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作者 | 唐飛

編輯|貝爾

僅有2名研發人員,去年卻淨賺6億人民幣。

如此“神奇”的故事,就發生在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身上。從招股書中看,這是一家幾乎無研發投入、無專利,2021年之前連生產線都沒有的“貼牌”化妝品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面膜、噴霧、乳液等。

近日,這家公司已經正式向創業板遞交了上市申請,很有可能成為A股又一家“面膜股”。

敷爾佳本次上市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8。85億元用於品牌營銷推廣,6。55億元建設生產基地,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5691萬元用於研發及質量檢測中心建設。但是敷爾佳似乎並“不差錢”,2019年和2020年,敷爾佳累計進行了9輪約10。42億元的分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賬上還躺著6。93億貨幣資金。

那麼,“不差錢”的敷爾佳緣何來A股上市“補血”,它的競爭壁壘又究竟是什麼?

“網紅”面膜僅兩名研發人員

資料顯示,敷爾佳主要從事專業面板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並推出了水、精華、乳液、噴霧、凍乾粉、爽膚水等其他形態產品。

由於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包裝上會標有“X械”字樣、適用於輕中度痤瘡、促進創面癒合與面板修復,且多為貼片形式,社交軟體上很多美妝達人將其稱為“械字號面膜”,也就是“醫美面膜”。

搭上“醫美”概念的順風車之後,敷爾佳的聲量和銷量一路飛漲。

根據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0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面板護理產品市場第一,佔比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佔比25。9%,市場排名第一;化妝品類產品佔比16。6%,市場排名第二。

同時,敷爾佳所在的面板護理行業也在近幾年迎來大爆發。資料顯示2020年面板護理市場規模已達2769億元,預計行業2020-2025年將保持13。7%的複合增速。而用於創口的創面敷料產品增長至2020年的41。8億,醫美術後修復需求疊加敏感肌護理需求,行業2016-2020 年保持105。7%的高增長。

此外護膚市場消費群更顯年輕化,“成分黨”(指特別關注化妝品成分的消費者)崛起也提升了整體購買力。年輕消費者往往更重視化妝品成分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個推大資料釋出《“護膚品成分黨”人群洞察》報告,透過對2019年成分測評類 APP的500萬人群進行分析,發現成分黨中18-24歲群體逾50%,年輕消費者擁有更多獲取、接收資訊的渠道,對護膚成分的認知度較高,34歲以上的女性中成分黨佔比不足10%,功效性市場由年輕消費者為主導的特徵愈發明顯。

所以面膜背後有更強的購買力為支撐,與全量人群相比,成分黨消費能力強勁,高消費者水平佔比高達52%,品牌不再是高消費水平群體購物的唯一選擇標準,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成分配方和實際功效。

這就牽出一個新問題,敷爾佳的產品配方是否獨到?又有什麼高科技含量?

但從招股書透露出的資料上看,敷爾佳的表現可謂極其不重視研發。2018-2021年一季度,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147。97萬元和13。2萬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0。08%、0。04%、0。09%、0。04%,均不足百分之一。

對此,敷爾佳解釋稱,主要系公司上市銷售的多款新產品均系基於原材料成品進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選擇方向的研究,無需投入大量研發裝置和研發人員團隊開展研發,僅支付小額的委託外部研究開發費用、測試材料費、檢測費、裝置除錯費等費用從而形成新產品。

這意味著,敷爾佳只需貼個牌就好了。

而且敷爾佳作為新銳品牌,目前發明專利為零,專利部分也僅有包裝盒專利一項。

此外,敷爾佳的研發人員數量同樣值得關注。2020年,其研發人員平均數量為4人。截至今年3月末,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研發人員佔比為0。69%。

在研發投入低、研發人手少的情況下,“面膜”能否支撐公司長期發展要打上一個大大問號。

與之相比,敷爾佳在營銷上卻不遺餘力。線上下跟化妝品專賣店、大型商超達成戰略合作。線上不僅入駐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還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主流平臺上進行推廣,去年還走進網紅李佳琦的直播間,銷量大增。

為了進一步打響品牌的知名度,敷爾佳還邀請袁姍姍、鄧倫作為代言人,並贊助《奔跑吧》《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熱門綜藝,僅去年一年,敷爾佳的宣傳費用就高達1。7億,是隻有百萬餘元的研發費用的百餘倍。

“拳頭產品”或遇減速

早先,敷爾佳的主要產品是醫用敷料(醫療器械),其最初主要用於醫美手術後的面板護理修護,因其外觀和普通面膜區別很小,再加上一些商家鼓吹功能性護膚的宣傳,讓不少普通消費者也加入購買行列。

隨後公司推出多種化妝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化妝品銷售佔比由2018年10。08%上升至2020年的44。46%,貢獻了近一半的收入。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圖片來源:德邦證券

但由於械字號產品必須持有醫療器械證這一顯性壁壘,行業競爭過程較慢,也間接形成了敷爾佳的競爭壁壘。據資本星球(ID:zibenxingqiu)初步統計,目前市面上的面板學級護膚品賽道中代表性企業包括國產的薇諾娜、玉澤,海外的薇姿、雅漾等品牌。

其中薇諾娜定位於敏感肌護理,熱門產品“舒敏保溼特護霜”中成分包含青刺果、馬齒莧、透明質酸鈉等;玉澤產品中的成分包括霍霍巴籽油、向日葵籽油、油橄欖果油等;薇姿主打火山溫泉水。單就械字號而言,敷爾佳的產品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包含五種成分,相對於上述幾個品牌更為聚焦。

2020年1月2日,國家藥監局發文表示,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醫用敷料命名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面膜”作為名稱。另外,藥監局明確,一些面膜類化妝品將產品宣稱為“醫學護膚品”、“藥妝”產品等,屬於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均是違法宣稱行為。

實際上,按照嚴格的劃分來講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面膜屬於化妝品範疇,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醫用敷料主要用於術後或面板極度敏感情況下的舒緩鎮靜,並不具有美白、保溼修護等護膚功效,也不能作為日常護膚品長期使用。

目前,頂著“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標籤的敷爾佳,主打產品的宣傳裡仍然含有“修護貼”“修護膜”“修護乳”等名稱,部分產品宣稱可以“舒緩敏感”“修護祛痘”等,頗有打政策“擦邊球”的意味。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圖片來源:敷爾佳官網

德邦證券研報指出,化妝品新規出臺後,對功效性護膚品的審批提出新的要求,械字號產品審批要求也提高,若企業不能適當調整策略,將會影響經營情況。其次,化妝品競爭越發激烈,尤其是線上渠道,多個化妝品品牌積極推進敏感肌護理細分領域的相關產品,行業競爭格局趨於惡化。

為此,敷爾佳轉變策略,近年來佈局了面膜、噴霧、水、精華、乳液等化妝品類,從醫美場景向日常消費場景延伸,以擺脫對醫用敷料的絕對依賴。然而,除面膜外的其他化妝品銷售並未見起色,其在化妝品領域的市場認可度仍然較低。

事實上在行業整治、消費者回歸理性之下,敷爾佳2020年不僅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出現下滑,三大醫療器械類產品中的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的營收也降到6億元以下,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黑膜)也幾乎零增長,野蠻擴張按下了減速鍵。

“雙雄”之爭結果難料

與敷爾佳有著相似產品佈局的創爾生物也在不久前遞交招股書,只不過它瞄準的是科創板。

那麼同樣靠醫用敷料起家,又同步發力護膚產品的敷爾佳與創爾生物“兩虎相爭”,誰能率先登陸資本市場?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先列舉一些核心指標,2020年敷爾佳營收15。85億,淨利潤6。48億,綜合毛利率為76。47%;同期創爾生物營收3。03億元,淨利潤為9250萬元,毛利率高達82。51%。

所以,雖然敷爾佳的營收和利潤體量更大,但是創爾生物的利潤率更高。敷爾佳表示,公司毛利率低於創爾生物主要因創爾生物以自主加工生產為主,且其產品所需原料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基本由其自行生產,具有原材料成本優勢。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

圖片來源:招股書

此外,這個行業的整體研發投入似乎都不高。前面已經講到,敷爾佳2020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僅有0。09%,同行業的貝泰妮、珀萊雅則僅有2。41%和1。92%,研發投入最高的華熙生物也不過5。36%。

在研發上,創爾生物也沒好到哪去。創爾生物2018-2020年累計研發投入為3288萬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5。04%。根據《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需符合“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的要求,如此看來,創爾生物剛剛超過5%的及格線。

而且,創爾生物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

早在去年年底,創爾生物便成功過會,於今年2月份提交招股書。但是,由於發行上市申請檔案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上交所一度中止其發行上市稽核。之後創爾生物補充提交相關資料,直到4月21日上交所才恢復其發行上市稽核。

創爾生物的前車之鑑或許能給敷爾佳的上市之旅提供一些借鑑意義,畢竟敷爾佳雖貴為行業第一名,但科技含量確實有限。

若敷爾佳和創爾生物均成功上市,那麼A股也可能會上演“神仙打架”的戲碼。

參考資料:

德邦證券:《醫用敷料龍頭敷爾佳 IPO,看械字號護膚品發展》

一年淨賺6億的網紅醫美面膜:研發人員僅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