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自從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研究領域誕生以來:20世紀60年代,機器人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迅速發展,開始出現完全由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20世紀70年代,工業創新出現具有視覺、觸覺和肢體控制系統的機器人,以及太空機器人;20世紀80年代,機器人特別是機器人玩具,進入了主流消費市場;20世紀90年代,出現外科手術機器人、火星漫遊機器人和多種機器人寵物;21世紀00年代,出現人形機器人,以及四腿軍用負重機器大狗;21世紀10年代,有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出現了能自己開門的自主機器人狗,能在障礙物上奔跑和跳躍的複雜擬人機器人,能流利聊天的機器人。在我們的周圍,具有更好的演算法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機器人越來越多。

【20世紀50年代】

機器人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式的時刻,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1950年,艾倫·圖靈在他的著名文章《計算機器和智慧》的開頭,提議考慮 “機器能思考嗎?”的問題。文中,艾倫·圖靈提出了對機器智慧的測試方法——衡量一臺機器的智慧在多大程度上與人類的智慧相同或不可區分——後來被稱為“圖靈測試”。圖靈的工作以及1956年7~8月間約翰·麥卡錫組織的達特茅斯研討會,為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創造了一個必要的框架。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54年,誕生了第一個工業機器人Unimate的專利(由George Devol提出)。Unimate的特點是一個機械臂,能夠運輸壓鑄件並將其焊接到位。這種革命性的裝置將改變製造業的面貌。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世紀60年代】

1961年,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機器人Unimate開始加入通用汽車公司在新澤西州的工廠流水線,在裝配線上與熱壓鑄機合作。Unimate從機器上取下壓鑄件,焊接到汽車的車身。按照儲存在磁鼓上的循序漸進的命令,4000榜磁臂具有足夠的通用性,可以執行各種任務。工業機器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製造業。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6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Beast機器人(約翰霍普金斯野獸)。Beast沒有使用計算機,其控制電路由幾十個控制模擬電壓的電晶體組成,能透過聲納系統、光電管等裝置,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置。Beast是一個移動機器人,有初步的智慧和獨立生存的能力。當它在實驗室的白色大廳裡漫步時,它會尋找插座。當它找到一個,它會插入和充電。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66年,Shakey(沙基)機器人是第一個真正可移動和感知的機器人。Shakey有輪子,以笨拙、緩慢、搖搖晃晃著稱。Shakey配備了攝像頭和碰撞感測器,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導航。Shakey被認為是機器人革命的開始,該專案結合了機器人學、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正因為如此,這是第一個將邏輯推理和物理行為相結合的專案。Shaky是在斯坦福研究所人工智慧中心(現在稱為SRI國際)開發的。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69年,維克多·舍曼發明了斯坦福臂,這是一種機器人臂,被認為是第一批完全由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之一。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它是六軸關節機器人。雖然主要用於教育目的,但“計算機控制”標誌著工業機器的重大突破。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世紀70年代】

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建造了第一個擬人機器人Wabot-1。它由肢體控制系統、視覺系統和會話系統組成,可以自行導航和自由移動,它甚至可以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它的手具有觸覺感測器,這意味著它能抓住和運輸物體。它的智力與18個月大的人類相當,標誌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重大突破。1980年建成的Wabot-2,人形音樂家機器人,能夠與人交流,讀樂譜,在電子琴上演奏曲調。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73年,德國庫卡公司釋出了Famulus,這是第一個具有六個機電驅動軸的工業機器人。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74年,李察•霍恩(Richard Hohn)開發了第一臺由微型計算機驅動的工業計算機——明日工具(即T3)。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76年,機器人Viking 1 和 Viking 2登陸火星。這兩個機器人都是由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該發電機利用衰變鈽釋放的熱量發電。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火星漫遊者的先驅。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76年,東京理工學院Shigeo-Hirose軟鉗機器人,可以順應要抓握的物體的形狀,比如一個裝滿鮮花的酒杯,其設計源於對自然界柔性結構的研究,如象鼻和蛇脊髓。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80年代:機器人正式進入了主流消費市場,儘管大部分都是簡單的玩具。其中最受歡迎的機器人玩具是OmniBot2000,由遠端控制,配備了一個托盤,用於提供飲料和零食。另一個備受追捧的機器人玩具是任天堂的R。O。B,或機器人操作夥伴。R。O。B。是任天堂娛樂系統的機器人播放器。它可以響應六個不同的命令,這些命令透過CRT螢幕上進行通訊。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8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造的六足機器人Genghis(成吉思汗),被認為是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器人之一。由於其體積小,材料便宜,Genghis被認為縮短了生產時間和未來空間機器人設計的成本。它有12個伺服電機和22個感測器,可以穿越多岩石的地形。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世紀90年代】

20世紀90年代初,機器人帶著Cyberknife系統(射波刀,又稱“立體定位射波手術平臺”、“ 網路刀”或“ 電腦刀”)進入手術室,該系統可以透過外科手術治療腫瘤。Cyberknife由斯坦福大學神經學教授約翰·R·阿德勒(JohnR。Adler)開發,是一種非侵入性手術工具,可以透過窄聚焦的輻射束跟蹤和定位腫瘤。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96年,Sojourner成為第一個被送到火星的漫遊者。這臺小巧輕便的機器人被送到火星上,並於1997年7月成功著陸。在火星上,Sojourner探索了2691平方英尺(250平方米)的土地,拍攝了550張照片。由於Sojourner收集到的資訊,科學家們能夠確定火星曾經是溫暖溼潤的氣候。這次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開始了火星任務的標誌。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97年5月11日,IBM開發的“深藍”計算機經過六場比賽,成為世界上首個擊敗世界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的機器。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98年,戴夫·漢普頓和卡萊布·鍾發明了第一個家用或寵物機器人Furby。Furby是類似於倉鼠或貓頭鷹一樣的動物,在一段時間成為熱銷的玩具,並持續銷售到2000年。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1999年,AIBO(愛寶),是索尼創造的幾個機器人寵物之一。AIBO可以透過攝像頭看到周圍環境,並且可以識別用英語或西班牙語發出的命令。AIBO也有“學習併成熟”的能力,透過使用記憶棒,機器人狗可以學習和發展。AIBO於2006年停產。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1世紀00年代】

2000年,麻省理工學院的辛西婭·佈雷澤爾發明了一種能夠識別和模擬情緒的機器人Kismet。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00年,本田的ASIMO機器人是一個人工智慧的仿人機器人,它大約4英尺3英寸高。ASIMO 能夠像人一樣快速行走。這個機器人可以在餐廳為顧客送托盤,與人手牽著手一起行走,識別物體,解釋手勢,辨別聲音。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05年,Android是一個人形機器人,與人類有著相似的地方,其設計看起來像日本女性,它的氣動執行器允許它們有多達“47個關節點”或者身體的部件,使動作看起來自然。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05年,波士頓動力狗,或稱“BigDog(大狗)”,是波士頓動力公司與福斯特米勒(Foster Miller)、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哈佛大學合作建立的一款四足機器。它被設計成一種軍用負重機器人野獸,其身體上有50個感測器。BigDog不使用輪子,而是使用四條腿進行運動,從而使它可以在難以通行的複雜地形移動穿越。BigDog被稱為“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腿式機器人”,它可以攜帶150公斤負重,以時速6。4公里/小時的速度,與士兵一起、在35度的斜坡上穿越崎嶇的地形。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1世紀10年代】

2011年,IBM “沃森”(Watson)計算機系統,能夠回答以自然語言提出的問題,2月16日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智力競猜電視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該節目歷史上兩位最成功的選手肯-詹寧斯和布拉德-魯特,奪得100萬美元大獎,成為《危險邊緣》節目新的王者。“沃森”電腦儲存了海量的資料,而且擁有一套邏輯推理程式,可以推理出它認為最正確的答案。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4年6月7日是圖靈逝世6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模擬13歲烏克蘭男孩的聊天程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透過”了圖靈測試。英國皇家學會的測試規則是,在一系列時長為5分鐘的鍵盤對話中,某臺計算機被誤認為是人類的比例超過30%,那麼這臺計算機就被認為通過了圖靈測試(其中,30%是圖靈對2000年時的機器思考能力的一個預測)。尤金的成績是在總計150場對話中,騙過了30個評委裡的10個,即尤金被誤認為是人類的比例達到了33%。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5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實驗室裡,人形機器人Brett教會自己做兒童拼圖遊戲,如把釘子塞進不同形狀的洞裡。Brett機器人利用基於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演算法,以試錯方式主動學習。例如,對於組裝玩具,機器人會不停嘗試,直至它清楚組裝的原理。理論上,這機器人不需要再依賴人工更新,而是給足夠時間讓它學習就可以了。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6年,波士頓動力公司釋出SpotMini機器人。它是一種小型的四條腿機器人,它重25公斤(如果有一個機械臂,它重30公斤)。這款全電動機器人相當靈活,即使踩到香蕉皮摔倒了,或在人類踢或拉它時,能夠自己迅速爬起來。該型號的機器人就像是寵物一樣,能夠實現多種功能,除了能像普通動物一樣活動之外,SpotMini有著長長的機械臂,可以為主人端茶倒水。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6年3月9日至15日,在韓國首爾進行的計算機與人類之間的圍棋比賽,谷歌DeepMind的AlphaGo以總比分4比1,戰勝圍棋九段棋手李世石。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4月, Google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讓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居民普通乘客試乘其自動駕駛汽車。此刻,世界上有數百輛自主車在公路上行駛, 它們都是實驗性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放雙手,也會更加安全和更加節油。計算機不會喝醉酒,不會打瞌睡。自動駕駛演算法透過計算何時加速、剎車、轉向,預測巡航控制可以自行判斷下一階段的道路狀況,決定最經濟的行駛方式。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日本東京大學展示了一款名叫Kengoro的機器人,畫面相當帶感。Kengoro使用116個拉動電纜的執行器移動,做俯臥撐、仰臥起坐,甚至是背部伸展運動。運動多了Kengoro也會產生熱量,為了散熱,研究人員為其配備了一個水冷系統,除了能幫助Kengoro散熱外,還能實現類似人類的“流汗”生理反應。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美國新創公司 Mayfield Robotics 推出外觀設計簡潔、模樣呆萌可愛的智慧家用機器人“Kuri”,在居家生活中扮演智慧助手與好夥伴的角色。Kuri 為語音控制智慧機器人助手,內建四組麥克風裝置與聲音偵測技術,能精確辨識聲音來源並回應指令。Kuri 能自由轉動頭部檢視四周,圓圓的雙眼甚至會眨、會眯成彎月形狀,就像是在微笑一樣。Kuri能以 Wi-Fi 無線網路或藍芽連結操控家中電器裝置,並透過內建雙音響播放音樂、發出音效與人們互動。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阿里巴巴的阿里小蜜(AliMe)是採用阿里巴巴的語音AI技術,實現基於自然語言處理(NLP)的會話機器,基於問答(QA)提供協助服務、客戶服務和聊天服務。它透過電話協調包裹交付,並透過聊天就商品價格討價還價。目前,它每天為數百萬客戶提供問題服務,能夠解決85%的客戶問題。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10月,由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製造的機器人索菲亞(Sophia)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公民身份,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公民身份的機器人。次月,聯合國開發署將“創新大賽冠軍”頒發給索菲亞。索菲亞的人工智慧是基於雲的,可以進行深入的學習,她可以識別和複製各種各樣的人類面部表情。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7年12月,Alphabet 旗下人工智慧部門 DeepMind 釋出 AlphaZero,它可以自學國際象棋、日本將棋和中國圍棋,並且項項都能擊敗世界冠軍。AlphaZero是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AlphaZero透過與自己對弈並根據經驗更新神經網路,從而發現了國際象棋的原理,並迅速成為史上最好的棋手。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8年1月22日,位於西雅圖的首個無人零售店Amazon Go向公眾開放(2018年9月,Amazon Go無人商店紐約新店開張)。無人超市的購物流程非常簡單。無需結賬,無需排隊。一旦顧客進門後,人工智慧系統就開始跟蹤顧客和顧客拿起的一切,並將顧客所購買的一切商品記錄在其賬戶上。計算機視覺系統主要由安裝在天花板上的攝像頭組成,拍攝的影象隨後被傳入至系統中,系統識別是哪位顧客拿起了什麼商品,並加入到其App的購物車中。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8年,工程師和機器人在特斯拉工廠樓層。特斯拉汽車製造工廠號稱擁有全球最智慧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共有衝壓生產線、車身中心、烤漆中心和組裝中心四大製造環節。在車間內根本看不到人的身影,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組裝,整個生產流程都由機器人完成。機器人由計算機系統控制,按照設定好的程式運作。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流水化運營、無縫對接。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8年,OpenAI研究人員使用強化模型的系統,透過反覆試驗來讓機器人Dactyl能夠用精精確抓住和操縱物體,教自己用手指翻轉玩魔方。Dactyl具有“靈巧” 手,這是一隻五指共有24個自由度的機器人手,安裝在鋁製框架上以操縱物體。同時,兩組攝像機 - 運動捕捉攝像機和RGB攝像機 - 作為系統的眼睛,可以跟蹤物體的旋轉和方向。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2019年,麻省理工學院新推出的cheetah(獵豹)機器人,彈性十足,腳部輕盈,可與體操運動員媲美。四條腿的有力,還可以在不平坦的地形上小跑,速度大約是普通人步行速度的兩倍。它的體重只有20磅——比感恩節火雞輕——它的四肢是不會被推倒的:當它被踢到地上時,它的手肘能像功夫一樣快速擺動,很快恢復正常。也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能夠從站姿進行360度的後空翻。

圖說人工智慧:機器人極簡史

【附記】

l 美國的《連線(WIRED)》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就“機器人”的定義問10個機器人專家,你會得到10個答案。但大多數會同意一些通用的指導原則:機器人是一個智慧的,物理上體現的機器。機器人可以自主完成任務。機器人可以感知和操縱它的環境(參考資料[1])。圖靈的《計算機器和智慧》發表以來,圖靈測試受到了哲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人的相當大的關注,有的對測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反對意見。在某種意義上,前面列舉的專案,例如,對尤金·古斯特曼(“第一個透過圖靈測試的聊天程式”)和索菲亞(“第一個獲得國家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也都存在有某些爭議。

l 在1970年的《生活》雜誌上,一篇關於“第一個電子人”的文章中,馬文·明斯基很“確定”地說:“在3到8年的時間裡,我們將擁有一臺具有普通人一般智慧的機器。”1993年,弗諾·文奇(Vernor Vinge,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數學教授,計算機科學家和科幻作家)出版了《即將到來的技術奇點》,預言“在30年內,我們將擁有創造超人智慧的技術手段。不久之後,人類時代將結束。”2014年10月,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他對計算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遭到的惡意應用感到擔憂。馬斯克表示:“藉助人工智慧,我們將召喚出惡魔。”2017年4月英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教授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是我們最後的發明,人類的終結者。

l 機器人專家馬克·W·蒂爾登認為:機器人現在能做的四件事,在不遠的將來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第一個是娛樂,第二個是危險場所的工作(即將到來),第三個是老年護理,第四是遠端購物、旅遊和援助(參考資料[3])。商業顧問和企業家羅伯特·科德雷則認為,機器將會接管電話營銷、自動化運輸服務、下水道管理、稅務籌劃者、照片處理、資料錄入工作、圖書館員和圖書館技術員等工作(參考資料[4])。《自然》雜誌最近發表的埃裡克·託波爾的綜述文章《高效能醫學:人與人工智慧的融合)》指出:人工智慧的使用,在醫學上開始在三個層面產生影響:對臨床醫生,主要透過快速、準確的影象解釋;對衛生系統,透過改進工作流程和減少醫療錯誤的可能性;對患者,透過使他們能夠處理自己的資料來促進健康。文章討論了當前的侷限性,包括偏見、隱私和安全性,以及缺乏透明度,以及這些應用程式的未來方向(參考資料[5])。

【參考資料】

[1] Matt Simon。 The WIRED Guide to Robots。 https://www。wired。com/story/wired-guide-to-robots/

[2] Gil Pres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https://www。media。mit。edu/articles/a-very-short-histor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i/

[3] Mark W。 Tilden。 Robotics can - and will - change our lives in the near futu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zurichfuturology/story/0,,1920335,00。html

[4] Robert Cordray。 WILL ROBOTS TAKE FROM HUMANS IN THE FUTURE?。 https://www。wired。com/insights/2014/07/jobs-will-robots-take-humans-future/

[5] Eric J。Topol。 High-performance medicine: the convergence of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ure Medicine》volume 25, pages44–56 (2019)

[6] Saoirse Kerrigan。 The History of Robots: From the 400 BC Archytas to the Boston Dynamics‘ Robot Dog。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the-history-of-robots-from-the-400-bc-archytas-to-the-boston-dynamics-robot-dog

本文來自王宏琳科學網部落格。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05681-116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