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大象來我村】村裡有個巡象員

原標題:【相對論·大象來我村】村裡有個巡象員 來源:千龍網

5歲的小甫,坐在教室裡,不時看看窗外。

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告訴他,對面的山頭,常會有覓食的野象。大家會跑到操場看看,隔著圍牆,距離不過幾百米。

這裡是雲南普洱,小甫住的鎮子,叫倚象鎮。村裡的老人說,過去常有野象出沒,這兒叫“野象鎮”,後來象一度沒了蹤影。這些年,它們再次歸來。

對老人們來說,野象是舊相識;

對於小甫和同學們來說,野象是伴隨長大的風景;

對於那些當家的中年人來說,野象是闖入者。

他們和野象朝夕相處的生活,因為那群北上又南歸的“網紅”象群,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0月11日至15日,在象群的北上終點昆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舉行。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邀請來自美國的影片博主郭傑瑞,一起來到普洱,看看和野象“共生”要付出什麼樣的辛苦,又有著什麼樣的智慧。巡象員、“大象食堂”的管理員和種植員、保護區的森林體驗師,還有“人象談判師”、小甫一家人將一一登場。

今天,老邱帶我們去巡象。

天剛亮,老邱就出門了。他得趕在鄉親們下地幹活兒前,搞清楚大象在哪裡,要往哪裡去,把預警的資訊發給大家。

早上這次巡象,少說得走一個半小時。下午四、五點村民們收工前,老邱還要巡一次。如果象群靠近村子,或有獨象進村,老邱就要發出緊急預警,夜裡也得盯著。

走過一個小泥塘,兩邊都有象腳印。“昨晚它們就在這,喏,它是這麼跨著喝水的”,說著,老邱一腳踩一個腳印跨著泥塘,和我們學大象喝水的樣子。

帶著我們,老邱不敢走太深。他被大象追過四次。“耳朵一招,那就是它要過來了”,老邱把雙手放在耳邊:“你得趕緊跑”。

“你跑得快嗎?”傑瑞問。

老邱一擰脖子,“反正一般人跑不贏我。”他從背後推著傑瑞爬上一個小山坡。老邱今年58歲,走起山路,像是18歲。

老邱巡象時,背一個黑色的單肩包,裡面裝著望遠鏡、GPS,還有一沓保險定損單。誰的莊稼被象吃了毀了?怎麼賠付?咖啡多少錢?茶葉多少錢?三年以上多少錢?掛了果的多少錢……他分門別類,連棵數都數清楚。

2014年,雲南省實現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全覆蓋,保費由政府支付。老邱指著眼前一片倒伏的玉米地,“這就是‘老象’剛踩的,每個人的我都要記清楚,就是這補償標準,可以再提一提。”

老邱,全名邱賢昌,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官房村村民。自家地裡水稻、咖啡、茶葉、桉樹、魚塘加起來有幾十畝。閒來上山採來野蜂蜜,一年也能賣萬把塊錢。兩個兒子都在城裡工作,不同意他巡象,辛苦,又太危險。

但他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村裡沒再出過大象傷人的事兒。只要我身體搞得贏,我可以一直做。”

普洱市思茅區,是近20年來野生亞洲象迴歸的棲息地之一,常年有一百多頭象在境內活動。老邱告訴我們,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有一名巡象員。

【相對論·大象來我村】村裡有個巡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