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近日,微創醫療機器人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正式吹響登陸資本市場的號角。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是未來手術的必然趨勢,但這個市場還是個等待開發的處女地,在我國的滲透率極低。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擁有長遠眼光和擅於謀篇佈局的微創醫療集團將微創醫療機器人單獨拆分出來,透過一系列資本手段試圖將其迅速催熟。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龍頭在望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微創醫療機器人”)是全球第一梯隊的手術機器人公司,致力於設計、開發及商業化手術機器人,以協助外科醫生完成複雜的外科手術。

如果微創醫療機器人能夠順利上市,將是微創醫療集團(HK0853)旗下繼心脈醫療、心通醫療之後第三家成功拆分IPO的子公司。

手術機器人的歷史始於1985年建立的PUMA 560,該機器人可更精準地進行神經外科活檢。2000年,Intuitive Surgical Inc。開發的達芬奇手術系統獲FDA批准。該系統最初用於治療前列腺癌,並已越來越多地用於心臟瓣膜修復及婦科手術。達芬奇手術系統經過幾代升級後,目前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腔鏡手術機器人。除腔鏡外,其他術式的手術機器人於2010年代開始迅速湧現,如脊柱、關節置換及泛血管手術的手術機器人。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手術機器人發展史

目前我國進行的大部分手術仍然為開放式手術,由於其手術切口長且深入手術區域的程度有限,會導致患者康復時間長、手術時間長、失血量大、感染率高並造成大手術疤痕。傳統微創傷手術透過在患者身體上的小切口進行但無機器人輔助,會極大地影響自然手眼的協調及靈活度。手術機器人自首次開發以來,就被寄希望於克服傳統微創傷手術的限制來拓展外科醫生的能力。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人機互動技術及5G通訊的進步,手術機器人有望擴充套件到更多的外科專業並實現更高的手術精準度、靈敏度及智慧遠端控制。

但是,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滲透率非常之低。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僅安裝了189臺腔鏡及17臺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相比而言,同期美國已安裝3727臺腔鏡及1060臺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滲透率分別達到了13。3%及7。6%。手術機器人在中國有著廣闊而快速發展的市場。

202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市場規模為4。25億美元,預計將以44。3%的複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於2026年達到38。4億美元。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預計將在2026年達到23。2億美元、骨科機器人將達到4。5億美元、經皮穿刺機器人將達到2。6億美元。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中國手術機器人歷史及預測市場規模

微創醫療機器人作為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擁有覆蓋五大主要手術專科(即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及經皮穿刺手術)產品組合的公司,擁有強勁的研發實力和巨大的先發優勢,有望成長為中國,甚至是全球手術機器人龍頭。

先發優勢明顯

目前,微創醫療機器人擁有三款旗艦產品,即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蜻蜓眼”)及骨科手術機器人(“鴻鵠”)。其中,蜻蜓眼已於最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圖邁及鴻鵠均已被納入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處於註冊批准階段。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

圖邁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開發並完成複雜性腔鏡手術註冊臨床試驗的手術機器人。主要由一部人體工學外科醫生控制檯、一輛擁有四個互動機械臂的患者側手推車以及一個三維高畫質影像系統組成。透過高度靈活自如的機械臂,圖邁為外科醫生提供一系列與人體手腕相似的動作,同時去除人體手部固有的震顫。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圖邁分類為第III類醫療器械,已於2021年5月完成應用於泌尿外科手術的註冊臨床試驗,並已提交註冊上市申請,預期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取得註冊批准。另外,微創醫療機器人計劃將圖邁的應用擴充套件至婦科、胸科及普外科手術。

據悉,目前唯一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腔鏡手術機器人是達芬奇Si及達芬奇Xi手術系統,在中國所有三級甲等醫院中的使用率不足10%。國內的競爭對手還包括威高骨科的Microhand-S系統和康多的康多系統,不過這兩者臨床試驗進度較為滯後。

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蜻蜓眼

蜻蜓眼是為檢查腹部、胸腔及骨盆區等器官而設計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其透過細微切口插入腹壁,並在探查時沿途收集影像。蜻蜓眼雙物鏡能夠為外科醫生提供具有自然景深的三維影像。利用蜻蜓眼強大的影像採集、處理及傳輸技術,外科醫生可觀看高解析度、具自然視覺景深的實時器官影像。該等特點大幅縮短外科醫生的學習曲線,使彼等能夠輕易操作腔鏡,進一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蜻蜓眼分類為第III類醫療器械,是首款獲納入綠色通道的由中國企業研發製造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於2020年8月提交註冊上市申請,並已於2021年6月收到批准,即將正式開啟商業化上市銷售。

骨科手術機器人——鴻鵠

鴻鵠是專為關節置換手術而設計的骨科手術機器人,主要專注於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中的應用,該類手術用於去除膝關節表面的受損軟骨及骨骼,並以人工植入物取代。鴻鵠的術前規劃軟體基於計算機斷層掃描構建三維虛擬骨骼模型,外科醫生進一步編制三維影像術前規劃,從而界定植入物的最佳尺寸、適用性、位置及校正。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鴻鵠分類為第III類醫療器械,已於2020年5月獲國家藥監局認可為創新醫療器械,是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自主開發,配備自主開發機械臂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除旗艦產品外,微創醫療機器人還用有六款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在研產品,包括脊柱手術機器人、經支氣管手術機器人、TAVR手術機器人、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自動針頭瞄準機器人系統、前列腺穿刺活檢系統機器人。

微創醫療機器人於2015年才正式成立,短短几年間便有所斬獲,這背後離不開微創醫療集團背後的資本運作。

股權結構

微創醫療機器人原來是作為微創醫療集團一個孵化專案,開始研發腔鏡手術機器人,其後於2015年5月正式註冊成立。作為集團內部重組的一部分,微創投資將其持有的微創醫療機器人85%的股權轉讓予其全資附屬公司上海默化,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擎敏持有15%。

A輪融資於2020年9月至11月進行,原始股東同意以總對價20億元向高瓴資本、CPE源峰、海南貝霖、凱利易方資本等轉讓微創醫療機器人當時約9。52%的股權;B輪融資於2020年10月進行,融資總額5億元,深圳芯龍領投1。5億元,高瓴資本再次跟投5000萬元。至B輪融資結束後,微創醫療機器人估值已達250億元。

截至投資完成後全球發售前,微創醫療集團共持有微創醫療機器人54。61%股份,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擎敏持有10。47%,高瓴資本持有8。05%,CPE源峰持有3。49%等。

微創醫療機器人已透過聆訊——手術機器人首發龍頭

微創醫療機器人全球發售前股權結構

製圖:貝殼社

值得注意的是,微創醫療機器人至今尚無任何收入和銷售成本,處於虧損階段,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虧損為6980萬元、2。09億元,2。42億元。虧損主要由研發成本和行政開支導致。

研發投入方面,微創醫療手術機器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發成本分別為6188。1萬元、1。35億元及1。6億元,預計未來研發投入還將持續增加。

微創醫療機器人本次衝刺港交所擬募資規模7至10億美元,中金與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

結語

據不完全統計數字,國內目前為止已出現了至少100家醫療機器人創業公司,公開披露融資的超過40家,此外還有博實股份、金明精機、科遠股份等部分工業機器人公司也延伸了醫療機器人方面業務。肉眼可見,未來醫療機器人又將是資本搶奪的又一個激烈戰場。但不管怎樣,微創醫療機器人先發優勢已基本確立,未來只剩下商業化這一不確定性,後續發展如何,貝殼社還將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1、微創醫療機器人招股書、官網

2、《透過港交所聆訊,背靠微創醫療的機器人能否成為國版“達芬奇”?》,IPO捕手,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