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產品網上熱賣,平臺還坐等“中國消防”點名?

奪命產品網上熱賣,平臺還坐等“中國消防”點名?

“應付二字赫然在,違法當做噱頭賣,生命安全成兒戲,最後你是把誰害?”近日,因銷售“應付檢查假消防噴淋頭”等產品,淘寶、京東、拼多多三大平臺被“中國消防”微博點名批評,也再次暴露出電商售賣違法違規物品的黑洞。

火災無情,豈容兒戲。為了保障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國建立了消防安全檢查制度,相關部門定期對公共場合的滅火器、消防栓、噴淋系統進行隱患排查。然而,在一些企業眼中,健全和維護相關設施不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而是花“冤枉錢”。個別不法商家正是從中嗅到了“商機”,開發出“假消防噴淋頭”等幫助企業在檢查中矇混過關。如此視法律、視安全如無物的東西,可謂是“賣的人喪盡天良,買的人糊塗透頂”,但幾大電商平臺對此視而不見,不僅堂而皇之上架“一搜即得”,甚至在被“中國消防”點名後,也僅僅是遮蔽了“應付檢查消防”等幾類關鍵字而已。想買者稍微換個近義詞,又能搜到坑人產品。如此這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守土之責何在?

實際上,不僅僅是“假噴淋頭”,近年來,電商銷售違法違規產品的問題相當嚴重。盜版書、高仿鞋、違禁藥……非法商品借電商渠道出貨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平臺的處理方式多是遮蔽欄位、下架商品、封禁賣家“三板斧”。對於平臺而言,這種管理方式成本低、見效快,可以迅速給輿論一個交代。但“醜聞—封禁—醜聞”迴圈不休,說明這種監管方式治標不治本,更多是以平息輿情為導向的公關手段。

電商有責任確保平臺商品合法合規,這一點上主要問題不是“能不能做”,而是“願不願做”。在電商平臺的成長期,都會發起多輪“打假”行動,透過品牌認證、上架稽核、自營直營、售後保險、評價舉報等多種措施保障商品的質量以樹立口碑,遭遇群體抵制、集體訴訟、“十月圍城”也在所不惜。如今,電商平臺競爭格局基本已定,對於幾大巨頭來說,違法違規物品規模小、隱藏深,即便被曝光也不會對平臺形象傷筋動骨,相應的監管動力就弱了下來。事實上,《電子商務法》早已規定,商家售賣違法違規商品,平臺知曉而不採取措施的應承擔連帶責任,不僅可以處以罰款,還可以責令其停業整頓。相關部門應當據此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倒逼平臺落實稽核把關責任。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了大量便利,但也為非法交易提供了渠道。再大的電商平臺也離不開信譽的支撐,做好良心生意,履行社會責任,才是行穩致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