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早朝”村的方言讀音為“吵吵”,棲霞邴家村志寫成“草撮”

這幾天討論了不少關於膠東方言和地名諧音的話題,而本文的內容也與此相關,主角是青島萊西市的一個村莊。

在介紹這個村莊之前,不妨先回顧一段往事,以此作為引題。

大概在四年之前,筆者和朋友曾去了一趟棲霞市寺口鎮的邴家村。邴家村位於龍門口水庫的邊上,當年修建水庫的時候,村莊從原址搬遷,不僅分為多個村落,而且村莊主體也變成了一個“三面環水”的地方,就像一座小的“半島”。

萊西“早朝”村的方言讀音為“吵吵”,棲霞邴家村志寫成“草撮”

起初,我們的本意就是想感受一下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不過,到了村口看到地名石碑之後,又不禁對當地的歷史有了興趣。石碑後面的簡志說:“明末,邴姓從萊陽草撮遷此建村,故名邴家。”

“草撮”是哪裡?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段記載之後都有此疑問,而筆者當時也不明所以。等到回來之後,專門查詢萊陽、萊西的村莊名稱,甚至也曾把範圍擴充套件到了海陽(明代大部分也屬萊陽縣管轄),但始終沒有找到類似於字形類似“草撮”的地方。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有一次,我們發了組萊西市沽河街道的“早朝”村的圖片,當時有當地的朋友留言說:“早朝村雖然字面上是早朝,但千萬不要讀作‘早朝’,而應該讀作‘吵吵’或者‘草草’。”

萊西“早朝”村的方言讀音為“吵吵”,棲霞邴家村志寫成“草撮”

萊西“早朝”村的方言讀音為“吵吵”,棲霞邴家村志寫成“草撮”

一語點醒夢中人,筆者當即想起了棲霞邴家村志中寫的“草撮”。“早朝”和“草撮”雖然在字面上有明顯差別,但在方言裡的讀音卻比較接近。而更關鍵的是,查詢資料可知,早朝村有不少邴姓人聚居,村裡還有一座古代的邴氏祠堂的舊址,規模還不小。就過去的宗法制度而言,建有祠堂或家廟的村莊,大多屬於某一姓氏的祖居地或長支。綜合來說,棲霞邴家村的邴姓人,很有可能就是在明末從當時萊陽縣轄下的“早朝”村遷來。

“早朝”村之所以在棲霞這邊寫作了“草撮”,推測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這支邴姓人外遷之後,經過數百年的繁衍,與祖居地同宗之間的血緣逐漸疏遠,彼此很少走動,以至於不瞭解對方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是,前幾代移民受條件所限,文化水平可能不高,因此家族中對祖居地的資訊採用了“口口相傳”方式,只有讀音,而沒有文字。到了現代,在調查地名由來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就按照祖上傳下來的發音說了出來,於是就被記錄為了“萊陽草撮”。

萊西“早朝”村的方言讀音為“吵吵”,棲霞邴家村志寫成“草撮”

而根據《萊西縣地名志》的記載,“早朝”也並非是萊西這個村莊最初的稱呼。相傳,明代一支邴姓人遷到此處定居,因當時村內不睦,遂得名“吵吵”,後雅化為“吵吵”。

按此解釋,在邴姓人從這裡遷出的時候,“早朝”的名字或許還未曾使用。換句話說,棲霞邴家村那邊只知“草撮”(草草、吵吵)而不知“早朝”,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這一點來看,萊西的“吵吵”村改名為“早朝”村,與之前介紹過的福山紹瑞口(小水口)和海陽儒家(於家)一樣,都屬於根據方言諧音更換地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