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天地寬】為何要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原標題:【“專精特新”天地寬】為何要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央廣網北京10月27日訊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都擁有各自的“拿手好戲”“拳頭產品”。今年以來,“專精特新”成為大小會議中的高頻詞彙。經濟之聲推出系列訪談《“專精特新”天地寬》,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暢談“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本期推出第二篇:為何要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總檯央廣記者專訪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研究員秦海林。

記者:這幾年我國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思路是梯度培育,在您看來,為什麼要搞梯度培育?

秦海林:因為中小企業涉及的面非常多,在不同的領域裡面,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企業規模技術水平,它有自己的發展訴求,小企業發展可能先講究的是生存,它可能有一定的技術團隊,但是它首先面向的是市場,要逐步去解決生存問題,解決市場問題。等到有了一定的規模、技術團隊和技術基礎,企業的發展目標又是不一樣的。設定不同的目標,政策上也便於實施不同的政策。梯隊培育,也可以梯度成長,這樣的話中小企業發展起來也會有指向性。

記者:對於這些企業,有好多種稱法,像地方上有“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工信部的檔案裡面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梯度體系?

秦海林:這些稱法的側重點不一樣。比如小巨人可能更多的是側重於它未來會在規模上有一定突破。隱形冠軍一定是在某個具體的細分市場的細分領域,有自己的技術特徵,有引領性,整個市場的規模不一定很大,但是它在細分領域的佔有率是非常高的。而各個地方對種子企業的定位完全不一樣,有的地方定位為在技術上要有所突破,有的可能變成上市公司,有地可能變成隱形冠軍。

記者:工信部還提出了具體的目標數字叫“百十萬千”目標,也就是說根據企業型別的不同,分別培育百萬家、十萬家、萬家、千家這一系列目標。在您看來,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規模?

秦海林:工信部結合“雙創”活動提出,力爭到2025年要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總體來說稱之為“百十萬千”。

記者:您有沒有接觸過一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是靠這種梯度培育體系成長起來的案例?

秦海林:像青島的一個傳統服裝企業,逐步轉為一個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商,從製造商逐步轉向服務商,就是在服裝領域裡面個性化地定製,個性化地大規模生產,它是佼佼者。

記者: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秦海林:它聚焦到傳統服裝行業的生產流程,透過不斷歸納總結,用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改變了原有的服裝生產流程。它是自己研發了一批裝置,然後根據服裝企業的特點,點對點服務,個性化地定製,快速地下單,大規模生產,與市場無縫對接。

記者:將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會越來越多,當一些企業有了做大的實力和條件,它是該繼續堅持走“專精特新”的路,還是說可以向上下游乃至更多領域拓展,做成大企業?

秦海林:我不能代替企業去說這個話,這要基於企業家對市場的判斷和理解。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們培育“專精特新”的企業,是給他們在政策上有一定的支援。當這個企業具備了足夠雄厚的技術水平,它勢必在規模上有一定體現。

【“專精特新”天地寬】為何要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