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在江門鶴山每年的大年初一,還未開始串門拜年,因為每條村都有獅子拜年賀歲的習俗。在我童年的春節,除了收大人的壓歲錢,最渴望的事就是看舞獅。聽到鑼鼓聲就是最開心的事,雄壯威猛、鏗鏘悅耳、節奏感強的鼓聲來自鶴山的“七星鼓”,也意識到獅子要來拜年了。孩子們會高興地奔走相告:“獅仔過巷了,獅仔過巷了!”然後會一溜煙地向著鑼鼓聲的方向追去。在沒有電視、手機的那個年代,有獅子來拜年就不一樣,是最多人參與的活動。“獅子現在去了哪條村了?獅子什麼時候來我們村?”人們紛紛議論著。記得爺爺每年都會逗我這個小屁孩說:“鑼鼓聲好像越來越近了,你跑去村口看一看,獅子是不是先到我們村拜年,要準備好炮仗迎接了”。我和小夥伴們頭也不回地一起跑去村口張望,隨時向大人“彙報”獅仔行蹤。

「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鑼鼓聲近了,獅子到家門了!整個獅隊有十幾個人,領隊是走在最前面,負責派拜年貼,見到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打鼓師傅即息鼓透過以免打擾;知道哪家裡有嬰兒剛出生不久,打鼓師傅會將鼓聲壓低透過。

獅子進屋有著不少規矩,不拜人,但遇上誰家有老壽星坐著,會向老壽星拜一拜。會從村口第一戶開始。只見主人燒一串鞭炮“請”獅子進屋,獅子進門前先參拜再進門,門前有燒香的地方要先拜一拜,兩邊的門都要洗門(獅子模擬洗門動作);洗完門後入到正廳拜神位和四方財位;經過採青等一系列表演,禮成後,主人燒一串鞭炮歡送獅子。

「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採青是醒獅的精髓,有天青和地青之分。如果哪家剛剛娶了媳婦,又希望媳婦生個兒子,放青時擺兩個茨菇和桔仔,把青擺放在凳上,櫈下放兩個茨菇和桔仔,採青之後讓主人家把茨菇和桔仔放回大床底,祈求來年添丁發財;將生菜、蘋果和桔仔放一起就有平安吉祥之寓意;家裡做生意的,將生菜和蒜同放在一個盆裡,寓意生財、做生意會計算,賺到盆滿缽滿。採青時先要了解主人家的意願,吐青時要主人家接財接福,讓主人家將這個青帶到自己家的財位。這些都是常見的,遇上行家或者見過世面的主人家就沒那麼容易了,會設下各種青陣如“七星伴月”陣等,來“難為”獅子,最後都會被經驗豐富的舞獅人順利採青,一一破解。採青是舞獅的高潮部分,具有一定戲劇性和故事性,歷經多年的變化,套路不斷演變並廣泛流傳。

「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到了大年初二、初三,獅子會去到約好的地方或商家處拜年,沙坪是鶴山商賈雲集地,過去一到春節就有二十多隻獅子來沙坪拜年,每隔幾個商戶就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獅子在拜年,獅子穿街過巷拜年到處可見,鑼鼓聲響徹街頭巷尾,熱鬧非常,一片繁榮景象。

舞獅講究武術功底和技巧,一般由二、三人組成。其中一人舞獅頭在前,一人舞獅尾在後,另一個手握大葵扇舞大頭佛在獅子前引導,獅子隨著大鼓、銅鑼、響鈸等樂器快慢、輕重節奏起舞,表演出獅子喜、怒、驚、樂、睡、疑、醉、醒等千姿態百態的動作,讓人賞心悅目。獅子游走在各個村鎮逐家逐戶拜年,所到之處,圍滿了觀眾,喝彩聲不斷,場面熱鬧,大家一起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濃厚氣氛。

「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鶴山獅藝第四代傳人黃永安表示,在沙坪拜年的獅子明顯少了,近幾年來,鶴山政府部分舉辦了百獅匯等較多成功的活動,大力推動傳統文化,社會氛圍越來越好,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看到越來越多的獅子穿街過巷拜年,到處聽到鑼鼓聲的熱鬧景象,這是鶴山人最愛的年味。黃永安6歲就開始習武,並跟隨父親學習獅藝,15歲之前已開始教人打鼓,15歲擔當舞獅主角,在研究傳承馮庚長的傳統鶴山獅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為培養更多年輕人加入獅藝傳承隊伍,黃永安不遺餘力傳授獅藝;積極配合我市推進鶴山獅藝文化進校園,主動到中小學、幼兒園舉辦獅藝進校園傳授活動,讓中小學生增強對本土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使命感,推動鶴山獅藝的傳承和發展。

「江門僑鄉年俗」鶴山獅子

培養中的後備力量

鶴山獅藝獨具魅力,已成為鶴山文化藝術的一張名片,備受海內外推崇並廣為傳頌,追隨學習和表演鶴山獅藝的人數不勝數,在各大門派的醒獅藝術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聲望。獅子拜年到後來形成在其它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人們以此來祈禱工作順利、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每逢佳節喜慶日子,舞獅為節日增添許多熱鬧的氣息。如今在許多城市或農村,生活變好了,看手機、電視節目多了,年味卻淡了,傳統的春節習俗似乎漸行漸遠,唯鶴山無獅子不過年。辭舊迎新,鑼鼓聲聲迎新年,獅子拜年是鶴山人恆久不變的年味。

攝影、影片:何志強、源曄浚

作者:何志強,作家,網名:鶴邑志、大志若魚、大志,江門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江門市華僑歷史學會理事,鶴山市地名委員會顧問,鶴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鶴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