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赴團圓,歡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

星空無垠,見證前行的每一步。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身體狀態良好,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與十四億國人共同見證中國航天的光輝時刻!

萬里赴團圓,歡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

從6月17日發射到9月16日撤離,三名航天員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重新整理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後,同時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為後續載人飛行任務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多項“黑科技”助力神舟十二返回地面

神舟十二號返回任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從中國空間站返回地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採用多項經過驗證的新型測控手段,包括飛船的返回方式、測控網路等,都是為了給三名航天員鋪開一條更順暢、更安全的回家之路。

萬里赴團圓,歡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

以往的神舟飛船採用“標稱彈道”的返回方式,這種返回方式需要提前預定返回時間,發射前確定瞄準點,對時機的把握要求非常嚴格。這樣“定時定點”的返回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空間站時代航天員頻繁往返和應急返回的需求。為此,在神舟十二號返回任務中首次採用“動態適應”的返回方式。返回前確定瞄準點,地面發起標準化返回流程後,根據實時彈道預測並進行動態調整,以實現精準返回控制。

我國目前採用的航天器返回技術主要有彈道式和升力式兩種。以往的神舟飛船返回普遍採用標稱彈道升力式返回,此次基於動態適應和天基測控,神舟十二號返回過程中以升力式作為返回手段,以預測制導作為控制方案,做到了對運動姿態進行自主調整,特別是以往返回任務中最驚心動魄的穿越大氣層“黑障”階段,安全性和可控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見證中國科技前行的每一步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也不例外。近3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步一個腳印,攻堅克難,紮實邁進,從未停歇。此次中國航天員入駐天和核心艙是對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的檢驗,開啟了中國逐夢空間站的新階段,邁出了中國太空“長征”的新步伐。

萬里赴團圓,歡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

回首來路,從一無所有到掌握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在艱難中前進,也在創新中開拓著中國人的航天之路。從1956年成立我國第一個導彈技術研究機構,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序幕;到1992年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再到2003年首次實現載人航天,到如今正在逐步建立的中國空間站——六十多年,一代代航天人齊心協作,歷經艱苦創業、改革振興、終於走向世界,用自己的智慧與實力,開創了中國航天的太空紀錄。而這一切輝煌成就的背後,只因中國人相信:堅持做一件事,重複做一件事,就必定收穫回報。

正如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一樣:堅持把一件事情重複做,和時間做朋友,在正確的方向上,朝著目標,不斷積累和沉澱,終成最好的自己——690餘年釀技傳承、24代人傳承創新,不間斷持續使用30年、60年、90年以上的窖池群釀造,成就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窖齡老,酒才好”的品質豐碑。

萬里赴團圓,歡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

通往太空之路無平坦大道,唯有革故鼎新、勇往直前。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中國載人航天一路走來,證明了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增強了中國人對實現高水平科技的自信。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技術沉澱,直接或間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作為時代的同行者與見證者,用一杯濃香的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與國人一起見證中國科技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