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區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11月26日,廣州市黃埔區洋田村稻田間傳來喜訊。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在現場宣佈:晚稻平均畝產為726。4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測產平均畝產783。1公斤,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為1509。5公斤。

“開割!”

上午9:30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黃埔示範基地裡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在現場參與了測產,共同見證“考試”結果。

珠三角地區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經過近3個小時的收割、脫穗、上秤測產後,滿頭大汗的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建武長吁了一口氣,“太好了太好了,袁院士佈置的任務完成了!”

珠三角地區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2020年底,袁隆平院士提出在福建、廣東、廣西、湖南等雙季稻區,實施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攻關研究與示範專案,為保障糧食生產作出新貢獻。

第三代雜交水稻具有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因此,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也被袁隆平院士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

在潮溼炎熱的廣東,要實現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突破並不容易。廣東晝夜溫差小,不利於農作物蛋白質和澱粉的轉化,高溫多雨還會帶來病蟲害。

“這對水稻不是最好的生態環境,但我們偏偏要選在這個地方,這也是袁隆平先生生前要求我們這樣做的。”羅錫文說,“我們想在廣東這種氣候條件下,努力實現袁隆平老師的夢想。”

珠三角地區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對於示範基地的水稻收成,羅錫文認為“整體還是不錯的”。“種莊稼講究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四良’配套。”

羅錫文介紹,稻田要不斷改良,稻子才能有好收成,但黃埔示範基地的30畝田從去年才開始耕種,並不算“最好的良田”。由於上半年缺水,導致示範基地的早稻晚了20多天,影響了晚稻的種植,這對晚稻的產量也會有影響。

據悉,該基地是由袁隆平院士生前親自部署、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承建的。“示範點水稻抽穗整齊、穗大粒多、莖稈粗壯、結實率高、雜種優勢強。打出來的米晶瑩剔透,真香!”李建武說。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那一叢叢挺拔的稻稈,金燦燦的稻花,載著後輩們的思念和努力,飄向您越來越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