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從2020年9月開始,我國的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開始了新一輪的挖掘。要知道,三星堆遺址的上一次正式挖掘,還是在1986年。也就是說,這是時隔34年之後對三星堆的一次“重啟”。

這次重啟可不一般。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因為,這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量很大。

而2020年開始的新發掘工作,我們的文物工作者是在1、2號祭祀坑旁邊,對6個新的祭祀坑進行挖掘。光是祭祀坑的數量就遠超過去,自然會吸引大量的關注。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在微博熱搜中,網友把這個過程很形象地稱為“三星堆新開6個盲盒”“三星堆上新了”。據介紹,6個三星堆祭祀坑,現在已經出土了500多件文物,包括象牙、金箔、玉器、青銅人像等等。

這是一個金箔面具的殘片,從圖片中你可能也能感受得出來,面具很厚,就算殘缺了一半也能立起來。據考古專家介紹,這個面具的重量有280克,完整的面具預計更是重達500克。什麼概念呢?這個重量意味著,這可能是同一歷史時期內,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黃金面具。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像這樣的文物,自然是這次三星堆挖掘最受關注的焦點。

看媒體報道的時候注意到,除了出土文物之外,不少人還關注了這次挖掘的過程。和30年前相比,這次的挖掘工作有著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讓人對這次出土的文物有更高的期待,而且我覺得,它們也是觀察咱們國家考古工作進展的一個視窗。

但是2020年開始的這一輪發掘就很不一樣了。從正式開挖到我們能看到新展品,可能只需要半年的時間,而且我們有理由期待,這次出土的文物將會更好地還原三星堆文明。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次挖掘的準備非常充分,這和這次祭祀坑的挖掘背景有關:2019年,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國內33家單位,聯合對三星堆1、2號祭祀坑進行了重新的考察。結果考古隊員發現之前參觀用的展示平臺蓋住了好幾個祭祀坑。移走參觀平臺之後,6個新的祭祀坑才有機會重見天日。

2020年9月,我國考古人員對三星堆的6個新祭祀坑啟動了正式挖掘。這次挖掘被稱作“主動挖掘”,不同於1986年的“搶救性挖掘”。考古人員給“主動挖掘”打了一個比方,說這就像做手術一樣,要在術前進行詳細的準備方案設計。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這一次,在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現場,考古人員搭起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6個祭祀坑被分別裝入4個鋼架玻璃工作艙,工作艙可以調節溫度和溼度。所有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進入,在懸掛可升降的工作臺上開展工作,身體都不接觸坑內地面。我把三星堆發掘的現場圖放在文稿裡了,你可以看一下這次發掘有多細緻。

每個工作艙內都安裝了8臺網絡攝像機、1臺工業全景相機,專門用於考古工程的全程記錄。這些影象可以隨時傳輸到現場的會議室,讓專家進行遠端文物會診。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在這次的發掘過程中,現場還有很多提供支援的實驗室,比如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文保工作室、微痕應急保護實驗室。他們可以及時提取絲綢、漆器、竹木器上的文字,避免出土後長時間暴露,文物受到破壞,讓關鍵資訊流失。

就比如說在3月20號下午,就有一件青銅尊被3D打印製成的矽膠保護套嚴密包裹後,成功起吊,送入實驗室進行後續的清理和修復。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除此之外,這次對三星堆的挖掘,還和社會科普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根據三星堆博物館的官方微博回覆,這次他們將建立全國第一個開放式文物修復館,要一邊修復、一邊向外界展示文物。

按照計劃,今年4月文物修復館就會開啟試運營。我們不需要像上一次等10年,很快就能親眼看到三星堆最新出土的文物了。

“重啟”三星堆,除了外星文明的猜測,3D列印技術同樣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