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很多腦卒中偏癱病友對“康復”這個詞很熟悉,大部分患者因為卒中形成的腦損傷可能導致了身體功能的損傷或出現了異常姿勢等問題,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去做康復治療。

但是,對於康復到底是做什麼的?以及作為患者和家屬怎樣才能判斷一個康復做的是不是有效果?是不是好?這個問題似乎頗為難回答。

當我們做康復的時候,醫生和治療師會和我們說一大堆的專業名詞,什麼肌張力、屈曲、主動運動、被動運動等。我們連推拿和按摩的區別都搞不清楚,就不要說那些在醫院裡常用的導頻、腦迴圈等康復治療裝置了。

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再來一些神經節苷脂之類的腦神經的藥物,更是讓人云裡來霧裡去,以為這就是康復,康復和感冒咳嗽一樣,都是要打針吃藥用裝置的。

正是由於概念的混亂、方法混淆,以及目前康復治療師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種種問題的出現。今天用這一篇文章給大家講講什麼是康復,康復到底是在做什麼?康復訓練都是在圍繞著什麼來展開的?究竟怎樣才算是康復呢?

康復的核心其實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什麼是抗重力?我們知道地球是有引力的。因為引力,所有物體都要回歸到地面,那麼離地面越遠,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難度也越大。現在你站起來跳一下試試,可能感受不到。

讓你跳出2米的高度,你說這不可能。但是宇宙飛船能從地面飛出地球,其中的難度和能量有多大。擺脫地球的引力,使我們的重心逐漸提高,最終可以從躺著到站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抗重力的過程。

人體躺下時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小,接觸面比較大。這個接觸面又稱作支撐面。高度和支撐面與對抗重力有什麼影響?來試一下,一個飲料瓶豎立起來很容易,一支鉛筆豎立起來就難多了。這是支撐面大小不同導致的問題。假如飲料瓶的高度增加至2米,支撐面還是那麼小,再想把瓶子豎的穩定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人體也是這樣,當我們躺著,高度低,支撐面積大,不費吹灰之力可以保持平衡。躺完了的下一步是支撐。俯臥趴著,然後用手或肘關節支撐起來,使得上半身和頭部抬起,會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比躺著要累?對,這就是在消耗你的能量。這份能量做什麼?抵抗重力。沒有這種支撐,你的身體怎麼能離開地面呢?

這時在宇宙飛船裡,重力消失,你會發現支撐和躺著是一樣,毫不費力,因為不需要抗重力了(這是一個關鍵概念)。

躺著不費力,撐著費力。然後坐起來,這時離地面的高度比躺著時高一些,而你坐著支撐的屁股面積其實比趴著要小,所以坐立比趴著要費力。

換一個姿勢看看。使用雙手和膝蓋做四點支撐的時候,是不是更費力呢?因為此時的高度比躺著時要高出不少,而支撐面比坐立時還小。所以四點撐時,抗重力的能力又提高了。

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接下來是站立。這時高度達到了最高峰,而支撐面只有兩個腳掌大小,是不是更難了?而且耗費的力氣也是最多的(站8小時和躺8小時,哪個體力消耗更大)。

站穩後開始走路。走路最難,為什麼?因為走得一瞬間是單腳支撐,支撐面又縮小了一倍。

躺著/趴著-手或肘支撐-坐立-四點支撐-站立-行走。嗯,發現什麼了嗎?對,這正是孩子運動發育的成長過程。

剛出生的孩子是躺著哭鬧的,慢慢地他們學會撐起胸脯抬起頭,慢慢地學會坐立起來,慢慢學會用手膝支撐爬行去抓玩具,經過不斷嘗試和練習,最終成功站起來。

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抗重力的高度也達到了此時的最高峰。他們抬起一隻腳,用最小支撐面支撐起自己的身體,邁出了第一步。一個孩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可以抵抗地球的引力,控制自己的身軀,移動了起來。

這時你還相信吃一點神藥打一個神針,就能讓偏癱患者直接有抗重力的能力?一個半身偏癱患者,吃點藥打一針就能站起來了?可能嗎?反正我不信。這時你還會相信做高壓氧可以讓患者提高抗重力能力?一個只會坐的患者吸了增壓的純氧,不經過康復訓練就能站起來行走?可能嗎?反正我不信。

回到康復話題,因為腦卒中意外形成的身體損傷到底怎麼樣康復才是正確的呢?

運動康復的本質就是訓練抗重力的能力。

想要完成整個抗重力的能力,只能透過物理的方式去練習,符合生物力學的不斷地強化患者的身體硬體功能,重複再重複的運動,引導患者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康復目標。

康復的基礎:患者身體的硬體和操控能力

患者想要順利的抵抗地球重力,首先要有一個好身體,也就是我們說的好硬體,並且還要學會操控這個硬體。

那麼身體的硬體是哪些?簡單說,是由骨骼、關節、筋膜、肌肉等組成。骨骼強不強硬,決定了能不能支撐得住。關節靈不靈活,決定了能不能轉向和動作。筋膜和肌肉結不結實,決定了最終的力量和操控性怎樣。

早期偏癱患者的整個身體硬體沒有太大的改變,骨骼關節肌肉還是原來的樣子,在康復程序中,尚無操控能力時,患者需要保持身體硬體的良好機能,而不是盲目鍛鍊去損傷這個硬體。

這才是偏癱康復的基礎,全是大白話,康復的核心就是抗重力的訓練

那麼操控性是怎麼回事?

人體的所有行為是由大腦統一發出指令來控制的。當人想要爬行時,大腦先發送指令給了肌肉,肌肉去負責連線骨骼,支撐起自己開始移動,移動後,產生了外部壓力,訊號回傳給了肌肉,這時候肌肉又將訊號傳送給大腦,告訴它身體開始動了。這個操控能力就是大腦和肌肉的協作。腦卒中患者由於大腦神經細胞的損傷,失去了這個操控能力。

腦卒中康復的重點是讓患者能夠順利的使用大腦控制身體,這就是康復治療的基礎。透過規範的重複運動讓大腦形成記憶,重新再學會操控肌肉,重複再重複的規範系統科學的去運動誘導,打通大腦神經系統的這個操控迴路。

所有康復訓練的目的,其實都是以抵抗重力為目標,保養維護好身體的硬體能力和加強誘導操控能力下功夫,想辦法,做訓練。

牢牢記住這幾個核心點,才不會在康復路上走彎路。

如果你在卒中偏癱等心腦血管的康復的過程中,遇到上肢挎籃手,雞爪手,手指伸不直,僵硬,沒有功能、肩痛及下肢的膝過伸、長短腿、走路劃圈、踝陣攣、偏癱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想參加我們老師的腦卒中康復訓練營,想需要幫忙解答,可以私信給我或者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