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靜下來,想一想:

這世界上有誰是真正幸福的?

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有限。

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是一個抽象概念,從來不是一個事實。

痛苦和不幸卻常常具有事實的堅硬性。

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

幸福是一個心思詭譎的女神,但她的眼光並不勢利;權力能支配一切,卻支配不了命運;金錢能買來一切,卻買不來幸福。

幸福喜歡捉迷藏。我們年輕時,它躲藏在未來,引誘我們前去尋找它。曾幾何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把它錯過,於是回過頭來,又在記憶中尋找它。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實中有幸福。

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

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作生活的智慧。

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痛苦還是歡樂,無論它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再看,都是美麗的。

我們還會發現,痛苦和歡樂的差別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大。

歡樂的回憶夾著憂傷,痛苦的追念摻著甜蜜,兩者又都同樣令人惆悵。

人生舞臺上的角色有這麼五位:愛情,婚姻,幸福,浪漫,生活。

這五位角色其實都是一位真正的主角的面具,是這位真正的主角在借殼表演,它的名字就叫——“慾望”。

什麼是愛情?

愛情就是慾望罩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

什麼是婚姻?

婚姻就是慾望戴上了一副名叫忠誠的鐐銬,立起了一座名叫貞潔的牌坊。

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慾望在變魔術,給你變出海市蜃樓,讓你無比嚮往,走到跟前一看,什麼也沒有。

什麼是浪漫?

浪漫不過是慾望在玩情調罷了。玩情調玩膩了,慾望說:讓我們好好過日子吧。

這就叫“生活”。

慾望在人生中起這麼重大的作用,它是好還是壞呢?

許多哲學家認為慾望是一個壞東西,理由有二:

一是說它虛幻。

叔本華說: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薩特說:人是一堆無用的慾望。

二是說它惡。

慾望是人世間一切壞事的根源,導致犯罪和戰爭。

可是,生命無非就是慾望,否定了慾望,也就否定了生命。

怎麼辦?

這裡我們要請出人生中另外兩位重要角色了:

一位叫靈魂。

靈魂是慾望的導師,它引導慾望昇華,於是人類有了藝術、道德、宗教。

另一位叫理性。

理性是慾望的管家,它對慾望加以管理,於是人類有了法律、經濟、政治。

人類的一切玩意兒,或者是慾望本身創造的,或者是為了對付慾望而創造的。

慾望是人生舞臺上的主角。

慾望是一個愛惹事的傢伙,可是,如果沒有慾望惹事,人生就未免太寂寞了。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一、專注自我的最大害處是把生活變得狹窄單調。

幸福,必然是部分取決於環境,部分取決於自身。

就自身因素而言,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

許多自身不幸福的人認為,他們的憂鬱有著複雜而高階的智慧緣由。

其實,那些事並非幸福或不幸福的真正緣由,它們都只是現象。

一般的情況是,相信幸福的人是幸福的,相信不幸的人是不幸的。

對於大多數人的幸福而言,有些條件不可或缺,但都是些很普通的事:食物與住所、健康、情愛、工作成就和同伴的尊重,對有些人來說生育繁衍也是必需的。

離開這些東西,人很難感到幸福,但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或透過正確努力能夠創造這些條件時還是感覺不到幸福,這個人就是心理失調了。

只要外部環境不是極端糟糕,只要一個人的激情和興趣是向外而不是向內的,他就有可能獲得幸福感。

因此,在接受教育和適應世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避免沉溺自我的激情,而應獲得那些能使我們免於自我沉溺的熱情與興趣。

大多數人的天性都不會以被囚禁為樂,而將自我封閉在一己之內的激情確是一所最可怕的監獄。

這些激情中常見的包括恐懼、嫉妒、罪惡感、自憐和自戀。

以上這些情感的指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外部世界沒有真正的興趣,只關心它會不會傷害自己、能不能滿足自我。

人們如此不情願面對現實,如此焦慮地用謊言編織的外套包裹自己,主要是出於恐懼。

但是荊棘會刺破溫暖的外套,寒冷會從裂縫中襲來,習慣了溫暖的人,會比從一開始就磨鍊自己的人受到更嚴酷的打擊。

何況,自我欺騙的人實際上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而活在恐懼之中,生怕會有什麼意外迫使他們承認。

專注自我的最大害處是把生活變得狹窄單調。

一個只愛自己的人不會因為情感生活混亂被指責,但最後卻會為摯愛的物件一成不變而乏味到難以忍受。

被罪惡感折磨的人其實是被一種特殊的自我愛戀折磨。

他以為這個無垠宇宙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的美德。

傳統宗教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鼓勵了這種特殊形式的自我沉溺。

幸福的人是真實地生活著的,他們有著自由的情愛和廣泛的興趣,他們透過這些情感和興趣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而這又讓他們自身成為其他很多人的興趣和情愛目標。

幸福的重要源泉是得到愛,但是索要愛的人是得不到愛的。

泛泛而論,得到愛的人正是付出愛的人。

不過,像為賺取利息而放貸那樣計算著付出愛是沒有用的,算計的愛不是真愛,得到它的人也不會覺得這是真愛。

那麼,一個被自我囚禁而不幸福的人該怎麼做?如果他還是惦記著自己不幸福的原因,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就走不出惡性迴圈的圈子,想跳出這個圈子,就必須有真正的興趣,而不是隻把興趣當作治病的權宜之計。

雖然確實不容易,但如果能正確分析自己的問題,還是有許多可行之計。

比如,如果他的問題源於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罪惡感,那麼他首先可以說服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罪惡感是非理性的,然後藉助我們之前談到的特定技巧把合理的信念植入自己的無意識,同時做一些多多少少無分善惡的事情。

如果成功地消除了罪惡感,也許真正客觀的興趣就能夠自然地出現。

如果他的問題是自憐,他可以先讓自己相信他的生活並沒有比別人更為不幸,然後再用同樣的方式處理。

如果他的問題是恐懼,那就進行增加勇氣的鍛鍊。

不知從何時起,戰爭中的勇氣就已被視為一種重要美德,針對男孩子和年輕男性的大量訓練旨在培養戰鬥中的無畏品格。

但對道德勇氣和智識勇氣的關注卻少得多,而它們同樣有其培養技法。

讓自己每天至少認清一個痛苦的真相,你會發現這與童子軍的日課一樣有用。

讓自己試著去感覺,即便你在道德與智識上都遠不及你所有的朋友,當然實際上不是這樣,生活也還是值得繼續的。

這樣的練習持續幾年,最終你一定能毫不退縮地面對現實,在更大的領域裡得到免於恐懼的自由。

克服了自我沉溺之後會出現什麼客觀興趣,這要由你的天性和外部環境自發作用來決定。

不要給自己建議“如果我集郵,我一定會很快樂”,然後就開始集郵,因為你可能會發現它一點都沒意思。

只有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才會對你有用,但你要相信,一旦停止了自我沉溺,你真正的興趣就會出現。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二、作為戀愛的讀書,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經歷,是生命與心靈的交流與對話。

一本很偉大的小說放在那兒,你不去讀它,照樣謀生。

但讀非必讀書,是人生一種寶貴的經驗。

這種經驗有與沒有,人生會大不相同。

讀非必讀書的經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最恰當的比喻是“戀愛”。

戀愛是人生的一所偉大的學校,教會我們從前不懂的道理,讓我們的心靈豐富起來。

作為戀愛的讀書,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經歷,是生命與心靈的交流與對話。

作者的生命,我們當然不能直接體驗到,但作者寫了一本書,就像你的戀人和你談生命的價值和感受,各種各樣的談法,也許他不直接談這個話題。

好的書是一個合格的戀人,合格的“戀人”是怎樣的?

值得我們崇拜,與之交心,向之傾訴,甚至與之爭吵的。

這同實際生活中的戀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

在書的海洋中找到戀人的人,在旁人看來他好像犯病了,他手不釋卷,或喜或悲,廢寢忘食。

讀書讀到忘情之時,自然自己也要寫書了。

那是“情書”——讀書雜記。

這是偉大的隱私,你不好意思拿出來給人看。

好的書是一個富於理想的、獨特而有趣味的心靈。

這樣的心靈,對我們很重要。

我們從小長大,一開始還好問好學,成人之後,就開始進入功利境界,養成了許多趨利避害的習慣,這被譽為“成熟”,其實是沉積了很多成見和偏見,穩定起來,覺得自己無所不知,這很可怕。

讀書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脫俗。

讀好的、真正的書,主旨在於脫俗。

為什麼要脫俗?

不讀書的人,面目可憎,人生態度媚與俗,語言無味,說話毫無情趣、更乏幽默,說話的內容總離不了功利的、邏輯的東西。

讀書是人生寶貴的經歷,但不是人生非要有的經歷。

一個文盲雖然不識字,他仍有很多“讀書”的機會。他可以與脫俗的君子談話,所以有句話:“聽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講的就是這種情況。

不過,能否讀“文字的書”,還是有很多的不同。

一個不讀“文字的書”的人,是否能遇到各類君子,每晚和他一起吃飯,他只能碰運氣。

讀“文字的書”,可以把各種各樣的君子都請來,甚至可以安排一個計劃,讓他們誰先到,誰後到,按自己的心意經常與他們交流,這就是差別所在。

為什麼“聽君一席談”很重要呢?

因為人的生命要有意義。

這樣難得的一次生命,在其展開的過程中,始終要求詮釋。

在生命中,我們會遇到挫折、苦難、順利、歡樂,無論是什麼,我們的心靈都自然而然地要求詮釋。

苦難時要勇敢面對,順利時要體驗歡樂。

書雖然不能代替我們自己對生命的詮釋,但可以幫助我們。

與怎樣的人“戀愛”,談什麼樣的“戀愛”,與我們自己對生命的詮釋水平有關。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三、離婚或分手即是結束,也是開始。

婚姻是一個尷尬的話題。

因為,如果你讚美婚姻,等於是你在證明自己的平庸。

如果你抨擊婚姻,又等於是你在控訴

自己的配偶,反正怎麼說都不對。

結果,“婚姻”被“回憶”取代。

這頗具諷刺意味。

在現實生活中,回憶正是婚姻的避難所:

當我們對婚姻發生動搖時,我們就回憶曾有的愛情,來堅定自己的信心;

當我們對婚姻感到絕望時,我們就回憶從前的情人,來安慰自己。

這恰恰證明,在人生舞臺上,婚姻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角色,給了我們多麼複雜的感受,不該缺席。

分手或離婚可能是人一生中最焦慮和情緒波動最大的一段經歷。

不管分手的原因是什麼,也不論是誰的原因,關係破裂會讓你的整個世界顛倒,會讓你所有的痛苦和不安的情緒爆發。

即使一段關係不再美好,離婚和分手也是極其痛苦的,因為它不僅代表著合作關係的損失,也表示你們曾經共同的夢想和承諾都消失了。

浪漫的關係始於對未來的興奮和希望,而這些都會煙消雲散。當一段關係失敗後,你會感到深深的失望、壓力和悲傷。

分手或者離婚會讓你陷入一個不知所措的狀態,你的一切都被打亂了,你的日常生活,你應該承擔的責任,你的家庭,你與伴侶家庭成員的關係,你和伴侶朋友的關係,你自己的身份。

分手也帶來了對未來的不確定。這些不確定意味著失去對未來的掌控感,往往看起來比處於一段不愉快的關係中更糟糕。

這些痛苦、干擾和不確定性意味著從分手或離婚中恢復是很困難的,是需要時間的。

雖然如此,你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你可以並且一定會度過這段艱難的經歷,會帶著希望和樂觀開始新的生活。

1、離婚後,不舒服的感受是正常的。

你可能會感到悲傷、憤怒、疲憊、沮喪和困惑,這些感覺可能非常強烈。

你也可能會對未來感到焦慮。

你要知道,這樣的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你也可能會失去希望、打破計劃,失去夢想。

想到這些失去,你可能就會覺得難以承受,你害怕這種悲傷的情緒會侵襲你,從而你逃避現實不去面對它,但如果逃避,你只會永遠困在一個黑暗的地方。

你要記住,悲傷是治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悲傷的痛苦正是幫助你放下舊關係,繼續前進。

無論你的悲傷有多強烈,它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知道自己的情緒是分手的正常反應還是抑鬱。

分手後的悲傷可能使人癱瘓,但過了一段時間,悲傷開始消失,一點點的你會對生活有新的希望和夢想,你會重新有對生命的前進動力。

如果沒有,那麼你可能在遭受抑鬱。

你需要讓自己休息一下。允許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你可能無法再在工作中發揮出和之前一樣的效率,或者想出高效率的處理方案,你也無法和之前一樣去關心別人。

沒有關係,你不是超人,你需要花時間來療傷。

不要壓抑自己的情感。你會感覺到有很多矛盾的情緒,憤怒又難過、寬慰又恐懼、怨恨又困惑。

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識別和承認這些感受都是很重要的。

雖然這些情緒往往是痛苦的,如果你試圖壓抑他們,只會延長你的悲傷過程。

和他人談論你的感受,即使這很難。

當你悲傷的時候,找到一種方法來表達你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讓別人瞭解你的感受會讓你感覺沒那麼孤獨。

寫日記也可以幫助你發洩情緒。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並且已經分居、分產的話,你應該避免與前任交談、發微信等。

儘管你可能覺得向前任展示自己離婚或分手後自己過得還不錯,但是建議你可以在釋懷後和前任一起隨便聊聊。

2、向他人尋求支援。

在分手或離婚後,朋友的支援對你來說非常重要。

你在分手後,可能很想一個人待著,但是孤立自己只會讓這段時間變得更加困難。不要試圖一個人渡過難關。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經歷過分手、離婚,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他們可以向你保證,會有新的希望出現,也會出現新的關係。

頻繁地與家人朋友見面是一個很好的緩解分手壓力的方法。

你要選擇積極傾聽你的人去溝通,重要的是,你可以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坦誠相待,而不用擔心被別人評判。

如果你覺得隨著離婚或分手而失去了你的社交網路,你可以努力結交新的朋友。

加入網路小組或線下聚會型別的自助小組,也可以透過參加課程、志願活動等獲取新朋友。

3、照顧好你自己。

離婚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你會經歷情緒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重大變化。照顧好自己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把離婚後的自己當成感冒病人。充分休息,儘量減少生活中的其他壓力,如果可能的話,減少工作內容。

學會照顧好你自己是分手後你能學到的最有價值的課。

每天安排一些活動讓自己痊癒,這些活動能讓你平靜和舒緩。比如:散步、聽音樂、熱水澡,按摩,讀書,瑜伽,正念等。

離婚或關係破裂會擾亂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會讓你感覺到不確定和混亂。迴歸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給你一種正常的舒適感。

儘量不要在分居或者離婚後的頭幾個月做出任何重大決定,換工作或是搬到另一個城市。

如果可以的話,等你感覺情緒不那麼強烈後,你再決定。

不要使用酒精、藥物、或者食物來應對負面情緒。

借酒消愁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你可能會需要他們來緩解你的痛苦和孤獨感,但是長遠來看,酒精和藥物或者食物是對目前困境的一種逃避,也會危害你的身體健康。

4、時過境遷之後吃好、睡好、運動好。

當你經歷這段時期,健康的習慣很容易被拋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不吃東西,或一直在吃垃圾食品。

運動可能很難適應,如果你不做出長期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你接下來生活中所有新的希望都無法向前。

表達你的感受會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你,但重要的是不要糾結於消極的情感,或者陷入一種過度分析的情況。不要陷入責備、怨恨這樣的思維漩渦裡。

你還有未來,當你承諾給另一個人的時候,你為一起生活創造了很多希望和夢想。

分手後,這些想法並不會消失,當你為失去曾經設想的未來而悲傷的時候,其實在未來的生活中,你會有新的希望和夢想會取代舊的。

離婚或分手即是結束,也是開始。抓住機會去探索新的興趣活動,這些愛好會讓你有機會享受當下,而不是停留在過去。

5、從分手或離婚中吸取教訓。

當你經歷離婚或者分手的時候,你可能很難反思自己。

你現在的生活可能只有空虛和悲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事情永遠不會改變,試著把你生命中的這段時間看作是一個暫停。

你可以從這次經歷中脫穎而出,更好地瞭解自己,你會感覺自己更強大,且更明智。

承認你已經分手或離婚這件事,瞭解你在這段關係中扮演的角色。

你越清楚自己為什麼分手,或者在這段關係中為什麼會出現裂痕這件事,你就越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離婚的這段時間,你需要對自己誠實,接納自己的情緒。

儘量不要糾結於誰應該受到責備,也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責備自己。

當你回顧這段關係時,你有機會更多地瞭解自己。

如果你能客觀地檢查自己的行為和選擇,思考為什麼選擇前任,前任吸引你的點是什麼。你就能看到自己哪裡做錯了,並在下次做出更好的選擇。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四、很大程度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善的生活。

職業道德家們過於強調自我剋制,這是搞錯了重點。有意識的剋制導致自我沉溺,敏感於自己做出的犧牲,因而往往不能實現眼前的目標,通常也不能實現最終的目標。

我們需要的不是自我剋制,而是對外界的某種興趣,它能讓人率性而為做出某種行動,而專注於追求自己美德的人卻只能在有意識地自我剋制時才能做出同樣的行動。

就所倡導的行為而言,總體上看,快樂主義者與理智的道德家並無二致。

只不過,當然也不是絕對的,道德家太強調行為而忽視心理狀態。

根據當事人不同的心理狀態,一個行為的效果可以有很大不同。

看到孩子落水,你憑直接的本能衝動救了他,這沒什麼道德問題。

但另一種情況是,你跟自己說:“施以援手是一種美德,我要做一個有美德的人,所以我必須救這個孩子”,那你做了還不如不做。

這個例子很極端,但很多平常事裡都有這個道理。

傳統的道德家所提倡的生活態度與我們所提倡的還有一點更微妙的區別。

比如,傳統的道德家會說愛應該是無私的。

這在一定意義上沒錯,就是說,愛的自利性必須保持在一定限度內,但它無疑還是具有自利這樣一種性質,一個人因此才會為愛情的成功而幸福。

如果一個男人向一個女人求婚是衷心為了她的幸福,同時,認為這是她給了自己一個自我犧牲的最好機會,那我們很懷疑這女人會不會感到滿意。

我們當然衷心希望所愛的人幸福,但是不能用別人的幸福代替我們自身的幸福。

實際上,一旦我們對自我之外的人和事產生了真實的興趣,隱藏在自我剋制信條裡的自我與世界的對立就消失了。

這種興趣讓人感覺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個堅硬、單獨的個體,像一個檯球,除了碰撞,和其他實體沒有任何關係。

所有的不幸福都是由分裂或缺乏整合導致的,心理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缺乏協調造成了自我的分裂,客觀興趣與情愛不能提供聯結的力量,自我與社會就失去了整合。

一個人很容易沉迷於我們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上,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做的事在全部人類活動中僅僅是滄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並不因我們的所作所為受到絲毫的影響。

因此,無論你多忙,無論你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獲得多大快樂,你都應該保持一份追求“閒情逸致”的心,讓自己時不時跳脫出來,反觀這個更廣闊的世界。

人生在世,時日不長,一個人需要對這個奇特的星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保持一種最基本的好奇,瞭解一切他應該知道的東西。

只有把自己手裡的事與一個廣闊的世界圖景勾連起來,他才能獲得踏踏實實的快樂。

真實的世界充滿了悲喜劇,英雄層出不窮,怪事迭出,令人稱奇。

那些對世界賦予的壯觀景象缺乏興趣的人,就像是上了戲院而不聽戲一樣,無疑是放棄了人生賦予的特權和優待。

閒情逸致,能讓我們時不時走出來,看看不相干的人在做什麼,看到你從未曾注意到的另一個世界。

我們經常在追求快樂的同時感到疲勞,閒情逸致能讓我們換換腦子,甚至不用動腦。這除了是一種休息之外,還能讓我們獲得平靜。

譬如說,哪怕是在最幸運的生活中,事情有時也會變糟。

除了單身漢,很少有人不曾和自己的妻子吵過架;很少有父母不曾為自己的孩子的疾病而憂心忡忡;很少有商人不曾遇到過經濟難關;也很少有專業人員不曾面對過失敗。

這時候,能把自己的興趣轉向憂慮事情以外的品質,是一種極好的品質。

在這種時候,即除了憂慮之外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去下棋,有人去讀偵探小說,有人迷戀上普通天文學,還有的人去閱讀關於巴比倫發掘情況的材料。這些行為都是明智的。

反之,那些不以消遣來分散心思,任憑焦慮緊緊攫住自己的人,其行為是不明智的,一旦需要採取行動的時刻來臨,他卻再也無力應付了。

恰當的做法是將它引入新的渠道,或至少是一條遠離當前不幸的渠道,然而,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向來只沉溺於一個領域,而這少數的領域現在又充滿了悲傷,那麼他就很難轉移其思想。

厄運降臨而能承受,明智的方法莫過於在快樂的時候便去培養相當廣泛的興趣,使心靈能找到一處寧靜的所在,在此它能喚起別的聯想和思緒,而不是那些使現在難以忍受的痛苦的聯想和思緒。

因為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的小小角落,我們都容易變得過分激動,過分緊張,過分看重。

這種對我們自身重要性的過分激動和過高估價,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這時人們為了一兩件要事而忘了其餘的一切,並且認為在追求這一兩件大事的時候,對其它事情的附帶性損害是無關緊要的。

對於這種狂熱心理,最好的預防莫過於對人的生命及其宇宙中的地位多一些瞭解。

人為什麼要有如此“大”的格局,乃至非要將小圈子擴及到與人類宇宙呢?

舉個例子說,文明社會中的完美主義者,經常把自己在做的事想象一幅肖像畫,一旦有什麼東西要來褻瀆這幅畫時,主人便會惱怒起來。

對這種惱怒的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不要設想一幅圖畫,而要將設想擴充套件成一個畫廊,遇到什麼情形便挑選什麼圖畫。

另外,“角色感”遭到破壞也是很多人惱怒的原因,當然,如果你能完全忘卻自我,而不扮演任何角色,那確實令人稱羨。

然而,如果扮演角色已成了第二天性,那麼你應想到你是在演出全部的節目,而非僅有的一場,這樣可避免砸場的擔心。

效率至上的學說經常使我們把個體的目標看得過分重要,而忽略了拓展人類思維和心靈空間的這一根本目的。

如果你心中的視野僅僅侷限於當前利益,你就很可能會採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依賴這些手段,目前你可能取得計劃中的勝利,而未來的結局很可能是一敗塗地。

反之,如果你頭腦中裝滿了人類的過去,人類從野蠻狀態進化出來的緩慢而片面的文明過程,以及與天文年齡相比之下人類的短暫的存在。

如果,這些思想已經變成了你的習慣性感受,那麼你將認識到,你所從事的暫時的鬥爭,其重要性決不至於值得我們去冒如此之大的危險,以至於有可能重新退回到我們奮鬥至今才得以慢慢伸出頭來的黑暗中去。

一個有胸懷的人,不會把世界看得過於狹小,不會有一種使人難逃厄運的世界觀,被一次或數次的失敗擊倒。

你還能承受住眼下的失敗,是因為你知道失敗只是暫時的,這樣你就不願使用那些卑鄙無恥的武器了。

在你當下的活動之上,你會看到一些具有某些雖然遙不可及,但卻會漸漸清晰起來的目標,在這些目標中,你不是孤獨的個人,而是引導人類走向文明生活的大軍中的一員。

如果,你擁有了這種看法,某種偉大的幸福便會永遠伴隨著你,而不管你個人的命運如何。

命運中最大的失敗乃是死神將至,我們全部的情感都受死神的主宰,但是,我們的生活範圍不應該變得如此狹窄,以至於把我們生活的全部意義和理想聽憑偶然性的擺佈。

一個人一旦懂得了,不管多麼短暫、多麼簡略,使靈魂變得偉大的東西之後,如果仍然卑鄙偏狹,自私自利,仍然為渺小的不幸所困擾,仍然懼怕命運的安排,那他決不會是幸福的。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凡是具備偉大靈魂的人,其心胸都是開闊的,能讓宇宙間八面來風自由吹入。

在人類受到的限制範圍內,他將盡可能本真地認識自己、生命和世界。

在意識到人類生命的短暫易逝和微不足道的同時,他意識到已知的宇宙所具有的一切價值都凝聚在個人的心中。

而且他知道,心靈反映出整個世界的人,在某種意義上,和世界一樣偉大。

一旦擺脫了任憑命運操縱的恐懼感,他就可以體驗到某種深沉的快樂。

在經歷外部生活的一切滄桑之後,在靈魂深處,他仍然是個幸福的人。

這樣,他就能夠毫不羞澀地說:“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丁俊貴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丁俊貴

202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