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故事要從

20年前的一個採訪節目說起。

2002

年,

日本

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正式宣告:她是楊貴妃的後裔。

大洋彼岸傳來的訊息迅速在中國傳播開來,人們感到無比的震驚。

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除了山口百惠,其實早在

1963

年,一位日本少女出現於電視,自稱為中國楊貴妃的後裔,而且還展示古代檔案作佐證。

這一事件曾引起不小的轟動。

日本學者

竹內好主編的

日文

雜誌《中國》詳細記錄了這件事。

所以,楊貴妃死而復生,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還留下了後代,難道這真的不是一個民間傳說?

本期影片,我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故事。

755年·中國陝西

公元

755年,當時,唐朝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手下的大將安祿山突然起兵造反。

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打到了唐朝的都城長安。唐玄宗驚慌失措,連夜帶著眾多的嬪妃、皇子、公主和文武百官,在禁軍的護送下倉皇出逃。

第二天,逃亡的隊伍就到達了陝西境內一個叫做馬嵬坡的地方。

七月的天氣非常炎熱,沒有一絲涼風。

皇帝、妃嬪、文武百官,甚至隨行的宮女宦官,內心都充滿了茫然,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

這些人茫然沒有什麼,可怕的是禁軍也充滿了茫然。

他們都有父母妻兒,突然間要跟著皇帝逃亡,原本在逃亡的時候只顧著逃跑,沒有時間多想,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全軍上下很快就瀰漫著一股讓人不安的躁動。

統帥禁軍的大將陳玄禮自然發現了這種情況,他知道,大家都需要一個出氣筒來宣洩這股躁動。

於是他把目標對準了楊貴妃。

如果不是唐玄宗一味寵幸她,連帶著把她那個無能的哥哥提拔成宰相,局面肯定不會糟糕成今天這個樣子。

於是在他的引導下,禁軍鼓譟著奔向皇帝的行營,首先亂刀砍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

然後,他們拿著刀槍對唐玄宗說,楊貴妃也應該被處死。

唐玄宗無奈,只能讓他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不遠處的佛堂,楊貴妃隨後就被縊死在了佛堂中。

楊貴妃死後,就用紫褥裹著,草草掩埋在佛堂旁邊的土坡上。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叫做馬嵬坡之變,楊貴妃死於馬嵬,葬於馬嵬,應該是確定無疑的。

但是為什麼在

1236年後,會突然爆出楊貴妃的後人在日本的驚天奇聞呢?

1981年·陝西法門寺

時間回到

1981年,八百里秦川上空,烏雲翻滾,雷聲陣陣。

持續了十幾個晝夜的秋雨,依然向這塊古老的土地傾潑不絕。幾乎每一條河流溝壑都發出了爆滿後的咆哮奔騰之聲。

扶風縣法門寺內漆黑一團。陣陣狂風捲動著萬縷雨柱,在幽深破落的寺院呼嘯奔騰,瘋滾亂舞。

隨著一道蛇狀的電光刺向法門寺院落,釋迦牟尼真身寶塔上空騰起一個光照天地的火球,接著是一聲驚心動魄的爆響。霎時,矗立了四百餘年的釋迦牟尼真身寶塔如被鋒利的鋼刀從塔頂劈下,齊刷刷崩掉一半。

6年後,法門寺釋迦牟尼真身寶塔開始重建,考古人員在清理地面廢墟的時候,發現了埋藏千年的法門寺地宮。

地宮最有名的自然是釋迦牟尼的佛骨舍利,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唐代的珍貴文物。其中就有一對鎏金雙蜂團花紋銀香囊,一大一小,設計精巧。

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這種香囊此前被俗稱為

“香球”或“燻球”,但是在記錄地宮供養物品的《物賬碑》身上,明確將它們稱為“香囊”。

這一發現,立刻驚動了致力於唐史研究的歷史學家們,因為這解開了《舊唐書》中的一個千古謎團。

據《舊唐書》記載,倉皇出逃的唐玄宗在馬嵬坡被迫賜死了楊貴妃後,一直對楊貴妃念念不忘。

戰亂平息後,他從四川回到長安,

秘密

令宦官前去馬嵬坡改葬

貴妃,但是去改葬的

宦官

回來卻回話說

楊貴妃的肌膚已經腐爛

因此

只帶回了

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這一段短短

50個字的記載,卻給後人留下了兩個千古謎團。

第一,楊貴妃的肌膚雖然已經腐爛,但仍然可以改葬,為何去改葬的宦官只帶回了楊貴妃攜帶的香囊?

第二,

唐玄宗回長安是

757

12

月初,回到長安差不多一年半才派人前去馬嵬坡。

到底是什麼樣的香囊,能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保持不腐不壞?

直到法門寺地宮中鎏金雙蜂團花紋銀香囊的現世,《舊唐書》中的第二個千古謎團,才得以解開。

至於說這一對香囊,是不是楊貴妃死後留下的香囊?我們無從得知,這恐怕會成為一個不解之謎。

那麼,第一個千古謎團又該如何解釋呢?是否如《新唐書》的記載,其實墓穴中沒有

楊貴妃

的屍體,只有楊貴妃的香囊?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經不復存在,

我們

無法

想象

馬嵬坡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意外。

楊貴妃是真的遇難,還是被執刑的高力士手下留情。這個問題,恐怕也只有當年的高力士和隨行的侍女清楚了。

今天的馬嵬坡依舊蒼涼,這裡的一花一草見證了一千多年前那段令人費解的歷史。

一千多年後,舊時的楊貴妃被埋葬的地方只有一個簡陋的石碑,

文革

時這塊墓碑也遭到了破壞。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裡面不僅有

貴妃的墓

,還有

貴妃的塑像,供遊人瞻仰。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宦官挖開的就是這個墓,只不過這個貴妃墓完全與昔日的墓不同了,但是它依然還是一個衣冠冢,沒有

貴妃的遺體。

人們不禁發問,

貴妃

真的

死在

馬嵬坡嗎?她的遺體究竟去了哪裡呢?

楊貴妃可能會在馬嵬坡死而復生嗎?如果這位絕世美人真的倖免於難,她最終又去向何方呢?

於是就有了影片開始的那一幕,先後有兩個日本女人聲稱是楊貴妃的後人。莫非

當年的

貴妃真的逃離了大唐,轉道東瀛了

楊貴妃東渡日本?

白居易的《長恨歌》是歷史上描寫楊貴妃和唐玄宗愛情的最為著名的傳世名作。

《長恨歌》

記載,唐玄宗在

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

派一個道士去尋

楊貴妃

的下落。

最後道士在

蓬萊

上找到了

貴妃,並且帶回了楊貴妃給唐玄宗的信物髮簪。

說的有理有據,而且有髮簪為證,那麼這裡所說的蓬萊在哪裡呢?

翻開史書,歷史上關於蓬萊的記載很多,但是在先秦時期,關於蓬萊的記載有兩個:

最早記載蓬萊的可以追溯到上古奇書《山海經》,說蓬萊在海上,但沒說是哪個海,更沒有給出精確座標。

戰國時期

的《

列子

》中說渤海的東邊有五大神山,其中一座就叫蓬萊。

而根據中國一貫的傳說,

當年,徐福幫秦始皇出海到蓬萊仙山求長生不老之藥,便是從青島琅琊臺出海的,一直向東便到達了日本。結合這件事來看,蓬萊真的很可能就是在日本的某地。

在日

本海沿岸

一個叫做

久津

的漁村,以

楊貴妃之鄉

而聞名。這裡的人們堅信一個久遠的傳說:

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的形勢逼迫下,一名侍女代替她去死了,楊貴妃在日本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了大唐。

經過漫長的時日,漂泊至一個村子

,就是

今天

本山口縣久津。

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

因此

她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不是空穴來風。

日本世代流傳的傳說實在出乎

人們

的意料,

但是這個

傳說

卻有

根有據,一箇中國的貴妃,竟然在日本都有她的墳墓和塑像,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中國的傳說加上日本的傳說,似乎在告訴我們,楊貴妃

真是逃去了日本。

但是

按當時的原始條件,楊貴妃有可能逃到日本去嗎?

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史料中最翔實的航海記載就是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

前後歷經

11

年,

經歷

5

次失敗,屢遭磨難,第

6

次才終於到達日本。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楊貴妃想要逃到

本究竟有多大可能性呢?

在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都是這樣的描述,說楊貴妃是有人代替去死,或是她上吊後又恢復了元氣,最後在遣唐使的幫助下,才到達了

日本

這裡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遣唐使。

遣唐使就是日本派到中國的使者。

唐朝時候,中

之間的交往,非常頻繁。

據記載,在唐朝不到

300

年的時間裡,經常有

遣唐使

來訪,其中規模最大的達到五百多人。

那個時候,

本的造船技術比較發達。所以從航海技術、從造船技術、從交往規模上來說,楊貴妃出逃日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唐朝有記載的十多次遣唐

使

都是乘坐這樣的船來往於

大唐

和日本之間。

這樣的遣唐船可載一百多人,

他們

日本

博多集中起來出發,到達唐朝的明州、揚州和蘇州,

然後

到達

唐朝

的首都長安。

那麼,楊貴妃想要逃亡日本,肯定也要沿著這條遣唐使來唐的線路,

最後到達

本的

山口久津

,後來它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這樣的推理似乎是可行的,

據史書記載,安史之亂的時候,滯留在唐朝的有兩個有名的遣唐使,叫做

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呂。

這兩個人可能很多人不瞭解,但是經常和他們一起提起的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鑑真。

他們兩人返回日本的時候,邀請鑑真和尚同行。

但是戲劇的是,鑑真最終到達了日本,但是他們兩人乘坐的船隻遭到逆風的襲擊,最後竟漂泊到了安南,千辛萬苦回到唐朝,碰巧又趕上了安史之亂。

或許因為藤原清河身份重要,或者是鑑真的請求,公元

759年,日本天皇專門派出以高元度為大使的遣唐使團迎接藤原清河回國。

但是藤原清河並沒有回日本,也許,楊貴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藤原清河或

阿倍仲麻呂

的幫助下,偷偷乘坐日本遣唐使的船,到達了日本。

但是這真的可能嗎?

畢竟日本遣唐使來唐是在馬嵬坡之變

3年後。難道楊貴妃已經在民間躲藏了3年?

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楊貴妃所在的楊家,在長安根基深厚,如果她真的想躲藏

3年,也不無可能。

總之,從日本女星的現身說法,到日本的楊貴妃墳墓,再到日本遣唐使,似乎都在說明,楊貴妃的確去了日本。

太蓬山下的墳墓

就在

楊貴妃

逃亡日本的傳聞

似乎要蓋棺定論的時候

,有關

貴妃的下落,又傳出了一種新的說法。

這種說法同樣和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蓬萊仙山有關。只不過這裡的蓬萊不再是日本,而是四川的太蓬山。

四川省營山縣,

有一座

太蓬山,地貌獨特,山勢險峻,太蓬山諸峰呈蓮蓬狀,所以後人取荷花的蓮蓬之意,稱其為

太蓬山

,山上仙霧繚繞,素有

蓬萊仙蹟

之稱。

早在晉朝初期,已經是道教聖地之一,隋唐之後

更是

香火鼎盛。

在太蓬山

下,有一個

構造簡單、已經生了青苔的

古墓

。奇怪的是,這個墓上只刻了

楊氏之墓

4

個字。

當地人介紹,此地

從古至今無一家楊姓人氏,而且方圓幾十裡就只有這樣一座孤墓,從未有人來拜祭過墓主,更令人費解的是,此墓雖地處荒山卻坐北朝南,風水極佳。

那麼,這墓裡到底埋的是什麼人

根據當地的傳說,馬嵬事變後,楊貴妃喬裝打扮,翻秦嶺,過巴中,跨越州縣,來到太蓬山避難。楊貴妃信奉道教,決意在太蓬山上道觀出家,就被道觀收留,死後葬在山下的村子裡。這個古墓就是楊貴妃的墳墓。

回顧影片中的介紹,無論是馬嵬坡的楊貴妃墓,還是日本的楊貴妃墓,都明確表示,那些墳墓就是楊貴妃的墳墓。

按照常理來說,楊貴妃是個逃亡之人,即便是死了也定然不敢刻自己的名字,這麼一想,

“楊氏之墓”或許就是真的楊貴妃墓,畢竟遮遮掩掩的背後,總有不可告人的故事。

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但是,

當年復活的楊貴妃怎麼會逃到太蓬山呢?

學者

漢鏞給出了一種說法,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就為楊貴妃專門開闢了一條荔枝路,而這條路路過太蓬山。因此楊貴妃是知道太蓬山這個地方的。

在太蓬山透明巖的摩崖題刻中,位於巖西有一處唐代石刻,叫做《安祿山題龕》。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安祿山從未去過營山,甚至是蜀地都不曾到過,為何會出現關於他的題龕?有專家認為,這是楊貴妃為了不洩露身份,冒名代刻。

說起來,這專家的腦洞夠大的,楊貴妃冒名誰不好,要冒名安祿山?她本身就是個通緝犯,為了隱瞞身份,冒充另一個更牛的通緝犯?這可能嗎?

當然,希森可以開一個更大的腦洞。

如果《安祿山題龕》真是楊貴妃冒名安祿山所刻,豈不是意味著楊貴妃在為安祿山祈福,他們之間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那麼,安祿山打到長安時,楊貴妃還用得著逃跑嗎?

她到底是自願逃跑呢,還是被唐玄宗裹挾著逃跑呢?

在馬嵬坡的時候,是不是楊貴妃準備給安祿山通風報信,被陳玄禮發現了,陳玄禮才假借兵變,除掉了間諜楊貴妃?

那麼之前呢?

是不是楊貴妃一直在給安祿山提供情報,才讓安祿山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長安城?

再之前呢?

楊貴妃會不會就是安祿山訓練的間諜呢?

再往前,安祿山會不會是一個復仇者?

又是一個狗血的亂世情仇片。

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她最後魂歸何處?

嗯,不能再繼續說了,這腦洞越開越大,簡直可以寫成一部諜戰小說,就叫做安氏孤兒,或者盛世佳人?

迴歸正題,其實如果真要證明這個古墓是不是楊貴妃的墳墓,只有一個辦法,對

“楊氏之墓”進行考古發掘。

但因為

“楊氏之墓”已經被列為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只能等將來條件成熟了,然後才能對“楊氏之墓”展開必要的修繕和保護。

如果能有幸在墓中發現遺骸或一些陪葬物的話,只要進行一番科學鑑定,就能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不是楊貴妃,從而破解這一千古謎團。

最後,希森說,寧可楊貴妃默默無聞躺在太蓬山荒涼的墳墓中,也不希望她屈辱的成為昏君苟安性命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