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原影片連結】

(曆法溯源11)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西周金文歷日譜是夏商周斷代工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夏商周斷代工程

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造條件,

歷史意義十分巨大。

啟動於1996年5月16日,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臺。然而,這項研究成果誕生之後,就遭受到國內外的各種質疑,20多年過去了,很多的爭議依然沒有解決。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西周的諸王年代及金文歷譜

在尤明慶先生的文章《西周的諸王年代及金文歷譜》中,作者發表了自己對西周諸王年代的研究成果,並列出了其他專家學者的斷代結論,讓我們可以直觀看到西周

金文歷譜的

研究成果。在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共和年代,周宣王和周幽王的斷代意見相對一致外。其他周王在位時間專家們意見並不統一,關鍵戰役牧野之戰的時間同樣存在很大的分歧。

《史記 曆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迴圈。窮則反本。天下有道,則不失紀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侯

《集韻·清韻》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

這些史料是夏商周歷史斷代研究中極為重要的文獻。在夏商周時期,我國已經使用了建正。建正是陰陽合曆中極為重要的內容。陰陽合曆背後代表的是太陽和月亮的規律。我們現在使

用的農曆,就是陰陽合曆,將一年分為12個月,月份來表達太陽的節氣,用月相來表達具體的日期。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夏商周陰陽合曆三正與月建

陰陽合曆的建正並不是自然規律,而是人為的規定,雖然和十二地支鬥建有一定關係,不過是區別於十二地支鬥建的。把初一相對固定的放在一個比較合適的節氣作為一年的開始。這一天稱為正月初一,之後依次為二月三月至十二月。有了建正的概念,說明在夏商周時期,古人至少已經掌握了十二個中氣。

陰陽合曆中另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置閏。太陽每年的執行週期是365。25天,而一個朔望月的時間是29。53天,每年劃分十二個月,為354。36天,會比太陽少近11天。三年就會少33天左右,相當於少了一個月。

為了彌補這個差距,古人根據一定的規則,在適當的年份中增加一個月(人為規定這一年有13個月),這種方法就叫“置閏”,由於太陽執行週期不是月相變化週期的整倍數,置閏在曆法中略微複雜,我們後面再展開,漢代之後古人對曆法的研究,多圍繞此問題展開。

搞清楚了陰陽合曆中的關鍵問題之後,我們來看古人如何使用曆法。在看古裝劇時,會發現每個皇帝在登基之後,都會有一個年號。在講到某個事件時會提到例如唯王十二年正月月初一,表示皇帝在位的第十二年正月初一等等。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古歷換算舉例

例如,把現在的歷法轉換成古代曆法,我們的年就需要以1949年為元年來進行計算。

公曆時間:2023年1月19日丁丑日

古歷時間:中華七十又五年十二月廿八丁丑

中華七十五年代表我們建國的第75年,臘月代表了陰陽合曆的第十二個月,古人有了陰陽合曆月份的概念後,就能知道本月的相對所處的節氣是大寒附近。廿八則代表了陰曆月相。古人知道了現在是幾月幾號,就可以非常簡單的知道到了什麼節氣,從而更好的安排生產生活。是一套非常簡單、實用的民用工具。在曆法應用中,陰陽合曆多我民間使用。而廟堂之上,使用的是更為高階的360天協調週期,配合易經或太乙等等來使用。在古代是不傳之秘。

【可參考B站影片】

曆法溯源10 天文曆法大成 周易天象解密 易經的天象規律

明白了我國古代曆法的表達形式,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西周金文歷譜。西周金文歷譜的文獻一共有一百多條,散落各類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中。其中最易辨別的銘文稱為四全銘文。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利簋

《十二年走簋》 唯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

1.唯王十又二年有精確的年份,考證後為周穆王十二年

2.三月代表了月份

3.既望指當天的月相

4.庚寅代表了日期

從這則文獻中曆法的表達方式可以看出,在西周時代,我國的陰陽合曆,在具體日期的表達中,雖然使用了月相規律,但並沒有後世初一十五二十這種非常精確的劃分。而是採用干支紀日加月相形容詞的方法來表達具體的某一天。

干支歷是由天干和地支兩兩相配組合成六十甲子,來表達年月日時。背後代表的是太陽,月亮和木星的規律,可以參看曆法溯源系列天干和地支影片。

【可參考B站影片】

曆法溯源7 修復上古十二月曆,破譯十二地支真相

曆法溯源8 解密天干五行十月曆,古代怎麼處理木日地三體問題?

用干支來紀日最早可追溯至黃帝時期的十月曆及十二月曆。我們現在一直使用的干支紀年目前可考證的年代來源於漢代太初曆。漢代前用的是十月曆及十二月曆,十二月曆的別稱為歲星紀年。

《世俘》 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

《世俘》 維一月丙辰(午)旁生魄(霸)

《詔誥》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呂方鼎》 唯五月既死霸辰在壬戌,王宛於大室

《十三年*壺》 唯十又三年九月初吉戊寅

《三祀師遽簋蓋》 唯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

在以上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月相的描述有很多種。經過研究,對月相的描述中,“霸”字、“魄”字和“明”的意義相同,歸類之後總結如下:

初吉、既望、旁生霸(魄) (明) 、旁死霸(魄) (明)、 既生霸(魄) (明) 、既死霸(魄) (明)、哉生霸(魄) (明)

這種表達方法也給後世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想要精確的知道日期,就需要最終確切的知道這些月相的描述,具體代表了哪幾天。在瞭解陰陽合曆的關鍵問題以及西周曆法的特點之後,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修復

西周金文歷譜的關鍵:

1:文獻理解是否正確,文獻是描述當時的實際情況,還是後人用曆法回溯的結果?

2:文獻中的月相描述究竟代表哪幾天?

3:西周曆法哪個月建正?

4:西周的歷法置閏規則?

以上4點會直接影響關鍵金文是否能100%合曆。西周金文歷譜共一百多條金文,如果遺漏或者錯誤一定會有好幾個關鍵的四全金文不合歷,造成金文對應的日期有多種可能,導致斷代的混亂。為了彌補以至於提出西周時期古人的歷法不夠精確,以至於提出古人的歷法有1-2天的偏差的結論。但實際上古人的歷法非常準確,一天不差(除了《律曆志》等文獻,是後人用曆法回溯得到的情況,文章後面會說明)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金文

《左傳》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在金文解讀方面,很關鍵的一個點就是對祀字的解讀。在先秦時期及之前,古人認為祭祀與戰爭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在我國出土的甲骨文及各種金文中,記錄的內容也多與此有關,因此祀字泛指祭祀活動是沒有任何歧義的。

《三祀師遽簋》 唯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

《二祀趩尊》 唯三月初吉乙卯···唯王二祀

《五祀衛鼎》 唯正月初吉庚戌,惟王五祀

《卅四祀鮮簋》 唯王三又四祀唯五月既望戊午

《卅五祀小盂鼎》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唯王三又五祀

西周金文歷譜

中所有的祀字,全部指祭祀,其中二祀、五祀等描述的意思,是指君王在這位期間,一共舉行了多少次祭祀。祀字的解釋至關重要,一但有其他解釋,例如用祀代表王年,整個西周金文歷譜,無論怎麼排,都一定會有錯誤。

初吉、既望、旁生霸(魄) (明) 、旁死霸(魄) (明)、 既生霸(魄) (明) 、既死霸(魄) (明)、哉生霸(魄) (明)

文獻中出現的初吉,旁生霸,旁死霸等等月相形容詞如何知道確切的時間呢?

透過列舉法。反覆整理所有銘文中這些形容詞代表的月相,以高機率出現的月相為依據,剔除低機率出現的月相,最終可以得出古人描述月相的規律:

旁生霸(魄):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旁死霸(魄):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既生霸(魄):月相兩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上半月,時段從晦日到望日

既死霸(魄):月相兩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下半月,時段從望日到晦日

既望:望日後十天,包括望日前的十六到望日後的廿五日,,一共十天

初吉(脞):月相四分,一共十六日,分別為: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三/廿四/廿五/廿六;

哉生霸(魄)(明):初一、初二、初三和十六、十七、十八,一共六天

哉死霸(魄)(明):小月有廿七、廿八、廿九和十二、十三、十四,一共六天

整理後如圖: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古人描述月相的的規律

初吉代表的時間,在相關研究領域一直存在爭議。清代學者王國維在其文《生霸死霸考》中提出了月相四分說,但其言“因悟古者蓋分一月之日為四分”,就顯得其理解帶有一些主觀色彩,而且不夠精確。隨著現代考古的進展,更多文獻和金文現世,我們得以用更為精確的列舉法來破解這一難題。透過我們將所有月相規律整理完成,可以明顯的看到在西周時代,對月相的劃分依然是八分的思路。初吉將月相最明顯的四個位置標記,分別相當於先天八卦裡面的乾坤坎離附近為起點,後面四天來表示。其他時間用旁生霸旁死霸或者既望來表示,這裡要注意,既望從十六開始。也就是說,一個月中所有的時間,唯獨忽略了十三、十四、廿七、廿八。而其中,最明顯的是陰曆十三並不出現在西周金文歷譜日裡面,推測古人對陰曆十三有特殊的忌諱。

透過對金文歷譜的考證,也可以有利的證明先天八卦逆時針旋轉代表的是月相規律,古人一直都在使用。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先天八卦反應月相

那麼,在西周時期,使用的是何種建正呢?

《史記 曆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迴圈。窮則反本。天下有道,則不失紀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侯

《集韻·清韻》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

我們現在對西周金文歷譜的斷代,建正多根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為標準。認為周建子月為正。後世研究中依據此文獻為標準的研究結果都問題重重。

我們現代的歷法透過一定的規則用數字表達,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不會錯亂。然而在夏商周時期,我們的歷法雖然使用了陰陽合曆,但在表達具體的某一天時使用的是干支歷,六十天一個迴圈,月相採用的仍然是八分的思路,並沒有精準定義到每一天。

《十二年走簋》 唯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

唯王十又二年有精確的年份,考證後為周穆王十二年

三月代表了月份

庚寅代表了日期

既望指當天的月相

如果沒有建正,在年上有王多少年,日期上使用干支紀日和月相就會出現多種可能的日期。而建正之後,相當於加了序號,透過大量的年,月,日及月相的四全金文的記錄,四全金文之間形成互相參照,就可以讓每一條四全金文對應的日期變得很唯一。這是古人在曆法發展過程中,總結的非常巧妙的表達方式。

日干支六十天一個迴圈,有了建正後,如果建正搞錯,相當於弄錯了排序,會導致干支歷中的某個日期,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月份。例如殷歷建醜為正,為偶數月,某條金文理應出現在偶數月,而透過驗證發現出現在了奇數月,這種情況又與其他臨近時間金文對應的建正規則不一致,就一定有問題。

《律曆志》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 有1天的偏差,

文獻對應日期12.24.1041.BC

《律曆志》 後三十年四月庚戌朔...翌日乙丑,成王崩, 有2天的偏差

文獻對應日期:3.3.1011.BC

《律曆志》 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 有2天的偏差

文獻對應日期:5.17.999.BC

最後來說置閏問題。由於西周曆法置閏問題比較複雜,這裡只羅列置閏規則。西周時期基本置閏規則,判斷年內是否是有閏月:

A:三年必有一閏;

B:冬至日處於最近的朔日前十一天內;

同時滿足上面的基本原則,除了建正不同,其他基本等同於目前夏正有閏月的年份,區別在於把“閏月”放在年尾,變成 “十三月”,稱為“年尾十三月置閏法”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年尾十三月置閏規則

依據如下文獻“逆向+列舉法”破譯,驗證無誤

1.《夏商周斷代工程》

2.《西周金文歷日表》

3.《世俘》“維四月乙未日,武王成闢,四方通殷,命有國”

4.《世俘》“維一月丙辰(午)旁生魄(霸)”

5.《世俘》“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

6.《世俘》"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

7.《國語》“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

8.《洛誥》“武王...戊辰…在十二月···惟七年”

9.《洛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10.《洛誥》"惟三月丙午脞(初吉)"

11.《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脞(初吉)”

12.《庚寅卣》“唯王十月既望,辰在己丑”

13.《元年師*簋》“唯王元年九月既望丁亥”

14.《十二年說盤》“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乙巳”

15.《七年師牧簋》“唯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

16《十八年吳虎鼎》“唯十又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戍”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復原“西周金文歷日譜”——四全金文100%合曆

特別說明:標紅部分需要特別注意,或不能隨便更改,標黑部分可能性並不唯一

詳細金文查詢網站:天文歷算

「連結」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武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成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康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昭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穆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共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懿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孝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夷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歷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共和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宣王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幽王

在設定如下前提條件下:

1。共和元年841。BC

2。宣王在位46年、幽王在位11年

3。符合三年必閏、以及“年尾十三月法置閏規則”

4。建正無錯亂

5。干支紀日連續不中斷紀日

6。反覆編排金文歷日表,依據列舉的方式結合依據高機率出現的月相為基本邏輯

然後,得出如下結論:

1:所有四全金文可以100%透過,一天不差。

2:商朝的時候,已經有了成熟節氣的概念,完全符合陰陽合曆的“建正、置閏規則”,且採用的是“年尾十三月法置閏規則”。

3:共和841。BC之前的四全金文時間需要滿足“共王改歷”的條件,才會合曆,據此論證共王在位期間修改過歷法的建正,稱為“共王改歷”

4:共和841。BC之後的四全金文時間,需要滿足“宣王改歷”的條件才會合曆,據此論證宣王在位期間修改過歷法的建正,稱為“宣王改歷”。

5:金文裡面的王年是以正月初一為分界,進入正月初一就是新的一年,而不是我們常用的陽曆年365。25天為一年。

6:例如“唯王xx祀”並不代表年數,只表示周王登基以來的祭祀次數,偶爾會出現比王年多一點的情況。

7:例如“辰在xx甲子”並不僅僅只表示日干支,而是日月合朔的朔日或者前一天的晦日這兩天的日干支。

8:《律曆志》的記載是後人誤以成王在位三十年以“建子為正”回溯得到的時間,這種結果會有1-2天偏差。雖然《律曆志》的記載基本符合月相,卻影響整個金文歷日譜,以及後世文獻或許無法100%合曆,而相對來說金文可以100%合曆。

9:金文出現的某些詞彙,比如康宮,透過天文歷算驗證,屬於成王時期,早於康王時期。

10:透過反覆整理如上表格後,以高機率出現的月相為依據,剔除低機率出現的月相,最終可以得出如下有關古人對月相名詞的含義的規律:

旁生霸(魄):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旁死霸(魄):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既生霸(魄):月相兩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上半月,時段從晦日到望日

既死霸(魄):月相兩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下半月,時段從望日到晦日

既望:望日後十天,包括望日前的十六到望日後的廿五日,一共十天

初吉(脞):月相四分,一共十六日,分別為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三/廿四/廿五/廿六;

哉生霸(魄)(明):初一、初二、初三和十六、十七、十八,一共六天

哉死霸(魄)(明):廿七、廿八、廿九和十二、十三、十四,一共六天

最終修復結果:

修復西周金文歷譜,牧野之戰精準日期,夏商周斷代突破

結語:國內大量的專家和學者都在努力的修復中華文明的歷史,無數專家耗盡一生翻譯金文整理文獻,鑽研曆法的規則,弘揚傳統文化等,由於時代的侷限性,研究結果或許不夠完美,也由衷表達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