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次凌晨出現熱搜榜這個盛況,應該是偶像練習生決賽。”一位微博博主如此形容11月6日晚

EDG奪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所引發的網路狂熱。

除了20個熱搜全面“制霸”微博熱搜榜,“我們是冠軍”也在一夜之間刷遍所有人的朋友圈,當潛伏在人群中的無數電競玩家集體現身,人們才恍然發現它已經成為一種可以與足球、乒乓的群眾基礎相媲美的全民賽事。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與東京奧運各項冠軍不同的是,

EDG奪冠是一直以來被“輿論打壓”之下“叛逆少年”的一次集體正名——透過披上“為國爭光”的戰袍來宣示自己的正當性

透過登上世界競技舞臺來贏得全社會的認可。

不久之前,網路遊戲“防沉迷”新規曾經“為國內電競按下了暫停鍵”,如今EDG奪冠則讓壓抑已久的電競圈揚眉吐氣,更獲得了官方媒體毫無保留的讚揚。

這次事件標誌著中國電競的真正出圈,從年輕人群體走入大眾視野,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些有違公序良俗乃至涉嫌違法違規的慶祝行為,為電競的出圈蒙上了一層不詳的陰影,甚至讓人聯想起在體育圈早已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

在網路集體討伐極端慶祝行為之時,電競圈也在盡力和這群“妖魔鬼怪”撇清關係,避免因為少數人的出格行為而被集體“汙名化”。然而正如當初因為部分極端言行而引來整治行動的飯圈一樣,走入公眾視野的電競圈也急需形成內部共識和約束機制,從野蠻生長走向成熟發展。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出圈對於電競是一把“雙刃劍”

“有人黑夜上街裸奔裸舞,有人集體長期喧譁尖叫,甚至還有人做出危及生命的極端行為……這樣的影像畫面在網路上大肆傳播,傳遞的並不是奪冠的榮耀,勝利的驕傲,更

無益於宣揚電競精神,形成大眾共識,反而是給電競抹黑。”一位電競愛好者向文娛價值官表示。

一方面,他為EDG奪冠引發的全民討論而激動,另一方面卻痛心疾首於部分網友藉機鬧事的腦殘行為。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在他看來,這對於EDG俱樂部、賽事主辦方和電競圈來說都是無妄之災。“我們幾個看了十年比賽都沒這麼能造,不知道哪裡蹦出這麼多小丑,非要電競再被整一下就舒服了?”據

文娛價值官的觀察,第二天一早EDG就從微博熱搜榜上消失,意味著主辦方也在主動降溫,防止已有失控跡象的慶祝行為進一步發酵。

然而,這次充滿不和諧音的“群體狂歡”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新一輪輿論撕裂,也再次激起電競與網路遊戲之界限的討論。其實,不只是電競圈,所有小眾圈層的“破圈”都是一把“雙刃劍”,除了可以在輿論場獲得一席之地外,也要面臨其他群體的嚴格檢視,與其他圈層的碰撞也會更加激烈。

在Twitter上一度流行一個概念:

hashtag demo

意味著群體中少數人的行為很容易成為所有人身上的標籤

這個概念與filter bubble,同溫層等概念一起,解釋了社交網路中為何群體偏見會愈演愈烈。

正如一提起飯圈人們很容易想起吳亦凡粉絲劫法場的瘋批言論一樣,如今電競圈也很難和“裸奔”二字甩開關係。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電競不只是年輕一代的足球

追看比賽和追星的底層心理邏輯大同小異,都是迎合了年輕人集體身份認同的狂歡。相比飯圈,電競又附加了民族自豪感的背書,所以才更形成了一呼百應的社會效應,熱度

從網路蔓延到了大學校園乃至於街道、廣場。

如果只把電競視為年輕一代的足球,無疑低估了電子遊戲的特殊性,正如一位足球迷指出的:體育具有自收斂性質,熱愛體育,也很難連續十幾個小時運動,不會過多侵佔生活的其他方面。

而電競和網路遊戲之間的強關聯,遊戲的上癮性和入侵性,電競與網路天然的共生關係,可能會使電競在大力發展之後的社會影響超乎想象。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EDG奪冠引發的網路亂象很容易讓人想到前一段被濫用的“社交牛逼症”。這個流行梗本來是為了幫助社恐年輕人甩開包袱、放飛自我,“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是別人”。然而,隨著“社交牛逼症”火遍全網,短影片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借“社交牛逼症”之名在公開場合公然騷擾、碰瓷別人,將沒素質當有趣的跟風影片,引發了很多人的反感。

以慶祝EDG奪冠之名來湊熱鬧、玩低俗的行為,與社交牛逼症的被“濫用”頗有相似之處。當這一事件已經成為流量漩渦的中心,就成了所有人蹭流量、蹭熱度的“唐僧肉”,更有人拿出多年以前的陳年網圖來做噱頭。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反而在被廣泛傳播、過度娛樂化中被逐漸消解。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除了奪冠一瞬,

也不能迴避背後的殘酷

“對電子競技愛好者群體來說,這個群體剛剛形成新的網路campaign,內部的制度

和共識正在成形。這個群體未來如果成為重要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話,

那麼嚴厲監管、形成他們構建合法性的激勵,應該是蠻重要的事情

。”正如微博博主@於三羊開泰 所言,剛剛浮出水面的電競群體亟需透過內部治理,形成積極、健康的對外形象,而不是忙不迭地急著“割席”。

這一波全民同樂的電競狂歡之中,

一直警惕孩子沉迷遊戲的家長群體似乎“失聲”,只有少部分表達了對鼓吹電競可能誤導青少

年的擔憂

。在他們看來,媒體不僅要大力渲染電競的少年熱血、光鮮靚麗,也不能迴避背後電競行業殘酷的現實,更

要關心電競選手退役之後的生存問題。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據瞭解,職業電競選手平均退役年齡不超過22歲,

哪怕在世界

頂級的電競團隊裡,

120個人裡頂多有4個能在25歲時還沒退役

。有一位國內職業電競經理人曾經對政府坦言:

“我們的電競選手退役後的就業問題,是個很大的困難。

不要讓剛出圈的電競,毀於“裸奔慶祝”

和其他競技體育一樣,如果全社會都能持續關注選手的生存現狀,而不只是奪冠時刻的一瞬榮耀,如果電競愛好者都能更理性地表達熱愛,而不是把EDG奪冠作為自我標榜、藉機發洩的工具,才意味著中國電競真正走向成熟。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