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大眾在中國正在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一方面是南北兩個大眾在燃油車市場所向披靡,佔據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能源車市場遇冷,銷量萎得不行。資料顯示,2021年5月,大眾包括ID。4系列銷量(ID。4 CROZZ和ID。4 X在內)為1213輛,不僅落後於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前者銷量6711輛,後者銷量5686輛,和5月國內銷量超過2萬輛的特斯拉相比更是拍馬都趕不上。

大眾今年3月份的時候曾經立下過Flag,2021年電動汽車的全球交付量要達到100萬輛。按照規劃,到2025年大眾每年銷量達到150萬輛,其中ID。4銷量達到50萬輛,大眾品牌執行長貝瑞德曾經表示ID。4作為大眾首款電動SUV,將成為大眾回到巔峰的重要推力。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正可謂雄心壯志、宏圖大展。

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萬輛,全球佔比為40%。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9。6萬輛,同比增長174。2%。在此大背景下,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也應該是水漲船高的。

但大眾ID。4系列現在的市場表現正應了那句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01 在歐洲銷量還不錯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其實我們不能說大眾ID。4系列銷量差,人家在歐洲賣得相當不錯呢,特斯拉見了都得低頭認慫。2020年10月大眾ID。3在歐洲上市兩個月後就銷量破萬,成為銷量冠軍。這種勢頭也延續到了2021年,今年5月份,大眾的純電動汽車在歐洲10個主要國家的銷量為10763臺,位元斯拉的6088臺多了不少,位居第一。

大眾ID系列在歐洲賣得好,其中原因有很多。我個人覺得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歐洲汽車文化深厚,他們對用車有著自己的獨到而深刻的理解。汽車只是一個工具,是用來服務生活的,大部分人在意的還是好不好開,更關注使用上的細節,而不是追求所謂的科技感和未來感所帶來的超酷體驗。

當然這說不上是優點,只是歐洲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

基於這一點,我們也能明白大眾ID。4系列為什麼看起來就有一股濃濃的油改電氣息,很明顯,這個問題的根源是純電車型的產品思維是網際網路思維,玩的是快速迭代,而德國產品中心規劃和更新換代的週期過長,沉穩有餘而亮點不足,完全跟不上現在的發展節奏。

大眾沉穩能夠理解,以大眾現在的體量和行業地位,用不著步伐不用邁得太大,更何況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那就不好玩了。

要說大眾能不能打造出一臺炫酷到底的電動車呢?答案肯定是能的,大眾如果真這樣做了,那就變得和特斯拉一樣變得只有酷炫,而徹底喪失了自己幾十年的底蘊。這對於大眾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還是那句話,大眾和特斯拉的做法沒有誰對誰錯,都是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的目前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02 在中國水土不服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中國的汽車市場還不是特別成熟,消費者的需求更加感性,關注的點也不太一樣。舉例來說,有人買車喜歡大的,所以SUV就成為最火車型;有人更看重某個品牌,有著宗教般的推崇,於是就踩一個捧一個;有人更注重省油耐用,可能就不太關注產品動力操控等方面的表現;有人由於受民族情緒的影響,對某國所有車型則完全不接受。

所以,和歐洲汽車市場相比,中國汽車市場相對更加非理性。當然,這也絕對算不上是缺點,同樣也是中國市場的一個特徵。相對比歐洲來說,中國汽車市場的機會更多。所以在中國市場,純電動車市場的表現和歐洲大相徑庭,和傳統燃油車型完全不一樣的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的市場銷量完全超越了大眾ID。4系列。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同一款車型竟然冰火兩重天確實沒有什麼道理可講。

那麼問題來了,有底蘊的大眾在電動車領域到底有沒有優勢呢?這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在歐洲這樣的汽車市場,顯然是優勢的。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市場,大眾的底蘊反倒成為了一個包袱,沒有辦法觸及中國消費者的靈魂。

03 產品老氣橫秋,沒有一點電動車的樣子

大眾ID。4 主力車型續航555公里,最大功率150kW,快充0。67小時;而Model 3標準車型續航468公里,最大功率202kW,快充為1小時。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大眾在續航和充電時間方面的表現是主流水平,而且它的驅動形式為後置後驅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為150kW,最大扭矩為310N·m,匹配一臺固定齒比的單速變速器,無論是超車還是日常駕駛過程中,在底盤調校、駕駛樂趣和安全品質等方面,ID。4也明顯更加貼近消費者燃油車的用車習慣。

另外鼓剎是一個巨大的槽點,和大眾身份明顯不符,這誰都洗不白的。

儘管大眾ID。4系列在產品硬體方面的表現還算是厚道,但由於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珠玉在前,大眾ID。4系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出彩,最核心的續航和充電時間皆是如此,這就有點泯然於眾生的意思。

軟體方面,大眾ID。4系列就更沒什麼好說的了,亮點非常不突出,無論是大眾官網怎麼標榜智慧互動燈語系統、L2 級自動駕駛技術、AR HUD 增強現實平視顯示系統,和特斯拉、蔚來等對比,只能說是緊隨主流水平,完全沒有眼前一亮的衝擊感,舉例說明,ID。4的L2自動駕駛目前支援ACC、主動剎車、車道保持,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則可以實現自動變道、智慧召喚等功能,大眾ID。4系列在智慧、科技方面的實際表現和特斯拉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沒有衝擊感的還有大眾ID。4系列的外觀設計,實在太過於普通了,以至於很多人第一眼都誤認為這是一款油改電車型。說實話這就有些尷尬了。要知道,大眾為了電動化可是花了血本在裡面,300多億打造了兩個MEB工廠,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投資180億元,年產能60萬輛,計劃到2024年提升至77萬輛;上汽大眾MEB工廠總投入170億元,年產能30萬輛。

300多億,就搞了這?蔚來罵罵咧咧地發了朋友圈。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說到這,大眾ID。4系列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替代燃油車的產物,是一個替代產品,而不是創新產品。雖然說歐洲市場不介意大眾的“油改電”的替代打法,但是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們已經踩過了石頭,也完成了市場教育,中國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即電動車就不應該有燃油車的樣子。對於電動車來說,無論是外觀設計的創新,還是智慧科技的顛覆,這些雖然都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一定是電動車迅速取得關注的標誌。

顯然大眾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既然要在中國市場玩,一定要深刻了解這些實際情況,要不然300多億可真就打了水漂。

對於大眾來說,要怎麼做才能把純電車型與燃油車型有效分隔,是一個全新的重要的思考。

畢竟一個王者竟然玩成了青銅,這種尷尬怎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04 以往成績成了絆腳石

要說國內有影響力的電動車型,每一家都有明確的標籤。比如說起比亞迪漢,刀片電池讓人印象深刻;像長城尤拉、宏光MINI、埃安,主打價效比,就是便宜;特斯拉,吃螃蟹成功第一人以及自動駕駛值得津津樂道;蔚來,換電和完善的服務體系令人拍手稱讚;理想,雖然插電混算不上什麼創新,但人家說打消續航焦慮,單憑這一點就站穩了腳跟。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而說起大眾ID。4你能想到什麼樣的標籤呢?大眾投資好幾百億搞出來的東東還是大眾嘔心瀝血之作?拜託,這些啥都不是。在燃油車時代大眾這兩個字本身就是標籤,代表著可靠、皮實、耐用,但是它的產品從來和科技、智慧沒有太大關係,不是說大眾在這些方面不做努力,而是說科技和智慧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動力表現、底盤調教、加速油耗等產品素質才是根本。這種印象根深蒂固,這就導致了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並不認同大眾的電動車,或者說沒有興趣。換句話說,曾經引以為豪的“VW”招牌已經成了大眾在新時代的絆腳石。

就像剛才說的那樣,一定要把純電車業務和燃油車業務做區隔,這對於有著80多年曆史的大眾來說,不是輕易能做到的。

05 國內競爭激烈

,尤拉黑貓、奇瑞eQ、奔奔EV,要麼是售價二三十萬的Model 3、Model Y、比亞迪漢EV、理想ONE,要麼是A00級別的小車,要麼是中大型級別的大車,偏偏沒有一款緊湊級車型,這很有意思。

燃油車市場和新能源市場完全不一樣。燃油車市場,無論是緊湊級的SUV還是緊湊級的轎車,銷量都是異常火爆,售價區間基本都在10萬~20萬之間,也就是說主流消費群體最關注的車型基本都涵蓋了10~20萬之間的緊湊級車型細分市場。

、Model Y、比亞迪漢EV的人基本是勇於嘗試新鮮事物,這些人家裡肯定不只一臺車且經濟實力都不差。

而定位緊湊級的大眾ID。4系列恰恰不是上述人群喜歡的菜,不上不下的掉在中間,所以賣不好也不奇怪。

當然,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雖然新能源車型的消費人群要麼看不上大眾電動車,要麼買不起大眾電動車,但大眾本意就是想透過這樣的差異定位來開啟市場,站穩腳跟。

思路沒問題,可結果卻不如人意,銷量實在太差,前6個月銷量才兩三千,臉都不要了。

06 經銷商積極性不高

從開局王炸到一地雞毛,大眾ID.4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象轉身不容易

作為一款電動車,大眾完全摒棄了傳統燃油車的那套打法,之前是4S店銷售模式,所有的售前售後服務都是在4S店內完成的,現在則是代理銷售模式,具體的做法是消費者直接從大眾官方訂購純電動車型,售後服務可以指定一個本地經銷商來完成。

代理銷售模式的好處是價格透明,消費者無需砍價,代理商沒有庫存。這種模式邏輯上是自洽的。

以往4S店模式,經銷商盈利主要是靠維修和保養,而轉型為代理商的經銷商因為沒有了維修和保養服務,會少賺錢,不過車企會給到更多的佣金,比現在的售車返點的錢要多很多。

此外,廠家對代理商的考核非常嚴格,從看車、試乘、試駕、訂車等等各個環節都要公開,而且消費者對每一個服務都要進行評價,只要有一個差評,那代理商就會很鬱悶,會被廠家直接處罰。

綜合來看,大眾的經銷商朋友們的日子沒有以前舒服了,受約束的地方太多了,主動權降低,積極性勢必不高。還有一個事實是並不是每一家大眾經銷商都可以代理電動車型的,舉例來說,上汽大眾在北京的32家4S店裡只有6家有代理權,一汽-大眾在北京有38家4S店,只有8家才有代理權。

所以,大眾電動車銷量慘淡和渠道也有一定關係。

寫在最後:

大眾ID。4現在的狀況有點像2012、2013年的諾基亞,全方位落後蘋果手機,無論是市場表現還是使用者體驗,完全不在一個維度。大眾對此的認識嚴重不足,以為在中國市場可以像歐洲那樣吃老本,結果被現實把臉都給打沒了。

大眾的認知必須得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