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音樂大變局:那些深耕的和追趕的

原標題:線上音樂大變局:那些深耕的和追趕的

數字音樂圈進入後版權時代已近四個月,近期,業內玩家的一舉一動再次吸引了關注。

11月16日,網易集團釋出財報,同期,港交所檔案顯示網易雲音樂已經透過上市聆訊,其頗為波折的IPO之路將再次按下重啟鍵。

除此之外,網易雲音樂近期動作頻頻,相繼與摩登天空等公司宣佈達成版權合作。

可以看得出來,這段時間網易雲意在加速版權方面的“補課”。

就在上週,騰訊音樂也釋出了2021年三季度業績。

這一季度的財報意義重大,這是最能夠顯示出騰訊音樂進入後版權時代是否受衝擊的財報。

從財報的業績來看,騰訊音樂整體持續穩健。2021年三季度,總營收78。1億元,其中,線上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4。3%,達28。9億元。除此之外,其線上音樂付費使用者數在本季度達到歷史新高,為7120萬,同比增長37。7%,環比淨增長500萬。

在騰訊音樂財報釋出當天,騰訊音樂宣佈與Apple Music達成合作,將借勢後者強大的海外宣推渠道,幫助平臺上的中國音樂人出海。

音樂人成為行業的核心資源,玩家們都希望構建起更為豐富的內容生態,為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做準備。

中國線上音樂行業的發展,在經歷了盜版盛行、正版化推進兩個時期後,正在過渡到下一個階段,迎來了更加開放的時代。

在後版權時代,行業將走向多維度、全方位的競爭階段。

版權不再是競爭的關鍵因素

一直以來,獨家音樂版權被看作是音樂平臺吸引使用者的護城河。今年7月,監管要求各大音樂平臺在限期內解除網路音樂獨家版權,這被認為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近期,騰訊音樂釋出了第三季度財報。

這是自7月行業監管政策落地後,騰訊音樂釋出的最新一份財報。

目前來看,外界最擔憂的騰訊音樂線上音樂業務還是穩住了。財報顯示,線上音樂服務板塊,騰訊音樂第三季度月活躍使用者6。36億,環比上一季度淨增1300萬,線上音樂使用者繼續迴流。

而其線上音樂付費使用者達到7120萬,同比增長37。7%;付費率達11。2%,高於去年同期的8。0%,與2021年第二季度的10。6%,依然延續了比較快的增長勢頭。

在使用者增長的驅動下,2021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的線上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4。3%,達28。9億元。其中,線上音樂訂閱收入增長30。2%,至19。0億元人民幣,創下單季新高。

目前來看,解除獨家版權對其線上音樂使用者、付費與收入的影響並不明顯,仍然需要持續觀察。

不過,解除獨家版權卻為騰訊音樂帶來了一個好訊息,那就是收入成本的下降。根據財報資料,其Q3收入成本為55億元,同比增長7。4%,環比降低1。2%。此前由於版權價格上漲,其收入成本(產生收入部分的業務所消耗的成本)的同比增速一度保持在20%左右,最高一季度增速甚至達到62。5%,而Q3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

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則在加速彌補此前掉隊的曲庫內容,也接連官宣了與摩登等音樂廠牌與唱片公司達成合作。

但這對網易雲音樂來說也並不容易。

要知道,即使獨家版權時代結束了,音樂平臺想要獲得版權依然需要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上游的唱片公司依然擁有賣不賣版權的決定權。這是一種合理的商業行為。

因此,對還在虧損的網易雲音樂來說,資金方面應該有著不小的壓力。根據網易雲音樂近期更新的聆訊檔案,2018年與2019年,網易雲音樂的淨虧損維持在20億元左右,2020年虧損增加至30億元,且從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0億元虧損,已增加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38億元虧損。

在後版權的競爭時代,機遇有了,但挑戰也不小,網易雲音樂依然要頂著虧損的壓力搶蛋糕。網易雲音樂需要更多的時間“補課”,但整個行業的競爭依然激烈,效率和速度都很重要。

獨立音樂人是未來?

線上音樂的競爭早已進入下半場,除了版權競爭,音樂平臺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服務音樂人和使用者的能力,也是影響平臺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這其中,爭奪獨立音樂人成了關鍵,眾多音樂平臺都在力求成為獨立音樂人的“大本營”。

財報釋出當日,騰訊音樂宣佈與Apple Music達成授權協議,將透過TME音樂雲進行授權音樂作品的全球發行與推廣。

TME與Apple Music的合作,意味著更多國內優質音樂內容將向海外傳播,而國內音樂人將擁有難得的音樂出海機會。

Apple Music這一重要的音樂分發渠道,將為騰訊音樂增加更多吸引音樂人的“籌碼”。

推動中國音樂人出海,僅僅是線上音樂平臺扶持音樂人的一種方式。

過去幾年,主流線上音樂平臺,都在透過各種方式籠絡音樂人。從扶持計劃、激勵政策,到收益模式、平臺實力,都是音樂人考慮的重點,平臺也需要多方發力。

在前版權時代,網易雲音樂難以佔據上風時,其小眾文藝的音樂氛圍吸引了大量使用者,而獨立音樂人無疑是其中的功臣。

近幾年,騰訊音樂透過旗下騰訊音樂人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培養音樂人,在獨立音樂人數量方面有了領先之勢。

獨立音樂人的培育和版權的深耕,讓騰訊音樂的曲庫持續得到擴充,而豐富的曲庫是吸引付費使用者的關鍵因素。截至三季度,騰訊音樂線上音樂付費使用者數為7120萬。

網易雲音樂對獨立音樂人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來自長年積累的獨特文藝樂迷,他們樂於發掘小眾歌曲,不少無名音樂人,也能擁有“999+”的評論。不過,近些年,網易雲的使用者體驗、社群氛圍發生了較多爭議,如何鞏固社群氛圍正在成為發展中遇到且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對於騰訊音樂人而言,一方面,依託騰訊音樂旗下各大產品在使用者規模上領先,其吸納音樂人的速度一直在加快;另一方面,國內原創音樂市場並不成熟,音樂人生存發展狀況也需要多番探索,騰訊音樂人在提升原創音樂人收入這一塊也走在前面。

就在兩個月前,騰訊音樂推出“音樂人廣告計劃”,分成模式為:獨家歌曲的推薦廣告收入,享受100%分成;非獨家單曲則享受50%分成。這一計劃,首次為音樂人增加了歌曲播放頁面推薦廣告分成的商業可能性。同時,騰訊音樂各大平臺實力和宣發能力較為突出,能夠快速讓音樂人獲得曝光,進而也成為了很多獨立音樂人的首選平臺。

從近兩年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獨立音樂人強勢崛起,流媒體成績也並不遜色於其他主流歌手。未來,平臺對獨立音樂人的爭奪也會越來越激烈,無論哪家平臺,都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態做努力。

衍生“生態”

正在駛入新一輪發展期

後版權時代,平臺走向全方位的競爭,音樂相關衍生“生態”的建設,也是關鍵賽點。

在多元化商業模式這件事上,騰訊音樂做得很早。早些年,中國線上音樂市場尚不成熟之時,騰訊音樂便已經開始探索多元化的佈局,藉著平臺和生態,構建了線上音樂+社交娛樂的商業模式。

而在發展早期,網易雲音樂主要依賴會員訂閱收入,直到2017年起才陸續開展廣告代理、數字專輯、直播等業務。

在創新業務的嘗試上,騰訊音樂的動作也不少。

首先是發力長音訊,豐富版權內容庫,扶持UGC播客內容。根據財報,長音訊的月活使用者數量在三季度超過了1。4億,同比增長89%,訂閱使用者在三季度達到了500萬人。

其次,騰訊音樂開拓的線上演唱會品牌TME live、騰訊音樂的IoT(物聯網)業務也在逐漸顯露出影響力。

從去年年初開始佈局的TME live,採用線下籌辦+線上直播以及純線上呈現兩種形式。在國內面臨與大麥等玩家的競爭,暫時處於優勢地位。

根據財報,其上線一年,便與全球百餘位知名音樂人合作,舉辦超過60場線上演唱會,截至目前已超100場。此外,也透過品牌合作、增值服務,開拓出更多商業變現渠道。

圍繞線上音樂主營業務,騰訊音樂已經做到多條腿走路,涉獵較廣,也更深入地去挖掘行業新趨勢。

目前,由騰訊音樂開創的“線上音樂+社交”的模式,也正在成為其他玩家借鑑的方向。

網易雲音樂2020年也開始探索這一模式,目前來看頗有成效,雲村、直播等APP內部的功能擁有不錯的氛圍,也帶來了使用者和增長。可以說,網易雲音樂又一次驗證了這個模式的前瞻性與可持續性。不過網易雲音樂的步伐可能還需要再快一些,才能應對持續變化的新環境。

線上音樂平臺的競爭,從來不止於買版權、播音樂,只有建立起緊密而融合的生態鏈,擁抱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才能進一步推動自身發展,進而展現中國音樂市場的增長潛力。

線上音樂大變局:那些深耕的和追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