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清全鏈條培養新農人,走出網路助農新路子

在直播間,浙江的許女士火速下單一箱閩清永樂線面;在手機淘寶,身在深圳的小池買下閩清茶口粉幹;開啟樸樸APP,福州市區的劉先生不到1小時便收到產自閩清的橄欖……每天,大量閩清特產透過“網路”出山,走進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家中。

這得益於閩清走出的網路助農新路。近年來,閩清縣借力網路累計銷售逾75萬公斤滯銷農產品,直接帶動銷售額達5000萬元以上,閩清農產品公共品牌不斷“出圈”。

福州閩清全鏈條培養新農人,走出網路助農新路子

在閩清縣委宣傳部和閩清三農服務超市組織下,短影片博主下鄉助農。(閩清縣融媒體供圖)

臺前

原產地直髮農產品受青睞

和麵、搓條、卷圈、上條……在閩清梅溪鎮榕新村的永樂線麵廠房內,51歲的林鹹樂循著傳承百年的獨門手藝製作面線,17道工序下來,要從凌晨忙到晚上。

另一邊,在閩清三農服務超市,林鹹樂的兒子林閩偉、侄子林閩輝則擺好自家產的各品類線面,打好燈光,在架好的手機前開始忙活:“朋友們,我們手裡的是福州最具特色的食品之一——線面,絲細如髮、入湯不糊……”

福州閩清全鏈條培養新農人,走出網路助農新路子

永樂線面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林家是百年制面世家,製作的永樂牌線面享譽福州十邑。透過直播平臺帶動自家線面銷售,一場下來能成交幾百單。在拼多多上,林家的店鋪位列掛麵暢銷榜單全國第8、面線類榜首。

“以前線面銷售多走線下渠道。”林閩偉介紹,2014年他們開始試水電商銷售,去年與時俱進,嘗試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只看別人玩過,沒主播、沒場地、沒裝置、沒經驗,怎麼開始?“多虧了閩清三農服務超市和縣委網信辦等部門送來支援。”林閩偉介紹,三農服務超市提供場地和裝置,還安排專業主播對他們進行培訓。

不僅如此,縣裡舉辦的“盛夏梅好·文旅助農”、農民豐收節等農產品直播展銷活動還為他們提供了實踐機會。如今,林家一年生產線面2000噸,透過“網路”銷往全國的超過600噸。

不只是永樂線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閩清農民將電商變成“新農活”,將手機變成“新農具”。借電商發展的東風,閩清縣認證了橄欖、臍橙等多個特色農產品電商基地,閩清橄欖、臍橙、粉幹、糟菜、線面等一批原產地直髮的農特產品越來越受市場青睞。

幕後

全鏈條打造網路助農模式

農人在“臺前”探索網路電商風生水起,離不開“幕後”的支援。在“幕後”,閩清縣委網信辦與閩清縣三農服務超市攜手合作,創造了一套全鏈條的網路助農模式。

“農產品要‘上網出山’,從源頭就得開始謀劃。”閩清縣三農服務超市負責人楊小浪介紹說,為此,三農服務超市組建專業團隊指導農戶開展種植和選品,幫農戶推出“梅好閩清”公共品牌新包裝,實現生產、選品、包裝等“前端”標準化。

在此基礎上,閩清縣委網信辦還和三農服務超市聯手打造閩清縣數字鄉村產業服務平臺,集合“梅好閩清”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號、“梅好閩清”電商平臺、閩清縣智慧農業服務平臺、盒物(閩清)數字科技電商平臺,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涉及的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招商對接、土地流轉、政策輔導、農產品電商推介等全套服務功能。

要讓電商運作起來,同樣少不了“人”的力量。

近年來,圍繞新型職業農民、農村電商人才等鄉村振興人才的培訓、培育,閩清三農服務超市協助縣農業農村局、縣科協、電商辦、縣婦聯等部門,累計開展65場次培訓,7500人次受益。

“這陣子,我們正從全縣16個鄉鎮招收培訓‘千人網際網路營銷師’,為大家講解營銷方案設計、直播營銷力提升等電商營銷知識。”楊小浪說。

農貨配齊,舞臺搭好,人才就位,如何讓本土農產品為更多人所知曉?

“我們尋求多方合力,打響閩清品牌。”閩清縣委網信辦主任陳軍輝介紹,閩清縣同抖音福建、福州電視臺、福州金控集團等單位合作,開展各類直播電商助農近30場次,並組織縣、鄉鎮、異地商會網路宣傳員隊伍以及縣自媒體協會(籌)成員持續不斷地在網路平臺宣傳推介閩清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