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交運局:一拆兩建,護碧水東流

10月14日中午,馬鞍山港一艘搭載著起重裝置的小型運輸船“碧水一號”從江心向岸邊靠近,船上載滿了貨輪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汙水,這些垃圾、汙水上岸後,將進入馬鞍山城市垃圾、汙水處置系統。

自2020年12月以來,馬鞍山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以下簡稱為“接收站”)的運輸船每日在江心錨地與接收站之間穿梭。雖然忙碌,但工作人員卻很欣慰:運輸船每一次返航,都是在為建設美麗長江生態環境添磚加瓦。

馬鞍山市交運局:一拆兩建,護碧水東流

馬鞍山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隊員檢查船舶裝置執行情況。人民網 陳若天攝

“我們馬鞍山港35座碼頭都建成了船舶汙染物接收設施,靠碼頭的船舶可以直接投交垃圾和汙水。”馬鞍山市交運局黨委書記、局長谷強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長江“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的方針政策,2020年底,馬鞍山港建成全省首座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接收站建成後,進一步從水路完善了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的通道,船舶不用靠碼頭就可以送交生活垃圾和汙水,極大地方便了船員。此外,馬鞍山全港實施免費接收、轉運、處置船舶汙染物,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擔,極大地提高了船員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積極性。”谷強說。

接收站從水路接收了多少船舶汙染物?谷強展示了一組資料:截至今年9月底,接收站累計接收處理船舶生活垃圾68噸,佔全港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總量的40%;生活汙水4105噸,佔全港接收船舶汙水總量的46%。除了船舶生活汙水和垃圾,船舶執行產生的油汙水同樣會對長江造成汙染,建接收站也有效地解決了船舶油汙水收集處置問題。

馬鞍山市交運局:一拆兩建,護碧水東流

接收站工作人員正在處理收集到的船舶生活垃圾。人民網 陳若天攝

汙染源掐得牢,汙染問題才能解決好。據瞭解,馬鞍山市不同噸位等級營運船舶均已接受生活汙水儲存系統改造。除此之外,執法人員還利用技術手段,要求船舶營運單位使用“船E行”,對每日投送的垃圾、汙水進行網上記錄和上報,交通、城管、住建、海事等部門可以隨時對汙染物收集、接收、轉運、處置情況進行線上、線下監督檢查,保障船舶汙染物在收集、接受、轉運、處置全過程實現閉環管理。

馬鞍山市交運局副局長、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宋金成介紹“為進一步淨化沿江空氣,馬鞍山港2019年推進全港普貨碼頭完成船舶岸電設施建設,今年8月我們又全面啟動船舶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工作,船舶靠岸後可以使用岸上供電,減少因船舶發電機持續運轉產生的廢氣汙染。”

在馬鞍山天順港口,一艘運輸船停靠在碼頭旁等待作業。天順港口副總經理潘蘇雲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當船舶進入碼頭作業超過2小時後,港口會要求船舶連線岸電,船舶完成作業後,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電量掃碼付費。潘蘇雲表示,自2020年4季度岸電設施投用以來,僅天順港口岸電設施就已提供超過2190小時船舶供電服務。

馬鞍山市交運局:一拆兩建,護碧水東流

運輸船停靠在馬鞍山天順港口使用岸電進行作業。人民網 陳若天攝

作為鋼鐵工業基地,多年前馬鞍山沿江岸線曾林立著眾多非法小碼頭,碼頭灰塵混著生活汙水排入長江,對長江水質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外地人也曾開玩笑稱馬鞍山“臨江不見江”。馬鞍山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張兵介紹,自2017年起,馬鞍山市啟動了非法碼頭整治專項行動,徹底整治拆除長江干線全部83座非法碼頭,確保“拆除到位、清理到位、復綠到位”,清退並復綠長江岸線10公里、江灘地1000畝,把沿江環境從“髒亂差”變成了“美如畫”。

從“粉塵瀰漫”到“空氣清新”,從“汙水橫流”到“碧波盪漾”,如今在馬鞍山市交運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馬鞍山長江岸線披上綠裝,一江春水再現綠意奔騰。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