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醫療機器人登陸港交所:市值412億港元,國產手術機器人迎重大發展機遇

微創醫療機器人登陸港交所:市值412億港元,國產手術機器人迎重大發展機遇

唯一一家擁有覆蓋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長的手術專科產品組合的公司。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據IPO早知道訊息,微創醫療機器人於11月2日正式以“2252”為證券程式碼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微創醫療機器人在本次IPO中總計發行3620萬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約163。83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股份獲約16倍超額認購。此外,高瓴、Aspex、禮來、雪湖資本、Yorkool、科技基金CloudAlpha以及Artisan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本次發行。

截至10:00,微創醫療機器人報於每股43。2港元,市值約為412億港元。

成立於2015年的微創醫療機器人作為全球第一梯隊的手術機器人公司,致力於設計、開發並商業化手術機器人,以協助外科醫生完成複雜的外科手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

微創醫療機器人

是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擁有覆蓋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長的手術專科(即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

經皮穿刺手術)產品組合的公司

全面覆蓋五大

主要

高速增長手術專科

旗艦產品已被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式

從行業發展程序來看,手術機器人最先是用於輔助腔鏡手術,但正不斷應用於越來越多的手術專科。目前,微創醫療機器人在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和經皮穿刺手術五大專科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進展。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

微創醫療機器人

的三款旗艦產品,即圖邁、蜻蜓眼®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

以及

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均已被納入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式

。其中,圖邁及鴻鵠處於註冊批准階段,而蜻蜓眼已於最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除旗艦產品外,微創醫療機器人另有六款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在研產品。

微創醫療機器人登陸港交所:市值412億港元,國產手術機器人迎重大發展機遇

具體來看前述三款旗艦產品:

圖邁作為一款由微創醫療機器人設計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可使用微創傷方法實現複雜的手術,其為廣泛的外科手術而設計,特點為高靈活性、操作精準與安全。

圖邁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分類為第III類醫療器械,並且於2019年10月獲國家藥監局認可為創新醫療器械,即獲准進入“綠色通道”。2019年11月,上海東方醫院曾經成功運用圖邁完成一項機器人輔助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切除整個前列腺)(RALRP)。這一臨床的成功

首次證明中國企業開發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同樣能夠完成如RALRP般

複雜

的腔鏡外科手術,而RALRP於發達國家是前列腺癌治療的普遍金標準

今年5月,微創醫療機器人完成將圖邁應用於泌尿外科手術的註冊臨床試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這使圖邁成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的首款亦是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開發並完成註冊臨床試驗的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同樣在5月,微創醫療機器人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圖邁在泌尿外科手術應用方面的註冊申請,於6月獲國家藥監局接納,並預計於2022年第一季度取得註冊批准。此外,微創醫療機器人計劃將圖邁的應用擴充套件至婦科、胸科及普外科手術。

至於蜻蜓眼,其作為為檢查腹部、胸腔及骨盆區等器官而設計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透過細微切口插入腹壁,並在探查時沿途收集影像。2019年10月,使用蜻蜓眼進行的首個膽囊切除術(移除膽囊)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功完成,成為首個使用中國企業研發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完成的手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蜻蜓眼是首款獲納入綠色通道的由中國企業研發製造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

而鴻鵠則是專為關節置換手術而設計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現研發主要專注在鴻鵠於全膝關節置換術(即TKA)中的應用,這一手術用於去除膝關節表面的受損軟骨及骨骼,並以人工植入物取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鴻鵠是唯一一款由中國企業開發,配備自主開發機械臂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完成鴻鵠 的首次手術。

除圖邁 、蜻蜓眼和鴻鵠之外,微創醫療機器人同時正在開發脊柱手術機器人、經支氣管手術機器人和TAVR手術機器人,產品組合亦包括透過與國際合作夥伴的合作聯合開發的一款泛血管手術機器人R-One,以及兩款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ANT及Mona Lisa。

手術機器人

極具臨床和商業價值

中國市場未來5年的市場增速將高於全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手術機器人屬於全球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複雜且最 具臨床和商業價值的細分領域。基於更高的精準度、一致性和靈活的操控性,手術機器人幫助外科醫生克服生理限制,消除傳統手術及介入工具、技術方面的障礙,減少外科醫生的負擔,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結果。

例如,對成功的關節置換而言,最大限度降低植入物的校準偏差至關重要。進行人工操作的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能夠將偏差控制在3至10度之間;在機器人協助下,偏差能夠低於1度。與傳統微創傷手術(即MIS),或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機器人輔助的微創傷手術可實現更高的成功率、更小的傷口、更低的出血量以及更短的術後恢復週期。而機器人輔助手術(或RAS)日益融入臨床實踐中,作為傳統手術的尖端科技的補充,並在愈來愈多情況下取代傳統手術。

聚焦到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來看,其主要呈現出龐大、快速增長和低滲透率的特點。

迄今為止,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非常低,主要應用於腔鏡和骨科手術兩大領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僅已安裝189臺腔鏡

17臺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且

2020年,中國分別有約0。5%

以及

少於0。1%的腔鏡

關節置換手術為機器人輔助手術

相較之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同日,美國已安裝3,727臺腔鏡和1,060臺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而於同年進行的手術計滲透率分別為13。3%和7。6%。

從一方面來看,中國的手術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即意味著未來或有更大的增量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

到2026年底,中國安裝的腔鏡

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數量將分別為截至2020年底水平的

10倍和近50倍

隨著裝機基數增長以及RAS的數量持續增加,手術機器人廠商的收入來源亦將多樣化;而隨著消耗更多耗材且須加以補充,以及醫院為培訓和維護服務支付更多費用,預期非機器人的銷售收入會大幅增加。

綜上來看,

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

預計

將由2020年的4億美元

以4

4。3%

的複合年增長率在

2026

年增至

38億美元

;同期,

全球市場將由2020年的83億美元

以2

6。2%

的複合年增長率在

2026年

增至

336億美元

高瓴一路陪伴,遠翼亦為股東

持續支援創新研發、期待更大發展成果

IPO前,微創醫療機器人已獲得高瓴、CPE源峰、遠翼投資、易方達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其中,

高瓴是微創

醫療

機器人最大機構投資方,從A輪、B輪到基石,高瓴連續3輪

投資,長期支援其創新研發

事實上,手術機器人也是高瓴重點佈局的領域。據統計,高瓴創投投資了鍵嘉機器人、微創醫療機器人、華科精準、唯邁醫療和遠也科技、德美醫療等機器人相關專案,覆蓋了關節、腔鏡、血管介入、經自然腔道、康復等多個領域,是投資醫療機器人數量和領域最多的投資機構。

在高瓴看來,手術機器人主要作用為兩大點,輔助診斷和術前規劃。“手術機器人是未來十年改變醫生手術方式的重要工具。醫生的培養非常艱難,通常要花費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培養一位醫生,但外科醫生黃金手術年險又很短,患者需求又很大,中間產生了巨大剛需。此外,微創手術雖然能讓病人獲益,但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且因術中要吃射線而會損傷醫生健康。手術機器人可以讓醫生職業生涯延長,治療更多患者,同時保證醫者健康不受損傷,緩解醫患矛盾,滿足患者需求。”

另一方面,手術機器人是技術密集型、專利密集型的領域,有著極高的技術壁壘。“

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長期以來由外企壟斷,且尚未實現規模化的產品。隨著外國企業第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我國人才、技術及臨床實踐的豐富,國內政策的支援,以微創醫療機器人為代表的國產手術機器人陸續將進入臨床,為患者減輕病痛。未來國產手術機器人將會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此外,遠翼投資同樣參與了微創醫療機器人的A輪融資。

遠翼投資創始合夥人楊俊指出,從手術機器人本身來講,腹腔鏡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制高點之一,它對整個機器人的綜合控制原理、和應用操作場景都較高的要求。

“除了這個拳頭產品,

何超博士打造了國內罕見的具備超強研發能力的人才梯隊,擁有其他成熟和在研的醫療機器人管線,這是連Intuitive都不具備的優勢,疊加母集團在行業的龍頭銷售能力,微創機器人成為行業寡頭指日可待

。遠東我們自身運營了幾十家綜合醫院,看到了很多潛在的需求。長期來看我們相信國內一定能規模性使用這些技術,而微創機器人是佈局最早、最全的醫療機器人公司之一,能夠吃到最大的紅利。”楊俊說道。

楊俊進一步指出,以微創為代表的這種上市集團持續孵化出好的產品、好的子公司,好的管理班子,進而分拆登陸資本市場,同時反哺母公司繼續推進科研,形成了某種戰略和資本閉環,“微創在港股開了個好頭,常總、孫總做了個好榜樣,值得傾佩。”

招股書

”獲取熱門IPO公司招股書)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創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絡C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