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四)

今天給大家解釋經文的第二段: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聲聞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就是說一切法“緣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中的色,是指物質。任何物質現象都是緣起,它有相狀,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狀和功用裡面沒有常恆不變的指揮它的主宰,所以說是空。所謂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體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後空(物體滅了之後的空),換句話說,並不是離開色而另外有一個空,而是“當體即空”。

色是緣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個不變的實性,所以說“色即是空”;唯其沒有實性,所以能遇緣即起,所以說“空即是色”。這也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簡單解釋。受、想、行、識等精神現象也同樣地是“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是宇宙萬有的真實相狀,即所謂“諸法實相”。大乘佛教以實相為法印,稱為“一法印”,一切大乘經教,都以實相的道理來印證。

如“無住涅盤”和“菩薩六度四攝”等教義,都是以緣起性空的理論為基礎的。

首四句實是一個意思,總是說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說不異,說沒有兩樣的,還是方便的說;後說即是,是說就是一個,不能分的,是究竟說;斬金截鐵,毫無猶豫。

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因為宇宙萬有,就沒有離了我的性海,渾同一體,盡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識,是無相相,也是色。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

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並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參透上面所說的空義,就知道這個意義了。所以心的形形種種,亦是五蘊流轉;而色的形形種種,全似空華的亂起亂滅,如電影的一幕一幕,總是有而不可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四)

莫把這四句看作玄妙,實是極普通極尋常的道理。你只認明“一切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識四蘊也如是;不但五蘊如是,宇宙萬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是無相相,一切皆復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執有,所以說色不異空;二乘又執空,所以說空不異色;還有菩薩未曾會通不二的,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是破他們的法見。倘明白法見也是本空,就了無掛礙的了。

以上七句判為色空分,為第二段,用以會通色空不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