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小米造車,組了個什麼局?

「深度」小米造車,組了個什麼局?

記者 |

程迪

編輯 |

1

自從今年3月30日官宣造車以來,

小米為了造車的確

一點也沒閒著。

比如,申請了不少的汽車相關的商標和專利;“操盤手”雷軍拜訪了長安、上汽、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等多家車企,並現身博世和寧德時代的總部。

雖然就目前情況看,

小米

汽車花落哪座城市

依舊成謎,但其造車的架構佈局已逐漸清晰。就目前情況看,在自動駕駛方面,小米一定會深度參與。

小米副總裁王翔幾天前也曾表示,現階段小米汽車的首要任務是,就是尋找超過500名專注在L4自動駕駛技術的人才。而目前小米已收到超過2萬份簡歷。

除了大力尋覓人才,

小米集團也在

不斷

投資和收購和造車有關的科技公司,組建汽車團隊。

在小米官宣造車將滿半年的當口,讓

我們

盤點一番,小米造車,截至目前組了個什麼局?

AI互動

生態鏈

:小愛同學

× Daniel Povey

早在今年4月,小米剛官宣造車沒多久,就有不少媒體與專家猜測,小米汽車在某種意義上,並沒有

太大的可能實現震驚全行業的技術突破。但其的確能形成自己的發展思路與特色,和之前的新能源車/智慧

汽車形成區別——不是汽車本身,而是小米相對閉合的生態鏈,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工智慧語音互動引擎,智聯萬物的AI虛擬助理“小愛同學”。

公開資料顯示,小愛同學2020年的月活躍使用者數就已破億,是目前小米手機、小米AI音箱、小米電視等眾多小米生態鏈裝置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組成部分。

因此,小米目前可以直接應用到

汽車產品本身上的,必須是可進行實時

AI互動的小愛同學。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而說到小米目前最重要的這位AIoT管家,就不得不提目前負責小米

整體業務線中語音控制的首席專家——Daniel Povey。

這位

國際知名的

語音識別和AI領域

科學家,

語音識別開源工具Kaldi之父,在2019年10月被

眼尖的雷軍,用“任何條件都答應”的特殊待遇挖到了小米總部。

Daniel Povey對於整個小米有多重要?

這麼說吧,Kaldi是如今最流行的開源語音識別工具,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任意哪家公司開發的用起來還不錯的語音識別產品,幾乎都仰賴Kaldi提供的底層框架。

在Dan這位AI語音領域的“天才學者”的帶領下,“PyTorch-y”Kaldi的初創小團隊,在2020年4月公佈一個用加權有限狀態自動機進行深度學習,主要用於自動語音識別的新框架。

在Dan的努力下,

小愛同學在去年起碼新開發/升級了20項新功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2月,小米就開始調整相關技術體系架構——原本獨立的人工智慧部被併入技術委員會,人工智慧部總經理、AIoT戰略委員會副主席葉航軍出任技術委員會主席,原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則調任小米清河大學校長。

葉航軍和崔寶秋都是Daniel Povey

的上司,也都曾是

小愛同學的“老闆”

。尤其是

葉航軍——在目前,即小米自動駕駛團隊處於早期籌備階段,內部的自動駕駛業務都是向他彙報。因此,小米造車業務早已有多位人工智慧部的管理人員參與其中。而且與蘋果類似的是,小米在推行汽車專案時,對AI的地位極為重視。

因此,小愛同學

大機率是要“上車”的。

猜測一下,

未來小米汽車的車主只要透過“小愛”,就能輕鬆控制所有小米系列產品。更能透過任何一個自帶“小愛同學”的裝置,對車輛進行遠端開關鎖、遠端開關空調,遠端開啟導航,遠端自動泊車等各功能的控制——關鍵是,他不再需要什麼專門的APP,一句“小愛同學”統統實現。

如果是這樣,那麼小米汽車是真正無縫連結到小米生態鏈中,演化為真·智慧汽車,算是用另一種形式來顛覆傳統汽車。

自動駕駛人才團隊:

DeepMotion

× 微軟亞洲研究院

8 月 25 日,

小米集團正式宣佈,公司與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動科技)相關訂約方訂立股份購買協議。

小米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林斌隨後在微博上曬圖稱:“特別高興又有幾位微軟老同事一起加入小米造車! ”

「深度」小米造車,組了個什麼局?

林斌的這張圖,直接暴露了小米對於自動駕駛的“野心”和對於DeepMotion人才的渴望

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小米繼

撿到Daniel Povey這個大寶貝之後,在AI方面撿到的另一個大寶貝——雖然7737萬美元(5億元人民幣)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eepMotion,是目前小米官宣造車後最大的一筆收購,但相比2020年初DeepMotion尋求融資時的2億美元期望估值,以及

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Momenta等動輒10億美元以上的融資“價位”,DeepMotion簡直就如同白撿一樣。

說小米此次屬於“撿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個自動駕駛團隊的整體實力強且均衡。

尤其是DeepMotion的四位創始人:CEO蔡銳、CTO李志偉、首席科學家楊奎元和研發總監張馳均出身微軟亞洲研究院,後者可謂是中國AI演算法頂尖人才的黃埔軍校。

四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時期,就一直主攻深度學習與立體視覺方面的研究。

圖片來源:DeepMotion官網

總的來說,DeepMotion的四位創始人的演算法能力都非常強悍,能

基於計算機視覺的定位、識別、三維場景重建技術,在影象識別等AI技術方面有著極為深厚的積累。

不僅如此,早在

2017年,蔡銳、李志偉和楊奎元還在

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就意識到以

AI應用為基礎的自動駕駛技術將高速發展,並就此確立了創業方向。

公司成立沒多久,DeepMotion就構建出一套透過攝像頭陣列來幫助無人車實現3D感知、高精地圖繪製與定位的方案。一年後,DeepMotion

就具備了成熟的大規模製作高速/快速道路高精地圖的能力。

尤其是較複雜的中心城區道路的高精地圖,自動化程度能達到90%。

因此,

DeepMotion不僅能幫助小米初步補齊自動駕駛技術各個模組的負責人陣容,或許還將奠定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基礎。

據瞭解,DeepMotion在被小米集團收購後,公司成員大機率都將加入小米,其中的骨幹人員或將承擔起自動駕駛各個模組負責人的角色——並向人工智慧部總經理葉航軍彙報。

一旦

DeepMotion團隊與小米汽車自動駕駛團隊順利整合,基本就可以得出小米汽車未來的自動駕駛方向——以視覺為主,配以高精度地圖眾包採集方案——也是目前不少知名自動駕駛公司的主要方向。

比如地平線、寬凳科技等,還有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板塊。後者在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王弢成為小鵬汽車北美感知研發的負責人之後,也轉向了以視覺為主,配置高精度地圖的方案。

當然還是那句話,5億元收購DeepMotion實在太划算了。

自動駕駛供應鏈:

禾賽科技

× 幾何夥伴

6月8日,國內鐳射雷達初創企業禾賽科技宣佈完成了超3億美元的融資,領投方之一就是小米集團。

「深度」小米造車,組了個什麼局?

公開資料顯示,禾賽科技是國內資深的鐳射雷達獨角獸,在鐳射雷達的底層技術、核心元器件、光電晶片、車規級設計流程和自動化生產、功能安全、主動抗干擾技術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感知能力方面都有深厚積累。

據瞭解,

這筆超3億美元的融資,將用於支援面向前裝量產的混合固態鐳射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已獲多個OEM定點),禾賽麥克斯韋智慧製造中心的建設,以及車規級高效能鐳射雷達晶片的研發。

除了禾賽科技混合固態

量產

鐳射雷達,一個多月後,

小米集團又領投了另一家產品核心和

禾賽科技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智慧車供應鏈公司:上海幾何夥伴,融資金額將近4億元。

據瞭解,幾何夥伴的

創始人兼CEO薛旦是國家及上海人工智慧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擔任航天某所總工程師。

圖片來源:幾何夥伴官網

這家定位為Tire 1的初創企業,核心產品是自動駕駛軟硬體整合系統,採用4D毫米波成像雷達+可見光視覺+紅外成像的融合技術。

幾何夥伴所採用的車規級4D毫米波雷達,單幀能夠實現大於6000個點雲數量,250米以上的探測距離,0。05米的距離精度。能夠識別車輛、非機動車、行人、減速帶、路沿、護欄等物體,並提供目標的輪廓資訊及行為形態。

據悉,幾何夥伴的目標非常清晰:先研發4D毫米波雷達,再以成像毫米波雷達為切入點,進軍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領域,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的Tier1,實現軟硬體的自主研發製造,為車企提供面向自動駕駛基於機器感知和學習的軟硬體整合系統。

因此,相比難度係數更高的

禾賽科技,

幾何夥伴選擇的是一條更容易“上車”的路線。或許這也正是小米所看重的。

兩家目標、方向和路數截然不同的

智慧車供應鏈

初創企業“投幣注資”,也充分說明小米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供應鏈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不管怎樣,供應鏈也是必須捏牢的一張王牌。

智慧交通生態鏈:縱目科技

× 愛泊車

除了聚焦自動駕駛,今年6月和8月,小米集團另外投資了兩家針對性極強的“小眾”科技公司——

縱目科技

和愛泊車

前者

在6月3日

完成了

1。9 億美元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參與領投。

創始人唐銳是美團王興的清華直系師兄。曾任英國CSR(現被美國高通公司收購)汽車事業群全球資深工程總監。2010年左右,由他主導研發的CSR車載導航多媒體平臺,一度成為中國中國車載導航娛樂系統市場的標杆,年出貨量一度達到千萬臺。

2012年8月,唐銳離開CSR,創立了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

ADAS技術供應商

縱目科技。

圖片來源:縱目科技官網

2014年10月,縱目科技釋出了當時業內功能最全的環視ADAS系統解決方案;2017年11月釋出了低速L4自動駕駛自主泊車產品;一年後,縱目科技和偉世通亞太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出了專屬的自動泊車技術。

同年年底,縱目科技收到了一汽紅旗的專案定點通知書,在紅旗品牌2020年的量產車型上,部署低速自動駕駛L4級自主代客泊車系統。這也是國內首個率先獲得整車廠L4級量產專案定點合同的自動駕駛企業。

據瞭解,縱目科技探索的方向是打通整個自主泊車生態。即不僅解放車主的人力,為車主生活帶來便利,還要為商場、汽車服務業帶來增值服務。

所以,對智慧生態鏈充滿“強迫症”的小米,又出馬了——

8月底

戰略投資了智慧互通公司“愛泊車”

,這也是今年4月小米官宣造車,進軍智慧交通產業以來,正式披露的第6家投資入股公司

據瞭解,

愛泊車的創始人閆軍曾是文字大資料領域公司智慧星光的創始人。透過AI技術,為大規模城市級智慧停車提供解決方案。

愛泊車的整個業務模式,就是透過自己的技術方案,聯通城市交通管理者、停車服務運營者和車主使用者三方——2G2B再2C,將車路狀況、停車場端和停車位直接透過C端APP告知車主使用者,實現“一個平臺,暢停全城”。

圖片來源:愛泊車官網

主攻自主泊車生態的

縱目科技

和主打

城市級智慧停車業務的

愛泊車,在小米的投資佈局之下,完成了另一種關於智慧汽車生態鏈的合縱連橫。

而小米戰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蔣文的這番話,也明確道出了小米對於造車

產業鏈的佈局管得有多“寬”

:“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一直是小米高度關注的投資領域。愛泊車已為近三十個城市的路側公共泊位和商業化社會停車場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解決方案,已成為智慧泊車行業的顛覆者和引領者。我們期待愛泊車的智慧停車業務穩步進取,進而與小米智慧生態多場景業務產生更多協同。”

新能源供應鏈:蜂巢能源

×

贛鋒鋰電

除了自動駕駛產業鏈和智慧交通產業鏈,小米造車的第三條重點線,則在

動力電池領域。

今年7月30日,贛鋒鋰業釋出了子公司江西贛鋒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吸收投資方增資的公告。其中,投資方名單中就有小米產投的名字,且為領頭方

,投資金額為1。875億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7500萬,增資完成後,小米產投的持股比例為3。51%。

據資料顯示,

贛鋒

鋰電成立於2013年,其總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

贛鋒鋰業,國內的鋰業龍頭,更

是國際鋰化合物(鋰鹽)深加工行業龍頭,目前其氫氧化鋰產能為8。5萬噸,為全國第一。

贛鋒在海外擁有多處鋰礦和鹽湖等

鋰上游資源

,總量目前

為2761萬噸LCE,處於世界第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同時

作為世界重要的氫氧化鋰供應商,贛鋒還與特斯拉、德國寶馬、大眾等龍頭車企以及LG Chem等電池巨頭戰略繫結。

因此在電池供應鏈方面,

贛鋒

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企業,並

已形成消費類電池、小型聚合物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固態電池五大鋰電產品體系,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動大巴、電動船舶、軌道交通、電動叉車、5G智慧、藍芽耳機、醫療器械等領域。

而關於汽車能源的另一個大動作,就是成為了新能源公司蜂巢能源的重要股東,B輪融資中出資達到1億元。

小米看中蜂巢能源是有著明確的目的與理由。

蜂巢能源目前是世界上首批攻克無鈷電池技術難關的企業,還實現了無鈷電池的實際裝車應用。在成都車展上正式亮相的尤拉櫻桃貓,就是世界上首款搭載無鈷電池的量產新能源車型。

據瞭解,

鈷為目前汽車電池極為重要的稀缺能源之一,全球

所探明到的鈷資源儲量僅為710萬噸

。從某種意義上說,鈷是目前汽車電池的主要成本之一,“鈷焦慮”已開始威脅到電動汽車的供應鏈,尤其是嚴重依賴鈷進口的中國電池企業們。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鈷礦進口量為10。07萬噸,進口金額33919。67萬美元,平均每噸價格直逼3400萬美元,成本極高。

所以,如何實現減鈷甚至無鈷,對於全球電池企業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科研命題。如今能夠真正將鋰電池做到無鈷化的企業,恐怕只有蜂巢能源。特斯拉雖然在2020年提出的這個“小目標”,但目前也僅做到了持續降低鋰電池中的鈷含量,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無鈷還有一定差距。

就在小米注資

蜂巢能源的前一個月,

蜂巢能源在江蘇舉行了首款無鈷電池量產下線儀式,成為了全球首家突破無鈷電池技術難關併成功實現產品量產的動力電池企業。根據規劃,這款無鈷電池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在蜂巢能源的馬鞍山基地大批次下線。

小米看上蜂巢能源,其實是瞄準了新能源電池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說,蜂巢能源打破了海外電池的專利壟斷,為國內鋰電池行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擺脫“鈷焦慮”開闢出一條新路。

由此可見,小米在動力電池方面明確不會“閉門”做研發——不僅抓住了極具未來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也抓牢了上游原材料商,似乎是已經做好了高舉高打,集團軍作戰的準備。

造車基本框架呼之欲出

小米官宣造車的這近半年,雖未見著半個輪子,但其

相關的產品、領域和人才佈局,及產業投資和收購的步伐已經越來越大,越來越快——基本框架已然呼之欲出。

而且,小米此番造車“組局”的

水平頗高。

今年年初就瞄準了半導體產業,透過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了雲英谷科技、比亞迪半導體、燦芯半導體等8家晶片公司。

調整相關技術體系架構,將打造了

“小愛同學”的

人工智慧部被併入技術委員會,加重AI在汽車專案的板塊,拉入多位人工智慧部的管理人員。

再一步步地投資最外圍的

智慧交通生態鏈(縱目科技

×愛泊車

)和

定位Tire 1的自動駕駛供應鏈(

禾賽科技

×幾何夥伴),將基礎框架搭好。

同時,不忘當下造車新勢力的另一重點能源供應鏈(

蜂巢能源

×

贛鋒鋰業),直接投資

上下游垂直一體化企業和最新的“無鈷電池”,

做好了“能源與智慧”兩手都硬的準備。

最後,拍板買下

以高精度地圖和定位為出發點,提供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前視/環視/周視感知系統、自主代客泊車AVP方案等技術,尤其是關鍵人才統統都有的

DeepMotion團隊。

由此可見,小米集團在這幾個月內的投資收購

充滿了計劃性。再加上

DeepMotion團隊的

近期

入局——讓小米關於自動駕駛的任督二脈,基本打通。

此外,透過小米的一系列大小動作,還可以看出當下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和新能源領域的新趨勢:有著極為明確的思路和細分領域,而不是“全都要”。

譬如

縱目科技選擇自動泊車生態,

愛泊車主打城市級智慧泊車產業鏈,

禾賽科技主攻量產級鐳射雷達,

幾何夥伴則上了4D毫米波雷達的車,

蜂巢能源發力無鈷電池,

DeepMotion則聚焦感知、地圖與定位模組。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業公司正加快向適合自己的巨頭靠攏,尋找最佳陣營,而不是自立為王。

幾乎再也難見十多年前,

像Waymo、RoboTaxi、小馬智行、

Drive。ai

等豪擲重金期望包圓無人駕駛的行業巨頭了。

而這樣的環境,似乎正適合當下的小米。