化的全景式紀錄,讓觀眾有了對《這!就是灌籃》第四季深度的情感連線。球員們不僅在完成自己的籃球夢想,某種程度上也是觀眾的逐夢投射,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的體育認知。

朱芳雨敬佩中漂隊的拼搏精神,好多飛到場外的球都回手鉤回場內。前八一隊隊長曹巖,作為職業選手也能共情砸哥:“他可能也很不容易,一個人在外邊闖蕩漂。這種東西確實很難,我運氣就比較好。”這些鮮活真實的案例,對觀眾的感染力可想而知。

娛樂體驗上,球員們的意氣之爭造出了不少笑料。MC介紹白晶高考639分,小夥子老實地表示:“高考是我高中時的努力,現在打球了成績不好也不值得誇耀了。”郭艾倫是氣氛擔當:“我絕對不是愛挑事的人,但我挑起事兒來不是人。”領隊的Reaction基本就是觀眾的映象,球隊劍拔弩張時戴燕妮說火藥味太濃,曾可妮附和最愛看這種畫面。不止你們,大家都愛看。

後奧運時代,《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如何點燃全民體育熱情?

東京奧運會再度喚醒了大眾對體育賽事的熱情,但體育與綜藝的磨合一直磕磕絆絆。《這!就是灌籃》第四季堅持以零觀看門檻推廣籃球運動,向大眾傳遞更具普遍性的體育魅力和體育精神,顯然有利於助推全民運動風氣的形成。同時,也為體育綜藝的瓶頸期,提供了一種寶貴的經驗鏡鑑。

大眾化、共鳴強、觀眾參與度高的題材,是體育綜藝收穫口碑和流量雙重肯定的大前提。畢竟,綜藝不能只是唱歌跳舞,熱血競技更有其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