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開始了!

今天早上我聽到的最多就是:

昨天你付尾款了嗎?

你買了什麼東西?

你還有什麼可以推薦買的嗎?

... ...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很多人都說越來越看不懂現在的年輕人了,

為什麼他們一邊不惜大價錢買絕版球鞋、奢侈品,一邊又熱衷拼單、拼購,幾塊錢的配送費能省就省?

說熱衷享受吧,他們的確更愛旅行、愛休閒、愛下午茶,但在網際網路上

樂此不疲地砍價

中也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習慣在社交媒體、影片、直播上被“種草”,但敏銳的商家又發現他們其實最愛比價、瀏覽下單轉化率更低。

類似現象就這樣共同生長在這群年輕人的消費世界中,難以被簡單定義,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

一邊捨得花錢,一邊能省就省

今天一個朋友說:如果今天還不發工資借我5k千塊錢,我要繳房租和付尾款。我最初不明白為什麼手裡沒有積蓄當初還要付定金呢?後來朋友告訴我,本來以為工資會正常發放,誰知道延遲那麼久?現在自己是早上包子,中午包子,晚上不吃,直接當做減肥了。

而且朋友說身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雖然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並不多,但敢花敢買,甚至可以省吃儉用。在網際網路的襯托下,他們的消費行為也構成了萬花筒般的多元景象。

如果用傳統的眼光來看,

一方面,是捨得花錢。

買大牌他們也不“手軟”。2020年釋出的《95後年輕人群消費趨勢洞察2020》顯示,“95後”佔中國線上奢侈品消費者的59%,“95後”奢侈品消費者中約一半在奢侈品上年花費超過5萬元。海藍之謎、寶格麗、愛馬仕、雅詩蘭黛等是“95後”使用者消費增速最快的奢侈品品牌。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幾百上千的東西的確是說買就買”“感覺幾百塊錢不算大開銷了”。

另一方面,卻熱衷省錢。

這代年輕人消費中也很精打細算,選購商品時喜歡多方比價,瀏覽—下單轉化率明顯低於其他年齡段的使用者,而且“這代年輕”使用者在拼購、社交電商等省錢模式參與度也較高。每逢電商大促時,各類“砍價”“蓋樓”等花式繁多的優惠活動中,年輕人也是主力。

不想花的錢,也是能省就省。最為突出的就是

借影片會員、外賣拼單、砍價等優惠活動,

“薅羊毛”成為這代年輕消費的小樂趣。

這看起來似乎費時費力,但他們不這樣認為。“配送費和一些小支出當然能省就省。外賣軟體有時候疊加銀行卡優惠,天天有紅包就非常划算。熟悉了也就費個一分鐘時間,從資本手裡拿回自己的錢誰會不開心呢?”“

“消費理念複雜多樣,看似矛盾卻實際精明。

這代年輕人,花錢越來越理性

如今這代年輕人越來越理性,並不是空口無憑的一句話,而是一種真實的社會現象。 在豆瓣上,有許多“低消費研究所”小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每個組裡都有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正身體力行地倡導著理性消費。

他們自稱

“金錢的主

人”

或是

“驕傲的倔‘降’”

,在網上互相探討著生活裡省錢的訣竅。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比如嘴饞的時候,就去買臨期的零食和水果,因為這樣會比正常價格便宜很多,不少臨期超市也悄然走紅,成為年輕人“撿漏兒”的好去處。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特別想買的一些東西,他們也會去找一些知名品牌的代工廠,用更便宜的價格購買。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知乎上“新節儉主義下的年輕人,生活質量怎麼樣?”問題下聚集的年輕人也是如此。

他們之中有的裝修新房只花2萬塊卻不失精緻。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有的買衣服從來不關注牌子只關注質量,一件大衣穿4年對他們而言也並不是稀罕事兒。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能騎共享單車就不打車,能在小區跑步就不去健身房,能在家裡做飯就絕不下館子。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還有一些“喪心病狂”的年輕人,學會了“變廢為寶”,把舊皮革、舊瓶子經過精心的改造之後,變成了精美的手提包和花盆。

這屆年輕人在花錢方面到底有多理智?

這一屆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理性,擁有更加正確成熟的消費觀。

從在意

“我買了什麼”

,漸漸變成了在意

“我怎麼買比較好”。

比起

“報復性消費”

,他們更害怕

“消費報復我”

比起昂貴卻不實用的攀比型消費,他們更喜歡貨比三家的煙火型消費。 比起非剛需的東西,他們更願意為自己切實需要的東西買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明白:我是誰,不是靠商品的標籤去定義,而是靠我的價值觀、我的行為來定義的。

今年雙十一你是理性消費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