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作者 | 蘇宓

一個眼神、一個意念,就能實現自己所想。無論是漫威中的緋紅女巫,還是科幻電影中的阿凡達,那些虛幻人物所構想的場景似乎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近日,小米公司在官微釋出了一則影片(https://weibo。com/1771925961/LF8RNFREW)表示,“ 小米集團第三屆線上駭客馬拉松圓滿落幕,「

MiGu 小米頭箍

」專案獲得一等獎。”

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還未點開影片,僅是「

MiGu 小米頭箍

」這個專案名稱就讓不少網友眼前一亮,紛紛開啟變身模式:

金箍一戴,誰都不愛;

金箍戴上之後,你再也不是凡人,人世間的情慾不能再沾半點;

不妨取名叫小米緊箍咒;

悟空:這個我熟悉

……

耗時 48 個小時,四人小分隊做出了小米頭箍!

根據官方影片介紹,「MiGu 小米頭箍」專案是由小米工程師姜俊鵬、馬百鳴、張偉、王彤碩四位青年工程師歷經 48 小時創想與研發,最終實現了下圖這樣的 “ 小東西 ”。

帶著了它,就可以透過腦電波控制智慧家居,也能進行疲勞駕駛監測。

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可謂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此,小米工程師團隊表示,“ 希望讓大家可以用更自然的互動方式,享受更便捷的智慧生活!”

實現原理

所謂科技改變生活。小米頭箍雖小,但五臟俱全。不過,對於這樣一款 “ 前沿 ” 想法落地的產品,還是在僅有 48 小時的駭客馬拉松上,無論是時間準備還是技術儲備上,要求都非常高。

小米工程師們首先做出設想,“ 我們想做出一個能夠識別腦電訊號,並執行對應指令的裝置。透過它,人們可以更便捷地控制智慧家居。”

眾所周知,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會有不一樣的腦電波形,但人眼睛沒有辦法直接區分這些波形的具體差異。

為此,工程師們在裝置上先是設定了三個點位,來獲取電訊號。根據點位之間的電勢差,可以大致讀取腦電情況。

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然後,其採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透過人工標註的方法進行訓練。

小米工程師表示,“ 標註的過程其實就是讓想法和資料之間產生對映關係,最後讓手機讀取這種關係,併發送指令,比如控制音樂播放。”

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乍一聽,實現非常簡單,但在研發過程中,各種問題頻現,工程師們也充滿了擔憂:

第一次失敗了,不知道為什麼控制不了;

頭箍做出來了。結果沒有辦法充電;

臨上場前一天晚上,發現沒法控制場館裡的燈;

48 個小時,3D 列印只夠做兩個頭箍的,時間非常緊湊,我很擔心它做不成。

好在「探索永無止境」,當前,這款頭箍可以讀取腦電訊號,也能控制部分裝置,大有真的將孫悟空的 “ 緊箍咒 ” 完美復刻之意。

" 意念控制 " 即將實現?

事實上,透過腦電波,實現意念控制、藉助意念實現某些服務並非在科技圈第一次出現。

據外媒 The Register 報道,大約在 2004 年,記者看到這項技術被用於測量和顯示澳大利亞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頭顱狀況。球隊的教練用這項技術向球員展示如何達到特定的情緒狀態,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球場上的壓力下做出適當的反應。使用該技術的球隊也在那一年贏得了冠軍。

此外,去年 4 月,馬斯克創立的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 釋出了一段 “” 的演示影片,在社交網路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彼時,Neuralink 公司的研究人員在 Pager 的大腦兩側植入了 Neuralink 模組,而該模組包含 2000 多個極小的電極,來監視獼猴皮層神經元在運動過程中的放電活動。繼而,只需要將該模組與手機配對(與手機連線藍芽裝置操作相類似)成功,就可以與 Neuralink 進行實時連線與互動。

與上述有所不同的是,小米頭箍是一款獨立的穿戴裝置。不過,就目前而言,頭箍機身有些像一個笨重的帽子,無論是在家裡還是駕駛時使用,都有些不太方便。因此也有人質疑,智慧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已經足以控制部分智慧產品,倘若再單獨去佩戴一款頭箍來控制燈光、電器等智慧家居,顯得有些 “ 雞肋 ”。

為此,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王扉解釋道,“ 小米頭箍這個作品確實腦洞大開,很酷。這是在 48 小時內完成的,令人印象深刻。從技術上講,目前還有很多不足和限制,但這個作品很好地展示了未來的無限可能以及小米工程師們的創意和實力。”

耗時 48 小時,小米工程師發明小米頭箍,網友:變身孫悟空不是夢!

將 “ 意識流 ” 應用於現實,想法雖然超前,但未來如果能夠將頭箍和智慧眼鏡等可穿戴裝置結合起來,其帶來的潛力更是無限。你期待這樣一款產品的量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